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戰略謀劃應有靈活性
戰略轉移是指要善於隨機應變而不為成見所錮囿,靈活機動、適時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發展規劃與策略。任何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受到諸方麵因素的影響,並隨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就要求企業經營者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變換策略,調整計劃,修正戰略,把戰略貫徹於現實行動之中,以不斷適應未來的多變性。
戰略轉移客觀基礎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由於企業經營者深化了對企業發展規律的認識,另一方麵則是由於企業內外競爭環境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新情況,因而,需要重新檢驗已確定的戰略方針和戰略措施的正確性並加以必要的修正。
另外,戰略謀劃本身就是一個動態過程。由於企業戰略具有長遠性,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努力,才能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同時,戰略管理又可分為戰略製定、戰略實施、戰略控製等不同階段,其中每一階段又包含若幹步驟。因而,戰略管理過程的各個階段和步驟是不斷循環和持續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分析、規劃與行動的過程。這就對戰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麵臨新的變幻莫測的國際經濟競爭,開拓進取,求變創新,製定和實施適應性戰略轉移,已成為現代管理者的當務之急。
企業實施戰略轉移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企業實行戰略轉移,可以直接避開激烈的競爭,保持自己的實力;第二,企業實行戰略轉移可以找到新的發展點,從而有可能實現企業的突變性和跳躍式的發展;第三,企業實現戰略轉移可以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
案例及評析
聯想集團:謀劃全球,走向世界
有人評價,聯想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聯想的決策人物有一個好的戰略構思,有一個明智的選擇。而柳傳誌特別強調的就是在製定一個好的戰略之後對戰略的分步驟執行的能力。
柳傳誌把聯想戰略第一階段稱之為:建立創業橋頭堡。時間跨度為1985年至1987年。
聯想集團的前身係中科院計算所公司,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11名科技人員以20萬元人民幣投資創辦成立,是當年中國科學院“一院兩製”推行科技體製改革的產物。
20萬元能做什麼呢?不了解市場,不熟悉經營,更缺少人才和資金。在這種條件下,公司該如何發展?倒賣鋼材,這樣能掙大錢;出售小商品,這樣穩妥些。實際上這種想法直到1996年中科大廈的老總還有。但柳傳誌在分析市場後得出不同的思路:
80年代初期,電腦開始進入中國大陸。當時,整個中國對電腦的概念還十分陌生,基本上處於發達國家向中國進行簡單的產品輸出階段。而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後來作為北京新技術開發試驗區的中關村當時已是公司林立。這些公司由於創業資本不足,不懂得市場,絕大多數以貿易為主,以及從進口電腦的轉手銷售賺錢謀利。
由於文化科學的差異,絕大多數企業購置電腦之後僅作為文字機使用。又因為西文漢化的問題在當時未能得到解決,相當一部分客戶買回電腦後又不得不閑置。因此,西文漢化問題在當時成為電腦在中國推廣的第一大障礙。
這就有著自己的優勢了。柳傳誌後來回憶說,最早的一批公司業務就是組織公司職工積極為用戶驗收、安裝、維修計算機,當時正是中國第一批使用計算機浪潮興起的時候,幾百台機器靠手推肩扛,用專業知識和簡單勞動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幾個月下來,公司積攢了70萬元資金。
錢有了,技術、人才和市場在哪裏,柳傳誌此時看準了當時國內在計算機應用過程中急需解決的漢字輸入問題,結合當時西文漢化的困難和市場機會,通過對以國家科研機構——中科院計算所作實力依托的自身優勢進行分析,明確提出以西文漢化為市場定位,以產品開發為龍頭從而帶動企業發展的市場戰略。
他打破了研究所長期形成的科研人員寧願分散揀芝麻不願合辦抱西瓜的做法,使開發、設計、進料、生產、銷售、售後服務各個環節銜接起來,很快就向市場推出公司的第一個拳頭產品;聯想漢字係統。
1985年,公司正式將聯想式漢卡的科研開發立項。為解決科研資金問題,公司揚長避短,在社會上廣泛承接為電腦用戶驗收、安裝、維修、培訓的服務項目,把以辛勤的勞動積累的70萬元全部投入漢卡的開發工程,使漢卡工程的資金投入得到保障。公司在經營上推行“小步快跑”的經營策略,即資金小量投入快速回籠,加快資金周轉。
由於聯想集團在第一階段成功地實踐了以服務積累資本、以漢卡開發作為突破口的市場策略,使集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85年,聯想集團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300萬元;
1986年,聯想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800萬元;
1987年,聯想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300萬元。
因此,聯想集團順利完成了自己第一階段的市場目標,初步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為企業的發展從經濟實力和市場定位兩個方麵奠定了基礎。
聯想集團戰略的第二階段為借船出海,時間跨度為1987年至1990年。這一時期,中國計算機市場還沒有一種技術性能先進、適合中國國情同時也具有較高市場地位的主導型電腦。鑒於此,聯想集團反複考察分析,最終與美國AST公司合作,為中國市場提供了性能和價格適於國情和消費者需求的主導型電腦,取得巨大市場成功,並引起國際同行的矚目。
由於第一階段聯想漢卡的市場推廣獲得初步成功,聯想集團發展的起點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表現在,一是資本實力有了較大改善,由20萬元投資發展到自有資本上千萬;二是由於西文漢化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電腦在中國的推廣已出現光明;三是眾多國際知名電腦廠商尋求與聯想合作,從而為聯想開創第二階段的市場機會選擇提供了條件;四是聯想集團有了一支可以向漢卡以外的其他計算機產品領域進軍的隊伍。
作為計算機專家,柳傳誌的頭腦本來就像計算機一樣邏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