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跨文化的禮節(3 / 3)

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觸及,哪些部位是觸摸的禁忌區,各種文化都有一定的規定。如在泰國,人們在公開場合互不接觸身體,特別是頭部,頭部是神聖的,觸及這個地方就是一種罪過。對穆斯林來說,聳肩是兄弟般關係的一種表示。在美國,對未婚的異性朋友,輕輕拍肩表示嬉戲和友誼,緊握和擦碰含義,一般是模糊的。在東方文化中,一般對不大熟悉的人,特別是異性,是忌諱身體接觸的,不然,給人一種輕佻和對人不尊的感覺。

在人際交往中,目光接觸的含義很深刻。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大約用30%~60%的時間跟別人以目傳情。估計有10%~30%的目光占有大約1秒鍾的時間。有關研究揭示出美國人運用目光接觸的特點:

我們更傾向於在聽講時,而不是在說話時,來注視我們的傳通夥伴。作為說話者,我們搜索詞句,經常地看著空間,仿佛詞句鐫刻在外部什麼地方似的。

我們從某一傳通對象的信息中得益愈多,我們對他或她的注目就愈久。

我們力圖跟別人建立聯係的目光接觸的數量,部分地取決於我們對其地位的感知。研究者聲稱,當跟某些被認為是地位高的人們講話的時候,一我們力圖運用中等的乃至強烈程度的目光接觸。但是當我們與一個地位低的人談話時,就很少努力去保持目光接觸了。

倘若有人盯視著我們一次長達十秒鍾以上,我們就會感到十分不自在起來。“瞠目注視,以壓倒對方的威風”是具有某些科學根據的。

微笑,在絕大多數文化中,都是友好、禮貌的表示。例如,擁有100億美元的美國企業家薩姆·沃爾頓,每當他的一家新連鎖店開張,他都要親自率領全體員工舉起右手宣讀誓詞:“我從今天起,隻要顧客在我麵前10米之內的地方出現,我都要迎著他的目光,朝他微笑,向他致敬。”

但在日本,微笑並不一定表示愉快,也可以表示尷尬或哀戚,甚至用微笑來掩飾憤怒和厭惡。1941年,日本特使與美國國務卿赫爾舉行最後一次會議之後,麵帶微笑,告辭而去。參加會談的美方人員看到日本特使的愉悅神情,都認為未來的美日關係將是令人滿意的。可不多久,就爆發了日機突襲珍珠港事件。如果當時的美國官員對所謂的日本式的微笑有深切的了解,或許珍珠港事件就不會發生。

人生如棋。識棋理、懂布局,下棋方可占據主動、獲得勝機;知進退、明得失,人生才能從容自如、走向成功。人生三境界:看遠,才能覽物於胸;看透,才能洞若觀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看遠,就是說凡是要看遠。懷有寬闊心胸,有長遠的目標,不斷前進,看萬物,窮千裏。你看曆史上傑出人物,都是懷有宏大的人生奮鬥目標,不為眼前小利斤斤計較,不為眼前小事而牽絆了心情,平淡之心,看遠的境界。看遠是人生的第一境界,能做到這一點,已經不容易。但也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自己的遠期目標,不會為一點點小事而計較,影響了前行的心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看遠,就是說凡事要往遠處看,凡事要看遠。這樣,就會很充實度過每一天,日積月累,就會有進步。看遠即是目標也是過程,更是境界。目標牽引成長,過程充盈人生。

看透,哲學上說,從表象看實質,從現象看本質。現象是紛繁複雜的,而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這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獨特的眼光。有些人看事情,隻看事情的表現,看不到事情的本質,常常糾結在紛繁複雜的表麵現象裏,不能自拔。影響了決策,影響了生活的向前。而另外一些人,常常可以透過表麵現象,看到事情的本質。這是一種智慧,這是一種悟性。從表麵現象看到本質,常常有過人的才智,過人的智慧。他們往往會成為軍事家,外交家,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大事。看透,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透,比看遠更深了一層,但又基於看遠這一境界之上。

看淡,是人生的第三境界。凡事超然物外,凡事看淡,這是大智慧。可以將功名利祿置身度外,將世間的所有看淡,人生經過沉澱和曆練之後,或許才能到達這一境界。看淡,或金錢,或名利,都拋之度外。這是何等氣度,何等境界。人生短短數十載,在曆史長河中猶如滄海一粟。所以,人生的真諦應最終歸結於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幸福的歸屬感上。這樣才能生於物而又超然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