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根的素描(2 / 3)

吸水,大量的吸水,是所有根係的最基本又是最了不起的功能。

森林也罷,草原也罷,路邊的野花小草也罷,能使它們生機盎然的首先是水。

一棵向日葵的短暫的一生,所需要的水是150公斤。

一棵水杉呢?一顆銀杏呢?一棵雪鬆呢?南方與北國的森林、森林中的灌木、草叢等等呢?維係這綠色世界的水是如何從根部吸上來的?要知道科技進步和現代化除了更加迅速地摧殘森林之外,誰聽說過人們幫助樹根從地底下吸水來著?

根的觀察家告訴我們,根的最活躍的部分是根尖,也稱根毛區。根尖長不到3厘米、細若絲線,根尖雖然嬌嫩,但能深入表土之下幾米,並且還會轉變方向,根尖頑強地與土粒依附著,如不受到強製性的破損,絕不與之分開。根係中的每一個根尖都有一頂保護帽,形同戰盔,以為保護;圍繞保護帽的是一層油狀液體,使其足夠粘滑地在土壤中遊走。或可把根尖比作是一個孩童的嬌嫩的手指,探物時如太硬太燙便繞開,在鬆軟的土壤中則以瓶塞鑽的運動進行鑽穿活動。

即便是參天大樹的地底下的根尖也是細微的。

根尖的每一條根毛即是一個細胞,長度在80—1500微米之間,直徑為10微米左右,它緊緊依附土壤顆粒,當根尖行進時根毛便吸水,根尖在行進過程中,再生出新的根毛。數天或幾周後老的根毛開始死亡,新產生的根毛變得成熟,這部分根便不再吸收,而是專司支撐並把水分和養料輸送到樹幹。但,新的根尖及根毛正源源不絕地產生;不可理喻的隻是,誰為之如此縝密地進行分工協調?

據測算,在豌豆幼苗的地下根毛區,每1平方毫米就有230條根毛,蘋果為300條,而一株黑麥每天平均生出的根毛是11900萬條。

曾經使幾代植物學家困惑至今仍然神秘的是:植物根係如何從土壤中吸取水分,並在植物體內背著重力向上運行的呢?今天一般認為,根部有一種壓力,稱為根壓。根的細胞濃度高於土壤溶液濃度時,水分便通過滲透壓的作用從土壤進入根的細胞。有實驗者把測量壓力的儀器裝接在沿地麵切斷的莖上,得出的數據是,草本植物的根壓一般為1一2個大氣壓,而高大樹木的根壓竟高達6—7個大氣壓。此外,水分從根部上升還有賴葉子的蒸騰作用,大量的水分從葉子表麵特別是通過張開的氣口蒸發掉,這時部分葉肉細胞由於脫水隻得從鄰近的細胞緊急調水,如此,便通過這種接力的方式生出拉力,使水分在樹木的輸導係統中不斷往上輸送。

你隻能說,這一切真是太神太妙了!

何是,你不必細問:根壓是誰給定的?“接力”的倍號是誰發出的?不知道,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偌大一個世界怎麼能沒有奧秘呢?有時候,說不清楚要比說得清楚更科學。

唐山地震之後,我曾先去天津再去唐山采訪,當時的一個強烈的印象是:所有人造的建築統統夷為平地了,但,有幾棵樹還站著,更多的是一樣連根拔起的樹。

對這些已倒和未倒的樹的觀察告訴我,能使一棵樹穩固於大地之上,也談何容易!一棵並不粗壯的樹幹會輕而易舉向上長到30米,然後是枝條向四麵八方分杈形成樹冠。在通常情況下,我們見到過搖搖欲墜的因為施工、用材拙劣而形成的危樓,但,我們不會看見搖搖欲墜的樹。這就是通過各個方向的分枝,緊緊抓住土壤深人其間使土壤的塊粒擠緊,成熟的根通過它們增加的直徑保持對土壤的堅強壓力,因而能托舉樹幹與樹冠,使之穩固於天地之間。

唐山地震中我見到的倒下的樹的根係,都是靠近地麵平行地展開的,但有幾株核桃樹卻巋然不動,它甚至不知道唐山發生了什麼。不過在瓦礫與死屍之間,它總是顯得孤獨而淒涼了。顯然核桃樹的根太堅強了,堅強到能與7級地震抗衡,這種樹木有主根,深入土中之後,每一主根有一中央軸,像倒置的樹幹由上麵下逐漸變細,生出側根,側枝再分枝,每一側根具有生長頂端即根尖。林學院的專家告訴我,這樣的樹的根係,除了比地麵上的幹、枝、葉更龐大外,實際上是一株倒過來深埋在土壤中的活的樹木,但,它們畢竟是根。你隻需想象你見過的水塘邊上樹的倒影便約略可知根的艱難負重了,而且大概誰也想象不出這些根今後還會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