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泛舟如江湖行走,雲卷雲舒,成王敗寇。因此,江湖有俠,憑有勇有謀、有膽有識而名動天下。經營有道,須謀略在心、成竹在胸而業成功就。
所謂企業經營的戰略決策,即以全局為綱,以未來為基,以謀劃為訣,以製勝為求。這是經營之要義,成功之首備。戰略決策或使商家未卜知先機,或使發展中規中矩,或置對手於股掌之中,或設變化於精算之內。超前規劃,人無我有,登高望遠,決勝千裏。有如此之謀者,可與古今大俠相媲美,可與天下豪傑論英雄。
故舉目江湖,凡笑傲者,必藝德雙馨之大俠。放眼商戰,凡成功者,必深謀遠慮之大師。
計謀精解
市場搏擊可謂兵無常勢,戰無常法。經營若順勢得法,惟憑審時度勢,統領全局,從遠運謀,從長設計。鑒察全局態勢之消長變化,洞悉宏觀潮流之漲落走向。遇阻則戰略轉移,逢機則跳躍發展。不可急功近利,不要短期行為,以小退求大進,以微損求大盈。有此謀劃,經營斷無敗之理。
謀,謀劃;慮,思慮。經營之道,在於處淺而謀深,處近而慮遠。所以,經營者若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切又取決於經營者有沒有全局的觀念,有沒有係統或聯係的觀念。因此,深謀遠慮,放眼全局乃是經營者首發之招。
理論透析
戰略謀劃是企業經營的根本聯想集團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戰略謀劃的成功。就此我們對戰略謀劃淺作探討。
1.戰略謀劃作用
戰略謀劃不僅對企業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具有決定性意義,而且對企業的局部問題和日常性管理工作具有牽動、指導和規範的作用。戰略謀劃的廣泛作用對現代企業家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①使企業順利、快速成長。通過製定戰略規劃可以使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當前和長遠發展的經營環境、經營方向和經營能力,有一個全麵正確的認識,全麵了解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應辦法,從而不失時機地把握機會,利用機會,揚長避短,求得生存和發展。
②可以提高生產經營的目的性。管理學中有一個公式:工作成績
目標×效率。西方學者認為“做對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對”重要。因為“把事情做對”是個效率問題,而從一開始就設立正確目標,“做對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關鍵。戰略規劃就像戰爭中的戰略部署,在開戰之前,就基本決定了成敗。因而中國古代兵書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說。製定戰略規劃,就使企業有了發展的總綱,有了奮鬥的目標,就可以進行人力、物力、財力以及信息和文化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創造相對優勢,解決關鍵問題,以保證生產經營戰略目標的實現。
③可以增強管理活力,降低經營風險。實行戰略管理,就可以圍繞企業經營目標進行組織等方麵的相應調整,理順內部的各種關係;還可以順應外部的環境變化,隨時審時度勢,正確處理企業目標與國家政策、產品方向與市場需求、生產與銷售、競爭與聯合等一係列關係。
④可以提高企業家素質。實施戰略謀劃,使企業家能夠集中精力於企業環境分析,思考和確定企業經營戰略目標、戰略思想、戰略方針、戰略措施等帶有全局性的問題,造就一大批企業家和戰略人才。
2.戰略要著眼於未來
戰略謀劃是著眼於未來,對較長時期內(5年以上)企業如何生存和發展進行通盤籌劃,以實現其較快發展和較大成長。麵對激烈複雜的市場競爭環境,任何組織若沒有超前期的、長遠的戰略部署,那麼,其生存和發展就要受到影響。
戰略的全局性特征在時間概念上的表現就是具有長遠性的眼光,它直接關係到組織的未來和發展。對未來的設想,特別重要的不是回答起來怎樣,而是通過預測未來的變化趨向來製定我們現在的策略和措施。
沒有著眼於未來的企業戰略作指導,日常的經營管理就會失去目標和方向。真正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絕不會片麵地追求急功近利,絕不會糾纏於企業的短期行為,而是致力於實現企業的長期戰略目標。正如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鬆在《領導者》一書中寫道:“領袖人物一定要能夠看到凡人所看不到的眼前利害以外的事情。他們需要有站在高山之巔極目遠眺的眼力。”
一個具有高素質的企業管理者,就必須高瞻遠矚,站得高,看得遠。現代企業家,必須跳出企業日常事務的圈子,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於思考和處理帶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
當代西方管理學認為,企業領導應該用以下方式才能做到最有效地支配時間,即用40%的時間考慮戰略問題,40%的時間用於處理公共關係(人際關係);20%的時間用於管理日常事務。隻有這樣做的領導,才能會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一個企業的發展如果有一批具有戰略眼光的管理者,這個企業必定會有長足地發展。
3.戰略的定位要具有全局性
從空間角度來看,對戰略的定位就必須是全局性。
企業的戰略管理必須以企業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而規定企業的總體行動,從全局出發去實現對局部的指導,使局部得到最優的結果,保證全局目標的實現。
形象地說,企業的戰略規劃就是企業發展的藍圖。作為指導全局的總方針,企業戰略是協調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以及各管理層次之間關係的依據,是促進企業各方麵均衡發展的保證。在日常經營管理工作中,企業的每一具體計劃,每一具體經營業務,每一具體行動措施,都要圍繞企業戰略目標並服從戰略目標的要求。為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所體現的全局利益,戰略職能部門或基層戰略經營單位有時不得不放棄本身麵臨的機會和潛力,甚至作出犧牲。
企業的發展與生存,通常都取決於企業自身發展戰略是否具有全局性,是否正確。
影響戰略的全局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一是戰略製訂者的素質與眼界;二是對企業所處時勢的正確把握;三是對企業自身發展的正確認識。
所以,在企業的管理與發展中應注重長遠目標,反對急功近利。放眼全局,謀求長遠的戰略目標,這是企業經營中的一條重要法則。實現戰略目標往往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僅需要付出艱巨的努力,還要具備各種各樣的主客觀條件,很難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