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泰坦尼克號:人類一自大,上帝一耳光1(1 / 3)

這是因為他們生下來就被教育這樣的理想:責任比其他的考慮更重要,責任和紀律性是同義詞,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前的幾小時中,這種責任和紀律的理想,被證明是難以被侵蝕的最有力量的氣質。

——《永不沉沒》 美國作家丹尼·阿蘭巴特勒

泰坦尼克號輪船的沉沒,之所以成為史上最為嚴重的大災難之一,並不是因為它所造成的死亡人數——許多其他的大災難所造成的死亡人數要比它多得多,原因則是由於這艘“偉大”的輪船在它第一次出航時就沉沒了,這次充滿戲劇性的事故,給世人敲響了警鍾。它的沉沒向人們宣告:任何時刻,任何聰明的人類,都不要自以為是大自然的對手。

——《人類曆史上最重大的100次災難排行榜》 美國作家斯皮格內西

《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形象地再現了當年的人類文明:世界第一艘最大的巨輪沉沒了,但人類的美德、人道情操、人性的善良卻沒有沉沒,它在這場世紀大災難中放射了光芒!

——中國網友 丹芙兒

就像是為世界最高的山峰作傳,誰也不能越過珠穆朗瑪峰一樣,為世紀大海難寫真,我不可能不寫寫泰坦尼克號。

今年4月15日(美國當地時間),是泰坦尼克號沉沒100周年追念日,又恰逢3D版電影《泰坦尼克號》全球公映,熱中加熱,泰坦尼克號毫無懸念地再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可以說,自從泰坦尼克號首航沉沒之後,有史以來,還沒有哪一次天災人禍能夠這麼長時間地讓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這樣刻骨銘心。報刊、圖書、影視……關於泰坦尼克號的作品,多如牛毛,難以盡數。時光的流沙,幾乎讓所有的大事件漸行漸遠,被人類遺棄在曆史的荒原上,唯有泰坦尼克號,曆經時光流沙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不斷打磨,好比是一件被清除綠鏽的青銅器,更顯得熠熠生輝,光芒四射。

說不完、寫不盡、談不夠的泰坦尼克號,你的身上到底有多麼大的魔力?你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魅力?

當我開筆寫作泰坦尼克號時,我的腦海裏,沒有冰海,沒有沉船,更沒有急切的呼救、絕望的叫喊、掙紮的手臂……而隻有悠揚、纏綿、美妙的《我心依舊》:

每一夜夢裏見到你,

感覺你,

我知道你沒有遠離;

穿越千裏萬裏,

來到我的身邊,

告訴我你沒有遠去。

不論咫尺天涯,

我深信這顆心永不移。

你再次打開我的心扉,

珍藏在我的心底……

對,這是《泰坦尼克號》主題歌,但它不是從電影中聽到的,也不是從唱片裏飛出的,而是在大連第十屆國際服裝節上,由原唱席琳·迪翁親自演繹、飄入我的耳朵的。

不知不覺,時間又過去了14年,打那以後,我無緣再看到席琳·迪翁一麵,然而,她演唱的《我心依舊》,卻成為我平時最愛欣賞的音樂之一。有心栽花花不活,無意插柳柳成蔭。一顆種子在心底無聲無息地萌芽、生長。作為與英國的泰坦尼克號八萬杆子也打不上的中國作家,現在提筆來再現泰坦尼克號悲壯畫麵,心裏也就少了幾分陌生、惶恐之感……

1912年4月10日,在一片歡呼聲中,泰坦尼克號緩緩離開英國南安普頓港海洋碼頭,像一個初次出征的少年,抖擻精神,開足馬力,朝著大西洋西岸的美國紐約行駛。

這是它的處女航。

按照計劃,7天後,它將抵達目的地。當然,為了讓世界見證奇跡,它將全速前進,希望打破橫渡大西洋的紀錄,把象征速度、榮譽、尊嚴和效益的“藍飄帶”,從老對手的船上奪過來。

