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吃包子(1 / 2)

我們常說的主食有米、麵、雜糧、薯類,以及由它們製作的食品。主食是人體所需碳水化合物的重要來源。不吃主食,危害極大。

什麼是主食

所謂主食,一般指糧食,包括米、麵、雜糧、薯類等。日常人們的主食有米飯、麵條、花卷、包子、餃子等。由於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因此很多人,尤其是減肥者和糖尿病人認為,應該不吃主食,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其實,這種飲食觀念和飲食習慣是不正確的。

不吃主食危害大

1.導致營養不良

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三大產能營養素之一,也是人體最主要、最直接、最可靠的能量來源,每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應該提供人體總能量的50%~60%。主食攝入不足,可能會導致身體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就不足。這樣,身體會自行消化體內蛋白質,以此來產生能量,這就破壞了蛋白質原本在人體內承擔修補細胞和構建組織的任務。

2.影響代謝

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缺乏,血液中的有毒廢物不能及時排除,造成膚色黯淡。另外,碳水化合物不足還會影響脂肪在體內的代謝。

3.影響大腦功能

主食攝入過少,會對大腦健康造成危害。因為碳水化合物分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大腦的唯一供能物質,如果碳水化合物缺乏,大腦的能量儲備就會受阻,從而影響大腦發育及神經係統的正常功能。

4.導致肉類攝入過多

主食吃得少了,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肉類食物的攝入量相對會增多。而過多肉類製品的攝入,勢必會導致過多脂肪的攝入,從而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潛在發生率。此外,研究還發現,肉類食物攝入過多,會引起脂溢性脫發。

主食製作有竅門

蒸出香甜可口的米飯

1.洗米 洗米不要超過3次,否則米裏的營養成分就會大量流失,這樣蒸出來的米飯香味不足,且口感較差。

2.泡米 蒸米飯前,先把米在冷水裏浸泡1小時,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這樣蒸出來的米飯會粒粒飽滿。

3.米、水的比例 蒸米飯時,應該注意米和水的比例(一般為1∶1.2)。一個簡單的測量水量的方法是:用食指放入水裏,隻要水超出米至食指的第一個關節就可以了。

4.增香 如果是用陳米蒸米飯,隻要方法得當,陳米也能蒸出新米的味道。可以在鍋裏加少量鹽或花生油,記住花生油必須是熟的,而且是晾涼的。這樣就能使蒸出的米飯粒粒飽滿,米香四溢。

蒸出又白又香的饅頭

1.在發麵時如果沒有酵母,可用蜂蜜代替,每500克麵粉加15~20克蜂蜜。用蜂蜜發麵,蒸出的饅頭鬆軟清香,入口回甜。

2.蒸饅頭時,如果麵似發非發,可在麵團中挖個小坑,倒入少許白酒,餳10分鍾左右,麵團就會自然發開。

3.蒸饅頭時,如果食用堿放多了,饅頭發黃且有堿味。這時可以在蒸過饅頭的水中加適量醋,把蒸好的饅頭再放入鍋中蒸10~15分鍾,饅頭即可變白,且堿味頓消。

4.冬天室溫較低,發麵時間較長,如果發酵時在麵裏放點白糖,就可以縮短發麵時間。

5.蒸饅頭時,在麵粉裏放一點鹽水,可以促使發酵,且蒸出的饅頭又白又軟。

煮麵條不粘鍋的小竅門

1.煮麵條時,待水開後先加入少許鹽或食用油,再下入麵條,即便煮的時間長些也不會粘鍋,煮出來的麵條也不糊爛、不粘連。

2.煮掛麵時不要用大火。因為掛麵本身很幹,如果用大火煮,水太熱,麵條表麵易形成膜,煮成爛糊麵。

3.煮掛麵時不宜等水沸騰了再下掛麵,應該在冒小氣泡時下掛麵,然後攪動幾下,蓋好蓋,等水開了再添適量涼水,等水沸即可。這樣煮出的麵條柔軟且湯清。相反,如果水沸了再下掛麵,麵條表麵易粘連。

4.煮切麵時,適量加點醋,這樣不但可以除去麵條的堿味,還可使煮出的麵條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