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邂逅(1 / 2)

“青年們,你們的家信!”

“啊,來信了!”大家一下子把通訊員斯日古楞圍住了。他們接過信,撕開信封,看著來草原後的第一封家書……李斯特拿起琴,獨自一人來到河邊。他默默地坐在一塊石頭上,悠揚的琴聲緩緩升起,如泣如訴,仿佛傾吐著他心中的思念。

李斯特的父親是五十年代蘇聯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留學生。畢業後分配在北京東方音樂學院任教,母親也是一位音樂教師。因此,從小他就受到很好的音樂教育。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五歲開始學習鋼琴、小提琴。他的音樂天賦與生俱來。曾經獲得過全市少年提琴比賽優秀獎。看著兒子的進步,父母自然高興。那時他幼小的心靈就立下誌願,將來也像父母那樣,當一名音樂家。可是這一切在他十歲那年全變了。

夜幕低垂,薄霧似紗。他慢慢站起身,準備回去。突然遠處飄來了琴聲。“不愧是歌舞草原!”他有些激動,循著琴聲仔細地傾聽著,“不是馬頭琴,是小提琴,難道這裏也有小提琴?難道千裏草原真的有自己的知音嗎?”曲調婉轉動人,如慕如怨。“多麼熟悉的音律啊!”他感到好像有什麼人在呼喚著他,他的心狂跳著,忘情地沿著曲岸循聲奔去。音樂越來越清晰,柳林叢中一片空地上,一個身著蒙古袍的人站在那裏,正在如醉如癡地拉著小提琴。李斯特在離他十幾步的地方,停下了腳步。他忘情地傾聽著,慢慢將琴抵在脖頸,和著曲子拉了起來。一曲終了,兩人的目光碰到了一起。金辛看清了,是批判會上的那個右派。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李斯特。”

“你是誰?從哪兒來?”

“從北京。”

“為什麼你會來這裏?”

“因為我說錯了話。”

“我可以走近你嗎。”

“為什麼?”

“因為我喜歡你的琴聲。”

“年輕人你會犯錯誤的。”

“不,我不怕犯錯誤。”李斯特好像回到了過去那個溫馨的童年,他久久地注視著金辛。

“你父親好吧?”

“我父親?你,你是誰?”

“走,到我家去,我給你看一樣東西。”

李斯特跟隨著他來到了一座灰黑的蒙古包前。他拉開門將李斯特讓進屋子。

“爸爸。”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撲向她的爸爸。“這是我的女兒,金南。”

“你好,小妹妹。”女孩瞪著大眼睛看著客人。地鋪上躺著一個女人。她微微欠了一下身子。

“這是我的妻子塔林濤婭,她生病了。”

“您好!”李斯特問候著女主人。

“賽白努!”女主人應道。

“坐吧,家裏不成樣子。”

“還好。”李斯特坐了下來。

金辛將小提琴放入琴盒,然後打開一個舊木箱翻找著。李斯特小心翼翼地打量著這個三口之家的蒙古包。屋裏非常簡陋,除了地鋪上有兩床破舊的被子,和那隻掉了漆的舊木箱子,剩下的就是爐子和炊具。除了那把小提琴,他的家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東西。

金辛終於找出他要找的東西——一隻相框。他把它遞到李斯特的手中。相框裏兩個穿西裝的年輕人並肩站在柴可夫斯基雕塑前,他們的神情充滿著自豪和信心。左邊的竟然是他的父親,右邊的……李斯特抬頭望著眼前這個人,“難道您是……是金辛叔叔?天下會有這麼巧的事情?”

“是的,李斯特,我就是金辛,你父親的同學。”

“金辛叔叔,原來是您,您在這裏?”李斯特哽咽道。

“沒想到我們會在這裏見麵。那天我在河邊看到你,我就有一種預感,你就是小斯特。”

往事如煙。金辛和李誠是新中國派出的第一批音樂留學生,他們是留學生中兩個最出類拔萃的學生,李誠主修鋼琴,金辛主修小提琴,兩人關係十分密切。他們曾彼此約定將來一定要成為中國的施特勞斯。回國後兩人又一同分配在東方音樂學院任教。他們專心致誌地投身於他們所鍾愛的音樂事業,積極探索西洋樂與中國古典樂曲的融合,不久兩人在鋼琴和小提琴方麵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成為令人矚目的新星。李誠的兒子出生時,請他給他兒子起個名字。他想了一下說道:“就叫李斯特吧,將來叫他也致力於音樂事業。”五七年他向黨委提了幾條意見,誰知道不久被定為“右派”,後來進了看守所。那是一個秋天,外麵大雨滂沱,李誠打著一把油布雨傘去看他。看守所裏他麵容憔悴,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他們隔著桌子凝視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