白星航運公司與卡納德航運公司,是英國兩大歡喜冤家。在激烈的大西洋航運競爭中,此消彼長,誰也不服誰。

1907年11月16日,卡納德航運公司的毛裏塔尼亞號客輪投入營運。該船長241.3米,寬26.9米,載客2335人,大量地使用麻栗木、柚木、黃銅和鍍金裝飾,豪華而氣派。由於它率先采用了蒸汽輪機以代替往複式蒸汽機,航速高達26.6節,一舉奪得“藍飄帶”,出盡風頭,客流紛紛向卡納德公司湧去,讓白星航運公司處於下風,著急上火幹瞪眼。

但白星航運公司也不是好惹的。從1911年5月開始,為了收複失地,他們斥資750萬美元巨資,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市的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廠,建造了泰坦尼克號。

“泰坦”是希臘神話裏的巨神,頂天立地,力大無比。以“泰坦”作為新船的名字,可以看出白星航運公司誌在必勝的決心。

的確,泰坦尼克號遊輪不同凡響。

它高大威猛。全船的長度是269.1米,寬28.1米,重達46328噸,排水量66000噸,是當時世界上唯一超過4萬噸噸位的客輪。如果以現代造船技術來比擬,除了油輪之外,就連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也是它的“小弟弟”。如此大的輪船,被歐美新聞界譽為“海上城市”,從龍骨到四個大煙囪的頂端有52.5米,相當於11層樓那麼高,是當時一流的超豪華巨輪。船艉水線以下,裝有3支螺旋槳,中間的螺旋槳重達22噸,旁邊兩支螺旋槳更大,每一支都有40噸。3支巨槳動力強勁推動著泰坦尼克號劈波斬浪,最高時速可達50海裏(約55.6公裏),讓競爭對手望而興歎。

它豪華舒適。客輪上下共11層,擁有762個艙室、7公裏長的遊廊。船上有豪華餐廳、酒吧、娛樂室、舞廳、閱覽室、健身房等設施,裝修極盡奢靡華麗。客艙內裝飾著高級燈飾,鋪著幾十厘米厚的地毯,踩上去,就像走在香格裏拉的草地之上,無聲無息,美妙無比;天花板上繪著美麗的圖案,炫人眼目。如同一個豪華都市的縮影,一座壯麗而巍峨的海上炫宮,可以給白星公司的乘客們提供快速且舒適的跨大西洋服務。

船上還建了一個遊泳池,長30英尺,寬14英尺,船行水搖,遊在其中,恍若鳥飛藍天、魚翔碧潭,怡然自得;遊一次,僅需花費1個先令。

此外,船上還有一個土耳其浴室,每次浴資4個先令。

為了增加旅途的浪漫情調,它的食物儲備十分豐盛,44噸肉食,40噸土豆,5噸白糖,3.5噸雞蛋,各個餐廳晝夜提供的美味,可以讓乘客盡情品嚐,大快朵頤。當然,美酒是必不可少的。作為浪漫之旅的酵母,泰坦尼克號很懂得孤單男女海上長途的心理需求,準備了充足的各種美酒。葡萄酒1500瓶、啤酒20000瓶和850瓶烈酒。許多浪漫故事,就是因為這些美酒的滋潤,在旅途中悄然萌芽……

它的安全性無與倫比。全船分為16個水密艙,連接各艙的水密門可通過電開關統一關閉。泰坦尼克號良好的防水措施,使得它在任何4個水密艙進水的情況下,都不會沉沒,號稱有史以來第一艘“永不沉沒”之船。為此,一個船員還驕傲地告訴乘客:“就算上帝親自來,也弄不沉這艘船。”

1912年3月,泰坦尼克號下水,試航後,各方都感到滿意。可以說,它具備戰勝對手的所有條件,處女航中奪取“藍飄帶”,對它而言,就仿佛踏青小夥從路邊信手采摘了一朵鮮花,插在戀人的發際似的,無須費吹灰之力。

處女航前夕,精於商道的白星公司總經理布魯斯大做廣告,使泰坦尼克號名氣大增,許多人都以參加處女航為榮,船票很快就一售而光。

頭等艙是身份和身價的象征,擁有帶私人會客室的豪華套房和享用可觀壯麗海景的高層散步甲板,專供當時歐美上流社會中的頂級人士享用。這些人不是歐洲的王公貴族,就是美國的財富新貴。票價高達870英鎊(合今天的63837英鎊、近百萬人民幣),足夠換一輛當時最豪華的轎車。

