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0章 高陽台(1 / 1)

西湖春感

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①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②更淒然。萬綠西泠,③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④草暗斜川。⑤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⑥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作者小傳】張炎(1248~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臨安(今浙江杭州)人。詞作清麗流暢,尤長於詠物。著名論詞專著《詞源》為其所作。有《山中白雲詞》,存詞約三百首。

【注釋】①斷橋:西湖著名景點。

②到薔薇、春已堪憐:薔薇花開時已經是晚春了,所以“春已堪憐”。

③西泠:西泠橋,也是西湖著名景點。

④韋曲:在長安城南,著名的風景勝地,是唐代名門望族韋氏世代居住之地。

⑤斜川:在江西星子縣,風景優美,陶潛寫過《遊斜川》詩,是曆代文人向往的地方。

⑥“見說新愁”二句:白發因愁而生,而渾身雪白的沙鷗在文人眼中,就自然渾身是愁了。

【今譯】黃鶯在暗密的碧葉間巢居,湖麵上輕泛著微波,翻卷著飄墜的柳絮。夕陽斜照斷橋,橋下遊船紛紛歸去。還能再遊幾次?花開花落又是一年。春風啊,你且暫伴薔薇相處,薔薇花開之時春色已消失殆盡。綠色海洋中的西泠橋,寂寞如一抹荒煙,更叫人淒然神傷。

當年棲息於官貴大戶家院的燕子,如今不知飛向何處?過去優美的西湖勝景,如今卻荒草叢叢、苔痕深深。一提起往時便引發心中的憂愁,連那本不知憂愁的沙鷗,如今也愁白了頭。我沒有心思去重續縱情歡樂的舊夢,隻把自家的門戶緊掩,借酒消愁,悶來獨自閑眠。請不要打開窗簾,我怕見飛花片片,也怕聽見那杜鵑聲聲悲啼。

【賞析】這首詞是張炎的代表作。借歌詠西湖暮春景色,抒寫了亡國哀痛,同時充滿了對故國家鄉的深深懷念。詞裏描畫的西湖不是太平時的明麗風光,而是敵騎過後的殘山剩水,一片慘目傷心的景象。“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作者心中的絕望也流露筆端。整首詞一氣轉折,清調沉鬱幽咽、語言清麗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