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羨慕和嫉妒。
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心理交往的世界裏,人與人之間理應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們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總會激起別人的反感,最終自己變得孤立無援,別人都敬而遠之,甚至是“厭”而遠之。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的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他的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有一個朋友是某地區人事局調配科一位柑當得人緣的骨幹,按理說搞人事調配工作是很少有人會不得罪一些人,可他卻是個例外。當然,這也是吃了一番苦頭才獲得的。在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裏,幾乎在同事中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他正春風得意,為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勁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哪個幾乎記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給他送了禮……等等“得意事”,但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後來還是由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症結到底在哪裏。從此開始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把他們的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有時間與同事閑聊的時候,他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成就炫耀出來,與其分享,而隻是在對方問他的時候,才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成就。
德國有這樣一句諺語說:“最純粹的快樂,是我們從別人的麻煩中所得到的快樂。”這話雖然聽起來似乎有些殘酷,但仔細琢磨一下也不無道理。是的,很多人,甚至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從別人的麻煩中得到的快樂,極可能比從自己的勝利中得到的快樂大得多。也許,這正是人性本身的劣根性,然而卻是難以克服的劣根性。
因此,我們對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我們必須學會謙虛,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永遠受到歡迎。要知道,從徹頭徹尾的本質上講,誰都不比誰更優越,百年之後,今天的一切也許就被忘得一幹二淨了。生命如白駒過隙,不要在別人麵前大談我們的成就和不凡。
戴爾·卡耐基曾有過一番相當精彩的論述:“你有什麼可以炫耀的呢?你知道是什麼東西使你沒有變成白癡的嗎?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隻不過是你甲狀腺中的碘罷了,價值才五分錢。如果醫生割開你頸部的甲狀腺,取出一點點的碘,你就變成一個白癡了。五分錢就可以在街角藥房中買到的一點點的碘,是使你沒有住在病人院的東西,價值五分錢的東西,有什麼好談的?”
——這番話確實值得我們仔細回味。
聰明人在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從不會把話說死,說絕,說得自己毫無退路可走。
例如:
“我永遠不會辦你所搞砸的那些愚事。”
“誰像你那麼不開竅,要我幾分鍾就做完了。”
“你跟XX-樣缺心眼兒,看他那巴結相。”如此種種,估計誰聽了都不會痛快,人人都最愛惜自己的麵子。而這樣絕對的斷言顯示是極不給人麵子的一種表現。
湯姆·韋恩原先在電氣部門的時候,是個一級天才,但後來調到計算部門當主管後,卻被發現用非所長,不能勝任,但公司當局不願傷他自尊,畢竟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何況他還十分敏感。於是,上級給了他新頭銜:奇異公司谘詢工程師。工作性質仍與原來一樣,而讓別人去主管計算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