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屠殺者和守望者(6)(1 / 3)

關於白鰭豚的消息,是令人心碎的,僅以1995年、1996年為例:

1995年2月,湖北石首,未經漁政部門批準的一次航道清淤作業中,活活炸死一頭白鰭豚。

1996年元月,江蘇江陰長江彙段漁民用電捕撈時,又一頭白鯖脈被電擊斃命。

1996年6月23日,國家級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內,又一頭白鰭豚死亡。

調查記錄說:0鰭豚死亡這一天,天鵝洲長江故道三萬多畝水麵水溫24—26攝氏度,風力3—4級,晴天,風向偏北。這是白鰭豚生息的最佳季節,可是白鰭豚死了。

對白鰭豚的屍檢結果是:

豚長2.29米,體重80公斤,豚齡8—10歲。胃內有螺11枚,植物種子5顆,石子1粒。應以魚類為主要食料的這一頭白鰭豚的胃中找不到魚類殘渣。豚體質瘦弱,體重較之1995年12月19日記錄在案的150公斤,半年後減少了一半!體質瘦弱、監測手段落後、防護設施不配套,使這一頭閂鰭豚觸網窒息而死。

這是一頭被保護的、卻又是病弱饑餓而死的白鰭豚。

從某種意義上說,保護白鰭豚就是保護長江。當長江的汙染口益嚴重一江汙水滔滔東去時,白鰭豚怎麼能長久地活下去並生息後代呢?長江航運的發展,以及對長江魚類資源掠奪性的、強盜一般的橫蠻劫掠,滾鉤、毒魚、炸魚、迷魂陣、電打魚等屢禁不止之下,白鰭豚恐怕隻有死路一條了。白鰭豚的保護區由於資金不到位,“保護區的保護手段僅僅隻是一隻眼睛和一雙手,兩條腿加一條船”〔《中國環境報》1996年8月11日因此對這一頭死去的白鰭豚隻能跟著它呼吸時的時隱時現來判斷它的存在。在死亡之前,國內外不少傳媒均報道說此頭白鰭豚“健康、活動、可愛”等等,實際上已經重病在身了。這也說明,白鰭豚的保護也就是知道它還活著,或者死去後能找到屍體,如此保護,如此而已。

筆者還要為幾隻黔金絲猴之死寫一段蒼白的文字。

貴州梵淨山原始森林。梵淨山一如往日,原始森林中的時光似乎也流轉得特別慢,不知道這裏的樹木已經長了多少年,但山外的世界已經在準備過年了。

一隻黔金絲猴從樹上爬下來,它是想散步呢,還是為了尋找食物?突然“哐”的一聲,它的後肢被夾住了,是鑽心的疼痛,它也意識到從此這片原始森林將不再屬於自,自由自在的日子結束了。黔金絲猴掙紮、翻滾、悲鳴,直到骨頭折斷,鮮血將灌木草叢染成星星點點的紅色。

這是一個帶著血腥的黎明,1996年1月6口清晨。

偷獵者叫張文友,貴州省江口縣太平鄉凱文村農民,1995年底他就在梵淨山深處的絕對保護區裏安置了2把鐵夾和17根繩套,今天一隻雌性的黔金絲猴終於被夾住了!

不要光責怪農民。張文友獵得金絲猴之後便找到怒溪鄉一個幹部聯係出售,要價1萬元;這個幹部又找到另一鄉的人大主任,開價20萬元;這個主任找到姓劉的個體戶,開價30萬元。兩個鄉幹部已經在金錢的驅動下成了偷獵者的幫凶了,如果這兩個幹部中有一個報案,那麼這隻受傷重創的金絲猴或許還能活下來。

當江口縣公安局把張文友抓獲,將禁錮金絲猴的塑料編織袋打開時,這一隻金絲猴還用最後的力氣向著人們揮拳踢腿。其實它已經傷痕累累、氣息奄奄了。

這一隻黔金絲猴的下半身已接近癱瘓,尾巴有3處斷裂並腐爛,右下肢已被夾斷。更嚴重的是張文友從鐵夾上捉金絲猴時,因為猴子的抓咬反抗而被張文友用一根樹枝死死杈住,活活杈成腰椎骨折!以後又一直置於密不透風的塑料編織袋中,傷口潰爛,創麵感染,並已引發尿毒症。江口縣請來了金絲猴專家和本地最有名的醫師治療,24小時特級護理,可是一切都晚了。1月17日下午,這一隻金絲猴不治而亡,傷痕累累的此猴僅有一個頭蓋骨可以製作完整的標本。

這一天是除夕。

《中國環境報》向文清的文章說,據梵淨山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治中心介紹,這一隻金絲猴死得極為安詳,彌留之際,它仍然試圖把頭抬起,目光掃視著救治它的每一個人,顯然它明白這些人不是那一個置它於死地的人,最後停在不遠處的青山上,是柔柔的無奈的眷戀與向往。

一個人偸獵了一隻黔金絲猴。

一群人救治那一隻黔金絲猴。

一個人置一隻金絲猴於死地。

一群人救不活一隻金絲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