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根的素描(3 / 3)

根的艱難是與根的偉大相隨相伴的。

除了已經寫到的根係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及礦物質之外,每一個根係都是一座有機物質轉化的當今科技所望塵莫及的精密製造廠。已知的分析認為,根係生產的有組成蛋白質的穀氨酸、天門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多種氨基酸;有各類植物激素,如吲哚乙酸、細胞分裂素及少量乙烯;根從土壤中吸取二氧化碳,還能生產出蘋果酸。

有些植物的根上能長出不定芽,由此再發育成新的植株,有了根的這一特性才有根插法繁殖的薔薇、李樹及橡膠草。

根瘤是一種更加奇特而有趣的現象,有的根係能與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巧妙地結合,辦起共同的“肥料加工廠”。大豆和豌豆等豆科植物的根係,在土壤中常能吸引許多根瘤菌進人根內繁殖。豆類根係的皮層細胞也因受到入侵根瘤菌的刺激,增生大量新的細胞,從而在根的表麵常常鼓出成串的瘤狀突起,這就是根瘤。

根瘤菌從根的皮層細胞中吸取碳水化合物、礦質鹽類和水分,並且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將空氣中的遊離氮與根細胞中的糖合成,源源不斷地供給植物享用。例如花生,它的一生約有30%—-66%的氮肥是由它自身根部的根瘤提供的。

豆科植物以外,還有四百多種非豆科植物,如赤楊、楊梅、咖啡樹等也能與固氮微生物共存。

至今還難以完美地解釋的是,此種地底下的植物根係與細菌或真菌的共依共存、互利互惠,是某種機製決定的呢,還是偶然的相互利用?使人困惑的是,此種共生現象還可以在許多植物中發現,不過它們卻是舍棄了固氮菌而是與土壤中的某些真菌共同生活,形成菌根。真菌菌絲在植物幼根末端表麵形成一個鞘狀結構,部分菌絲則深入到根皮層的細胞間隙中,這種菌根被稱為外生菌根,在鬆樹、冷杉、椴樹和櫟樹的根上均可發現。還有一類是內生菌根,即真菌菌絲侵人到根的皮層細胞中安家落戶,比如草莓、苜蓿、桑樹等。

一種寬泛的解釋是,即便在地底下,生物的多樣性也是與生物生存方式的多樣性密切不可分開的,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單一生物物種的單一生存,在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一個孤獨的物種便是走向滅亡的物種,一個絕對孤獨的物種是絕對要滅亡的物種。

我們從根瘤的共生現象中甚至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是不危及本物種的種性及安危的“入侵”,在自然界是被默認而且受歡迎的,此種情況與今天世界上的“開放”或“交流”多少有點類似,不過又不能同日而語。比如自然界中的無論動物還是植物,都不會試圖走向各種各樣的一體化,實際上所有的種類都隻能以自己的個性而存在,個性的消失也就是存在的消失。

三月的春風正叩響著我的窗欞,透過窗戶夜的漆黑,這個鋼筋水泥組裝的城市,並沒有能夠阻擋我遙想並且傾聽大地的熱氣以及林中的融雪。親愛的讀者,我想為你敘述、描繪由各種根係托舉的森林的生命之網,那是為了讓我們的靈魂更加貼近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