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卻氣量狹窄,錙銖必較,小肚雞腸,不能容事。西方近代天文學之父弟穀就曾是一個度量狹小的人。他在學校讀書時,因為一個數學問題與一個同學發生爭執,他競決定與人決鬥。決鬥中,弟穀的鼻子被對方削掉,隻好在下半輩子,戴著個假鼻子度日。
與同事相處要看到其長處,要包容其缺點。孟嚐君出使秦國時,遭人讒害,秦昭王把他囚禁並想殺了他,危急之時,孟嚐君就想到向昭王的寵姬求救,而那寵姬卻想要孟嚐君那件已獻給昭王的白狐裘。孟嚐君的一位食客,曾是偷盜之徒,他使出拿手絕活,幫孟嚐君盜出那件白狐裘,獻給了這個寵姬而使孟嚐君獲救。
孟嚐君被昭王釋放後,急馳回國,走到函穀關時,已是夜半,須到雞叫時方可出關。於是食客中又有一個善學雞叫的人學了幾聲雞叫,才使孟嚐君逃出函穀關,回到齊國。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不要太苛求,與各種不同的人都要交往,很多人都是有著缺點的好人。
據記載,在唐朝第三個皇帝高宗即位後,一直受到皇後武則天的限製,因而抑鬱而終。有一次,高宗在巡視途中,遇到一家好幾百人同堂的大家族,大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沒有任何風波,十分和睦地生活在一起,這在當時實在少有。因此,高宗特地去拜訪這個家族,向他們請教家族和睦的秘訣。
於是族長取出紙和筆,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給高宗看,意思是講,大家族和樂的秘訣除了“忍”以外別無他法。高宗看後深有同感,賜給該家族莫大的褒賞。
同事,也是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凡事隻要退一步,就會是另一個局麵。當你在小事上忍下去,就會成大業。
其實,有些時候,並不一定需要去容忍,當你換一個角度去看時,你會發出另外的感覺。
比如說有這麼一個女孩,除了她自己以外,所有的人都討厭她的虛榮、吹牛、矯情……甚至連你也覺得難以容忍。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想——如果她是一個文學中的典型,那又是什麼樣的呢?當你將她作為某個小說中的主人翁時,你自然就很有興趣去觀察她。
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境界。當你為小事而惱火的時候,你就想自己到底是俗人一個。不過,你還是應該試著向“聖人”邁步。
同事與同事之間,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同船過渡是八百年所修,身為同事也是一種難得的緣,我們不妨好好珍惜。
寬容,不僅僅是表麵的壓製,而是內心的真正容忍,否則,還是會出現問題。
在日本,曾經數屆擔任著首相的佐藤榮作,在其卸任時所召開的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突然翻臉,把記者們全數轟出會場。這件偶發的不愉快,使幾十名記者下不來台。
招待會剛開時,佐藤還談笑風生,甚至和記者們大開玩笑,誰也沒有料到,後來會發生那種尷尬萬分的場麵,是什麼原因使得佐藤首相做出如此失態之舉呢?原來平日裏,佐藤就對某些記者的惡意抨擊或歪曲本意的不實報導具有強烈反感,因而懷恨在心,並於此擴展到對整個記者們的不滿。久而久之,形成成見,最終地爆發使他損失慘重。
佐藤的行為似乎出人意料,其實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並不是一件不可預料的突發事件。一個人對某人某事產生反感或怒意時,表麵上由於理智的作用,可能極力隱瞞壓抑,使之不露於外。因此,佐藤可能平時對記者們不滿,甚至想狠狠地揍他們一頓也未可知,但他身為一國首相,地位赫然,他不能莽撞;他的良知也不斷地提醒他,不得如此衝動!然而,人類抑製感情的能力終究是有限度的,當成見發展到一定程度,又遇有“合適”機會時,這種“厭惡”感情就會爆發,將壓抑許久的不滿之辭傾盆泄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想象對方將是一副什麼樣的窘態。
可見,寬容是多麼至關重要。當我們在潛心求學的同時,不妨也能修心養性,培養自己的寬大、豁達心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