一張頭等艙船票售價是30英鎊(合今天的2200英鎊、近3萬人民幣)。

二等艙的船票隻要13英鎊(約合今天的954英鎊)。雖然和頭等艙的價格差距如此巨大,但二等艙乘客其實水準不低,包括許多學者、白星公司自己的職員以及英美兩國的典型中產階級,都是它的目標客戶。

盡管票價昂貴,卻供不應求。億萬富翁約翰·阿斯特,礦業大王本傑明·古根海姆,著名的女富豪、社會活動家瑪格麗特·布朗,著名記者威廉·斯坦德,白星航運公司大股東彼得·魏登納的孫子哈利·魏登納等等,都是處女航的乘客。

對於處女航,白星公司格外重視,總經理布魯斯親自登船,並選派了豪華的管理、技術團隊,力爭一炮打響,旗開得勝。

他挑選了在北大西洋航線航行幾十年、最有航海經驗的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擔任船長。史密斯出生在工人階級家庭,17歲開始與海打交道,風裏來、浪裏闖,膽子大又好學,練就了一身好本領,成為英國航海界著名的老船長。1904年之後,白星公司經常把大型船舶的處女航交給他,對他信任有加。本來,他已經60歲,正準備退休。可是,為了確保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首航安全、順利、破紀錄,布魯斯還是請他出山,並爽快地答應,這趟任務完成了,就送他回家頤養天年。

他邀請泰坦尼克號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隨船航行,隨時提供技術支持。別看安德魯斯1873年出生,隻有39歲,可是,他在造船廠已經幹了20多年,從1907年開始,已經成為船廠設計部門的主管,主持設計白星公司的新船、奧林匹克級一號船奧林匹克號和二號船泰坦尼克號,是船舶設計界的後起之秀。從白星公司免費提供的A36 頭等艙待遇,就可以看出布魯斯對他的重視程度。

此外,為了構建企業文化,布魯斯還根據許多員工希望參加泰坦尼克號處女航的心願,在15000名員工中,經過層層選拔,挑選出9名“勞模”作為“擔保團”,一則參加首航,見證這一曆史時刻;二則為航行提供各種技術保障。

前三天,風平浪靜,泰坦尼克號出色的表現,讓每一位乘客深感不虛此行,讓每一位船員的臉上掩飾不住自豪感。

14號晚上,哈利·魏登納還代表爺爺,特意為史密斯船長舉辦了一場晚宴,並邀請布魯斯等貴賓參加。觥籌交錯,衣香鬢影,充滿悠揚的樂聲、豪華舒適的大廳中,紳士淑女們談笑風生,一派歌舞升平。安德魯斯也榜上有名,但他忠於職守,忙於設備檢查、故障處理,婉言謝絕了這一邀請。

一切都是那麼的稱心如意,唯一讓史密斯船長感到有些美中不足的是,起航前夕,白星公司作出臨時工作調整,把二副布萊爾調下了泰坦尼克號;布萊爾匆忙離開,無意間隨口袋帶走了一把非常重要的鑰匙。如果新二副萊托勒有這把鑰匙,打開櫃子取出瞭望台上唯一一副雙筒望遠鏡,瞭望員就可以看得更遠一些。美中總有不足,這點小“插曲”,史密斯船長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海空星光閃爍,是觀賞夜景的好天氣。史密斯船長滿麵通紅,渾身散發出威士忌的酒香。他知道,自己心情爽快,今晚喝得有些高了,但沒有醉。他站在駕駛室內,嚴格按照白星公司的規定,使泰坦尼克號以每小時22海裏(約40.7公裏)的保守速度,照直前進。他比誰都清楚,這次跑的是一條夏季航線,比較短,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即使是這個速度,一口氣跑下來,仍然可能完成總經理交給的任務,創下橫渡大西洋的最快紀錄。

