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生命之網(1)(1 / 2)

有人說森林的組織很像大城市的建築結構。

森林卻是有組織的嗎?如果說人工林是由人來選擇樹種、立地條件的話,原始森林是完全自由自在自生自長的,誰也無法規定植株的高度、林地的麵積、有多少野獸、飛鳥唱什麼歌之類。可是,在任何一處森林中,你又會看見大致相近的森林的組成,和完美的森林生命之網。

原始森林總是有眾多的樹種,以及同樣眾多的植物和別的生物物種。眾多而繁雜,都是森林所樂意的。

森林之中的椴木、杉樹、橡樹這些優勢樹木可以高達30—46米不等,你不妨看作這是森林之城的摩天大樓,是高高在上者。在這些大樹之下是另外一些較小的樹木木蘭、冬青等,相當於城市中更為普遍的大公寓、遊樂場所、賓館酒店;更靠近地麵的杜鵑、繡球花則是較小的公寓;民居與商店可與林地上繁多的草木植物比擬,它們是最低的一層。

津津樂道於為森林分出層次的,除了森林學家以外,便是詩人和畫家了。但,取無論怎樣的角度,森林的層次卻總是在鮮明與模糊之間。你遠遠地看,森林真是高矮分明;你走近一看,綠色兒乎把高矮的層次全部融化了;你無可奈何地坐在一根倒木上,腳下便是蕨類和野草,你再抬頭一瞧森林還是有層次的。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土壤基底、森林地麵、低矮草本植物、高大草本植物、灌木、矮樹、高樹喬木、林冠之上的空氣。

漢字是如此的傳神,僅僅是“森林”這兩個字有五個“木”字組成,便可知道森林的一個外部特征了。三木為森雙木為林,森森林林,極言其樹木之眾多。

不過,現代森林學家從生態意義上是這樣概括森林本質的:森林是以喬木為主體,包括下木、草被、動物、菌類等生物群體與非生物類的地質、地貌、土壤、氣象、水文等因素構成一體的綠色自然體。

森林是複雜的,森林也是簡單的。

祁連山的守林人告訴我,你從林子外麵接近並走進林子後,你的腳就會告訴你樹木對生命的厚愛:林地潮濕而又彈性,與之相比,不要說大漠戈壁就是田野上的土也是堅硬的,你的腳能不感覺到嗎?

森林擁有各種花朵各種色彩,惟獨不喜歡金碧輝煌。對於森林來說陽光的重要和根在地底下吸收的水分一樣,都是無與倫比的。森林的需要陽光是為了人所不見的光合作用,怛在整個森林裏麵卻是陰暗的,有時隻有19%的陽光可以透過枝葉的各個層次達到地麵,其餘的均被反射掉了,或者由葉子吸收了。如是夏口,田野上熱風勁吹,可是森林裏卻涼爽宜人,森林裏沒有狂風,或者說,風到森林就狂不起來。因為立體、縱深的阻擋,田野上什麼樣的大風進人森林之後便成為隻能吹動樹葉的微風、小風,其風速一般隻是林子外麵的十分之一。倘若你正好碰上大暴雨,田野上風狂雨猛濁流滾滾時,森林中卻隻是偶爾有雨滴從樹葉上滴落。降落在森林中的雨水大部分為林冠所攔截,然後是一層一層的將雨水滯留,隻有當葉子濕透時,才向林地地麵緩緩滴落,大約有一半雨水永遠也不能到達地麵。

如是觀之,森林的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陸地水分循環、防風固沙抗澇等等功用,實在是此言不虛了。

功莫大焉的森林是如何能做到這一切的呢?

我們還要繼續敘述森林生命之網的神奇和嚴密。

森林中的所有生物都是在一條關係鏈中與其它生物密切相連的。探索這一條關係鏈的初始部分,令我們眼界與心胸大開。太陽是它的起點,森林因為來自太陽的能量而存在。隻有綠色植物才能把太陽能轉變為糖能,因而創造了食物鏈。食物鏈流經森林中的每一個活的機體,動物則是綠色的消費者。它們之中或者以植物為食料,或者捕食以植物為食料的動物,總而言之這兩類不同食性的動物,都不可能離開綠色植物而單獨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