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造詣最深的哲學家之一約翰·杜威的措辭稍有不同,杜威博士說,人類本性中最深的欲望是“渴望變得重要”。我們的上司,他能處的位置就已標出了“重要”。我們的同事,甚至有一些比上司更優秀的地方。我們可以慧眼識珠,發現同事的優勢和長處,對我們更有借鑒作用。我們用謙遜而細心的態度去欣賞,這是對別人的一種肯定和認同,也是給予自己一次學習機會。
林肯曾用這樣的一句話作為一封信的開頭:“人人都喜歡讚美的話。”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讚賞。”請注意,他並沒有說:“希望”或“願望”或“渴望”受到讚賞,而是說:“渴求”受到讚賞。
卡耐基甚至想在他的墓碑上也表揚他的下屬,他為自己擬定這樣一個墓誌銘:“這裏躺著的人知道如何把比自己聰明的人吸引到身邊。”
真誠地讚賞是約翰·洛克菲勒待人成功的秘訣之一。例如:洛克菲勒的合夥人之一愛德華·貝德福德在南美洲做了一筆失敗的買賣,使公司損失了一百萬美元。洛克菲勒為此完全可以責備他,但是他知道貝德福德已盡了最大的努力,而且事情已經過去。因此洛克菲勒便找了可以表揚的事,他祝賀貝德福德,因為他挽回了60%的投資款,洛克菲勒說:“這太棒了,我們並不總是做得那麼好。”
讚賞,如同燃起的火星,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成就。
萊特兄弟是一對富於奇想的孩子,當他們還不到10歲時,一次,兩個人正在一棵大樹下玩,抬頭一看,透過密密麻麻的樹葉,一輪皓月正掛在樹梢上,兩個孩子一下子高興了,就爬上樹去摘月亮,結果,非但沒摘到,反而跌傷了腿,撕破了衣裳。父親知道後,對孩子爬上樹去摘月亮的奇想非但沒有批評,而是給予了讚揚:“你們想爬上樹梢摘月亮的想法是新奇有趣的,是偉大的。可是你們想過沒有,月亮很高,在樹梢上怎麼摘得到月亮呢?我希望你們將來製作一種有神翼的大鳥,騎著它到天上去摘月亮。”小哥倆聽了父親的讚揚與鼓勵,可來勁了。此後,他們不斷地設計淩空搏擊的“神鳥”,而父親長期當著他們的助手,最後,眾所周知,他們成功地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
每個同事都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真誠地欣賞別人,並不意味著你比別人差,而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一種長進的階段。欣賞別人,你能夠更具體地了解自己的不是,同時,也很好地激勵了別人。
同事之間難免沒有摩擦。
很多的時候,別人是無法改變你,如果你自己不願意的話。若一個人的自我評價處於高水平,則這樣的人是很容易相處的。他們對人熱情,慷慨大方,容易謙讓,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他們已經滿足了自己的最基本的需要,能夠考慮別人的需要。他們的個性是那樣的堅強和自信,以至於足以賴此度過重重難關。他們能承受偶爾的挫折,敢於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他們雖然可能遭到非議和批評,但他們還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這一切。因為這樣的事在他們的自尊中僅造成一點很小的創傷,未被傷害的東西還很多。
這是個眾所周知的事實:處於最高層的大人物比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更容易相處。故事講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一個列兵,他大聲喊叫:“消滅那個該死的對手。”可是他懊惱地發現自己所冒犯的人是“思傑克”潘興上將。當這個列兵結結巴巴地道歉時,潘興上將輕輕拍拍他的後背說道:“沒關係,孩子。”
上將的形象沒有被列兵的褻瀆所傷害。
我總認為發怒的人是弱智,生氣的人是替別人的過錯承擔痛苦。當一件事情發生時(當然是不好之事),要麼去寬容,要麼去解決,生氣是一種浪費。大糊塗乃是大聰明。
《菜根譚》中教人圓滑處世的智慧之一便是寬容他人,寬容同事方能建立起與之的良好關係,像班超、歐陽修一樣,寬容他人的過錯,就會贏得朋友,贏得同事的佩服與尊敬。寬容同事可以消除彼此之間的怨恨,原諒同事的錯誤可以創造一個寬鬆的工作環境。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二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寬容他人,需要自己有度量。何謂“度量”,度量,原本是指計量長短和容積的標準,人們後來拿它喻指人的器量胸襟。柳宗元在《柳常侍行狀》中道:“惟公質貌魁傑,度量宏大。”就是這個喻義了。
有的人豁達大度,“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藺相如位尊人上,廉頗不服,屢次侮辱之,但他仍以國家利益為上,以社稷為重,處處忍讓,是度量大也。三國時期的蔣琬,身為尚書令,找一個部下談話,那人不理他,他不計較,還有下屬在背後說他的壞話,認為他辦事不行,不如前人。有人向他告發,他也毫不介意,還說他說得對,我確實不如前人。何以如此,氣量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