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詞 第八十二章 奶奶的榮耀
暮秋時節,太陽還沒有下山,寒氣就開始逼人。
在那鬧饑荒年代,人們為了減少消耗,都早早地關門上床睡覺。我家也不例外。
那天,天還沒有擦黑,我家就已經關了門,熄了燈,全家8口人都已上床睡覺。
突然,大門口響起了“咣當--咣當--”的敲門聲。
“大姨娘……大姨娘……開開門,開開門……大姨娘……”
全家人都聽到了。全家人都知道是朱其福來了。
朱其福是我奶奶的妹妹的兒子,年紀還不滿16歲,住在離我家約0裏外的一個小山村裏。5個月前,他的父母因饑荒而病倒,不久相繼離開人世。朱其福成了孤兒,由於他生來體質虛弱,幹農活的事就常遭人嫌。那時,農民們都合在一起勞作,朱其福因為勞動能力差,每天所掙的工分隻有其他成年人的四分之一,因此,他分到的口糧就比別人少四分之三。
朱其福又來叫門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來討吃的。
這一次,我家人全部鐵了心,不管門外的朱其福怎麼叫喊,怎麼敲門,都當做沒有聽見,誰也沒有起床去開門。
挨到半夜時分,持續了三個時辰的朱其福的叫門聲終於停止了。
既然人家有意回避你,你也該有自知之明--回去吧。
沒有敲門聲了,全家人終於舒了一口氣,靜悄悄地各自睡了覺。
第二天早上,我奶奶打開大門時,嚇了一大跳!
天哪!朱其福根本沒有走,還是坐在大門外的門檻上,隻是他已不再叫喊了。因為他實在是叫累了,也知道叫喊不管用。
奶奶終於流下了一大把眼淚,用自己的雙手捧起朱其福那雙冰涼的手,默默地把朱其福領到了家裏。
奶奶讓朱其福坐到客廳裏,先給他一碗熱水喝,然後流著眼淚,狠了狠心,到米缸裏取米,給朱其福燒飯。
米缸裏一共隻剩下兩斤三兩大米。米缸裏有一隻用竹筒做成的量筒,平口裝滿,裏麵的大米正好是一斤。
奶奶一手把一手把地從米缸裏抓米,把抓來的米放進竹筒裏,以便計量。
奶奶每抓一把米似乎都抓了一把自己的心--畢竟這點米是全家8口人的口糧啊!
米從米缸裏一把一把抓出,放進竹筒裏。
隨著米缸裏的米不斷在減少--竹筒裏的米不斷在增加,奶奶取米的手就越來越沉重了。看看米缸,又看看竹筒,奶奶有些舍不得,把一部分竹筒裏的米放回米缸裏。
再看看竹筒,奶奶又覺得米太少了,又往米缸裏抓米……如此,反反複複折騰了五六次,最後奶奶終於果斷地取出了一斤大米,燒成飯,給朱其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