正文 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1 / 3)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是我們黨適應思想文化領域的新變化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大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誌,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我們要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鞏固黨執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的重大意義、基本內容和深刻內涵,積極探索用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凝聚力的有效途徑,努力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的重大意義

核心價值體係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的主體和靈魂,在所有價值目標中處於主導和支配地位,對社會意識和社會思潮具有強大的引領和整合功能。現在,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我們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抓住了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和根本,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

第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符合社會發展運動規律,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安民固邦的經驗教訓給我們的深刻啟示。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要把全社會的意誌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製度相適應、並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體係。如果沒有這個最核心的東西,就會失去社會前進的方向,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導致人心渙散、社會混亂。通過構建核心價值體係,發展主流意識形態、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係統得以正常運轉的基本途徑。在我國古代,很早就提出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後經曆代儒家的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以“三綱五常”為主要內容的價值體係,成為封建社會兩千多年超穩定結構的精神支撐。在西方,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統治、奪取政權的鬥爭中,掀起文藝複興和思想啟蒙運動,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觀念,形成了一套以個人主義為主要內容的價值體係,對建立和鞏固資本主義製度發揮了重要作用。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對建設核心價值體係更加重視、更加自覺。曆史和現實表明,核心價值體係是一個社會的方向盤,是一個國家的穩定器。能否構建起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體係,關係人心向背,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第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標誌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製度在價值層麵的探索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為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更有力的精神支撐。建設全麵發展、全麵進步的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在不斷完善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各方麵製度的同時,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在精神和價值層麵的本質規定性。可以說,能否構建起科學完備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社會主義是否完善、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長期以來,我們黨圍繞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苦曲折的探索,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政治製度和社會製度,也不斷深化著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的認識。我們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無論形勢怎樣變化,都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探索“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要在全體人民中牢固樹立這一共同理想。進入新世紀,我們黨適應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和世界範圍內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著眼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提出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強調要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胡錦濤總書記在2006年提出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強調要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醜,在全社會培育文明道德風尚。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意識形態建設的曆史經驗,集社會主義價值理念之大成,把我們黨倡導的基本理論、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係統、凝練地整合在一起,第一次鮮明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重大命題,明確了核心價值體係的基本內容。可以說,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進一步揭示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內在精神之魂,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新認識,必將更好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進一步堅定人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