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血一樣的天空(一)(1 / 2)

兩個人又重新在桌邊坐定,公子小白道:“其實當年還有一個能爭皇位的王爺,那就是大皇子,皇後的兒子。”

“聽起來雙方旗鼓相當啊!”蔣飛雪搓著下巴道。

公子小白點點頭,將這段陳年往事娓娓道來。

嬰兒的啼哭聲響徹雲霄,等待多時的皇上第一時間衝了進去抱住了這個嬰孩,黑漆漆的皇城中,多少人在仰望寂寞,有誰能得到皇上如此恩寵,此嬰兒也不負皇上的一片愛意,在皇上抱起他時,竟然露出個笑容,這一笑不打緊,皇上是又驚又喜,當場竟然把象征太子之位的龍紋豕形佩賜給了嬰兒。

這樣一個舉動,竟然惹的朝野震動,畢竟從古到今有立長不立幼,皇後娘娘的嫡子一直以來都被所有大臣們看好,更何況大皇子小心謹慎一向行為端正不曾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是繼承皇位的不二人選,而現在,竟然把龍紋豕形佩賜給一個巴掌大的小嬰兒,這簡直是兒戲。

於是,眾多大臣紛紛上書,畢竟大家早認定太子之位非大皇子莫屬,辛苦經營這麼多年,怎麼因為皇上的一個舉動就付諸東流。

沒想到這個舉動竟然讓皇上大怒,他召見大皇子,並且將奏章摔在大皇子麵前,叱他不安分守己,勾結大臣,結黨營私。

大皇子當時被嚇傻了,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不住地磕頭稱自己絕無此意。

此事也給所有大臣敲響了警鍾,這些當官當時間長的人一看大皇子靠不住,見風轉舵的速度比翻臉都快。

立馬巴結小嬰兒也就是後來的岱王去了。

皇上喜愛岱王,賜名君煊,並由當時朝中有名的大學士為其師。

而小君煊也不負皇上的厚望,天資聰穎,從小博覽群書,五歲就能作詩,更擅騎射,七歲時,皇上頭疼邊防戰事時,竟然語出驚人,幾句話驚醒一幹大臣,使得邊防戰事連連大捷,皇上高興,也是時機成熟,選了良辰吉日立七歲的小君煊為當朝太子。

這些都看在一些人眼中,這些人是皇後的娘家人,也是大皇子的忠實擁立者,他們從未放棄過,隻是需要一個時機。

風平浪靜中,小君煊迎來了自己的十三歲,這個時候的君煊太子已經告別的稚氣,雖然隻有十三歲,卻是英姿颯爽。

深得皇上喜愛的他,自然也有著一股常人未有的傲氣。

盡管太平盛世,但依然有小小的騷動,遠在西方的布爾特族叛亂,本來是很小的戰事,卻因邊防將軍與後方節度使之間的矛盾,致使調動不利,竟然演變成了大範圍的戰爭。

皇上震怒,也是君煊太子過於自信,力圖表現,竟然自薦要率兵平亂,盡管當時幾名親近的大臣極力阻止,但是君煊太子並不放在心上,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為自己將來能穩固的坐上皇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皇上見君煊太子有此心,也樂於成全,並且派當時朝中有名的常勝將軍輔佐太子。

君煊太子就這樣帶著雄心壯誌,還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離開了皇城,皇上在城樓上為君煊太子送行。

這本是萬無一失的一場戰爭,而的確這場戰爭打的非常順利,但是君煊太子絕想不到他這次的離開,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他在戰場上意氣風發平亂時,那些一直蟄伏等待的人看準了時機開始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

皇後娘娘的父親是當時的一品大員,他眯著雙眼看灰暗的天空時,喃喃道:這水要越渾越好,渾到誰都分不清楚,渾到無法追究。

於是不利於的君煊太子的傳言越來越多,驕縱蠻橫,目無法紀,行為乖張等等能拿出來的說的都出現在皇上的麵前。

起初皇上也斥責過這些風言風語,直到後來,他開始覺得也許自己是太過寵溺君煊太子了,慢慢地他覺得君煊太子過於囂張,到後來,聽到君煊太子的名字自己就覺得心煩。

在這一年多的戰事中,君煊太子已經漸漸失寵。

而等君煊太子大獲全勝準備班師回朝時,一件驚天大案發生了。

那就是當時有名的巫蠱之案,有人密告皇上,有人在宮中行巫蠱之術,皇上自然大怒,派人徹查,而玉靜皇貴妃就是第一個遭殃的,這位玉靜皇貴妃就是皇上極為寵愛的,君煊太子的母親。

本來是地位平平的昭儀,後來被皇上寵愛,封為靜妃,後因誕下君煊太子,而被提升為玉靜皇貴妃。

玉靜皇貴妃自知逃不過,自請搬出玉華殿,入了冷宮。

誰知,這僅僅是個開始,由此作為一個突破口,擁護大皇子的人加緊製造讒言,說這巫蠱之術是為了詛咒皇上早死,為的是讓君煊太子馬上登基,由此玉靜皇貴妃一家即可借機控製太子,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