史密斯船長還是清醒的,他選擇的這條航線,在現在這個季節,冰山時常出沒,對於泰坦尼克號是有一定危險的。但是富貴險中求,為了創造新的橫渡大西洋紀錄,奪得“藍飄帶”,冒點小險值得;以他的技術和泰坦尼克號的性能,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4月12日,泰坦尼克號曾經收到第一封冰山報警電報,史密斯船長決定向南修正航線,躲避冰山。他相信,以他的航海經驗,這些冰山在這個季節漂不到那裏;即使撞上冰山,以泰坦尼克號的噸位和堅固程度,冰山也會粉身碎骨;何況,泰坦尼克號的防水措施完美無缺,即使有幾個艙室進水,也無所謂。

喝酒之後,有些疲倦。在離開駕駛室、前往船艙上床休息之前,他很負責任地命令:瞭望哨加雙崗,瞭望員要集中精力、瞪大眼睛,發現險情隨時報告……

14日的夜裏,海麵上一絲風都沒有。海不揚波,對於航行來說,是再好不過了;但有利必有弊,對於發現水中潛伏的冰山,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如果有風的話,瞭望員就會在比較遠的地方,提前發現波浪拍打冰山發出的點點粼光。

大約22點50分,荷蘭輪船公司客輪加利福尼亞人號報務員埃文斯按照船長命令,主動向泰坦尼克號報告冰情:“我們周圍都是冰,已停船。坐標是:北緯42度05分,西經50度07分。”

當時,該船與泰坦尼克號距離最近,隻有十幾公裏。

但讓埃文斯很憋屈,泰坦尼克號的回答是:“別妨礙我,我在同雷斯角(紐芬蘭島上的無線電站)聯係。你打斷了我的工作。”

23點30分,報務員下班時間到了。加利福尼亞人號上唯一的報務員埃文斯關閉電台,回到船艙休息去了。

不久,加利福尼亞人號上的三副,看到了泰坦尼克號毫無顧忌地向前疾駛,非常奇怪,馬上向洛德船長作了報告;洛德船長很是不解,為了提醒命令同伴預防冰山,他用摩爾斯燈光信號聯絡,但信號發了好幾遍,泰坦尼克號沒有一點反應,擦著加利福尼亞人號的身邊,大搖大擺地朝著布滿冰山的前方行駛。

後來,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之後,發出了一封又一封緊急呼救電報,加利福尼亞人號報房因無人值班,始終不見應答。否則,加利福尼亞人號如能相救,泰坦尼克號悲劇將會降到最低程度。

23點40分,瞭望員弗利特突然發現,前方400多米處,有十幾米高、“兩張桌子大小”的一塊黑影,以飛快的速度迅速變大。他立即意識到危險的出現,迅速敲了3下駕駛台的警鍾,抓起電話報告:“正前方有冰山!”接聽電話的六副穆迪話筒未掛,就通知了旁邊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本能地緊急下達了一連串緊急避險指令:減速、左滿舵、停船倒車。但誰也沒有想到,船速高、慣性大、難掉頭,一切都為時太晚了。泰坦尼克號搖晃著巨大的身軀,不是太情願,又沒有辦法拒絕,它的右舷弓“半推半就”地,與冰山做了深深的一吻。

這一吻是致命的。

這座在海上遊蕩多日的冰山,“為伊消得人憔悴”,寂寞難耐的“冰美人”需要的就是泰坦尼克號“火熱的心”。

當泰坦尼克號半推半就地投入了它的懷抱,它欣喜若狂,好像饑不擇食的餓狼,對準大象的肚皮,狠狠地咬了一口,頓時,山嘴仿佛鋒利的牙齒,在泰坦尼克號右舷劃開了一道長口子,三個底艙和兩個鍋爐房的鐵蒙皮全被割裂。泰坦尼克號一個踉蹌,船身劇烈抖動了幾下,傷口處發出了一陣沉悶的“呻吟”。

“應該是遇上大海浪了吧?”“不可能,海麵上幾乎沒有風,應該是觸礁了。”“附近也沒什麼島礁,估計是螺旋槳或者什麼地方出了故障。”“我在舷窗外看到一些白色的冰山,不會是撞上了吧?”……尚未睡覺的乘客紛紛將腦袋探出客艙,對不期而遇的顛簸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