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9.為何狹路相逢勇者勝?(1 / 1)

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哲學,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適用。

鬥雞博弈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一般說來,如果博弈參與者一方是性格魯莽、不顧後果的人,而另一方相比而言擁有足夠的理性,那麼,這位“莽夫”極可能是博弈的勝出者。

比如在商業領域,價格戰是競爭的常見手段,如果價格戰初見端倪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樹立魯莽、粗暴的形象,以實際行動來威脅對手:“我們對任何的降價行動都將奉陪到底,如果你要降價,那麼就讓大家都沒好日子過!”20世紀70年代,美國通用食品公司就曾采取這種手段,贏得了與寶潔公司之間爭奪速溶咖啡市場份額的鬥爭。

當然,“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在勢不均力不敵的情況下,暫時的退讓也是一種策略。歸根到底,博弈雙方的行為都是取決於對方的行為,納什均衡究竟表現為誰進攻、誰撤退。具體地說,選擇進攻還是後退,選擇妥協還是強硬,是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和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判斷的。怎樣做對自己有利就怎樣去做,這才是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