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電影《列寧在十月》中有這樣一段情節,或按電影界的話來說是一場“戲”:
一個“農民”的“代言人”從鄉下來到莫斯科,竟得以進入克裏姆林宮,要求見列寧一麵;他有話要代表鄉下的“農民”們對列寧說—他聲稱自己是代表“農民”們來尋找“屬於農民的真理的”。
正巧,列寧那會兒沒什麼重要的革命工作,於是接見了他。
列寧客氣地請他坐下。我們都知道的,偉大的列寧同誌對於工農兵尤其他們的代表人物,一向是平等而友善的。
那“農民”的“代言人”卻沒坐。他多少有點兒局促,但卻絕對沒有顯出卑微的樣子。那是個身材高大的“農民”,在身材矮小的列寧麵前,他占盡著體格方麵的優勢。他之所以沒坐,觀眾可以理解為是不屑於在不願一坐的地方坐下去。從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得出,他對克裏姆林宮這個已經變成了每天發出一道道革命指示的地方心懷著分明的敵意。
他開口便問:土地自古以來是屬於誰的?是屬於我們農民的,對吧?糧食是誰在地裏種出來的?也是我們農民,對吧?沒有糧食,我們農民就無法活!那麼,就再也沒有人來種地了!你們城裏人會到鄉下去種地嗎?不會的!可現在呢,你們城裏人卻跑到鄉下去,將土地從我們農民手中沒收了!還一車車地拉走了我們剛剛打下的糧食!聽說你是擁有真理的人,請問,這世界上還有屬於我們農民的真理嗎?如果革命是你們蘇維埃的真理,那麼我們農民的真理又是什麼呢?……
以前看過《列寧在十月》這一部電影的中國人,應當都記得那一個前蘇聯國內革命時期的農民的振振有詞。特別是穿插在他的話語中的“對吧”二字,被配音演員說得“中國味兒”十足,給人留下極深刻之印象。
然而列寧同誌是頭腦多麼敏感的人!他沒聽幾句就聽出破綻來了。輪到列寧同誌開口時,他照例將雙手卡在西服背心的肩邊那兒,以從容不迫而又洞察一切的口吻反問:我隻知道這世界上有貧農、中農、富農和地主,不知道這世界上有什麼你所謂的農民。請問你是你所謂的農民中的哪一種人?
在列寧的追問之下,那尋找屬於“農民”的真理的“農民”,不得不承認自己擁有多少多少畝土地。
而列寧按照階級分析之法,立刻言之有據地將他劃成了“富農”。
接著列寧同誌以他那一向高亢的語調說:“不錯,土地應該屬於農民!但是更應該屬於所有的農民,而不是僅僅被少數地主和富農霸占著!我們蘇維埃的革命,要完成的大事包括這一件事!我們把土地從你們手中沒收過來,是因為你們地主富農對土地的占有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如果你們反抗,我們就鎮壓你們!我們沒收的也不是你們的勞動成果。糧食對於你們是不勞而獲的東西!你們的糧食滿滿的,吃都吃不完,而城市裏許多人卻在餓死!如果你們不願意,我們就說服你們。如果你們還不願意,我們就把不屬於你們的勞動成果搶奪過來!如果你們反抗,我們也要鎮壓你們!”
結果當然是,那個富農,並沒有從列寧那兒尋找到什麼“農民的真理”。
他悻悻而去時嘟噥:“走著瞧!”
列寧衝他的背影大聲說:“告訴那些派你來的人,蘇維埃是不會怕你們的!”
往事如煙,蘇聯作為一個國家竟已不複存在。《列寧在十月》這一部電影,對於80年代乃至70年代以後出生的中國人也無疑是“過氣”了的經典。他們所能看到的依然和列寧這個名字連在一起的電影,大約隻有德國人拍攝的《再見列寧》了。在這一部電影中,列寧的巨大銅像被吊車扯倒的畫麵,令人思索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