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節 孔明定計謀漢中(2 / 3)

二將聞言拜服,遂令所部立營。

這邊廂,李敢回陣後,即令親將收斂戰死同袍,聚攏馬匹,隻待吳兵退卻,便銜尾擊之。

半個時辰後,大軍準備就緒,忽親軍來報,言道吳兵並未退兵,反立營拒守!

李敢聞之,略作思忖,即傳令退回廬氏大營!

親將進言道:“將軍,何不待吳兵立營後,趁夜襲之?”

李敢回視其人,沉聲道:“甘寧有謀,豈能料不到此?彼等既然立營,亦存夜襲本將之心也!其兵力倍於我軍,若白日對陣,破之不難,然若夜戰,勝負未可知也!且日間一場大戰,雖小將軍取勝乃必然之事,但軍資俘虜諸事亦不可輕忽,需本將親往署理!”言畢,即提刀親自斷後,傳令眾軍回撤!

探馬回報甘寧,朱桓喜道:“將軍妙算!我等不及也!”

甘寧略謙遜幾句,即領十餘騎,親自出營巡哨,見唐軍果真走遠後,便回營下令全軍撤退。

三將連夜奔回大營,麵見周瑜。

朱桓率先出列,下拜道:“槍兵大陣乃末將所領,竟被唐軍輕易擊破,末將最不容恕!請都督明證軍法!”

甘寧、淩統亦出列,叩首道:“末將等皆有罪責,請都督降罪!”

周瑜見此,下階扶起三將,搖頭道:“此戰乃本督料敵不明,導致戰沒兩萬士卒!其罪在本督也,與諸將無幹!待回武關,本督自當麵見主公請罪!”

三將再拜稱謝後,周瑜接著道:“本督欲連夜拔營,諸位若無異議,便各自回營整軍,隻帶糧草,於亥時左近,全軍撤離!”

甘寧等皆麵有愧色,拱手領命後,默然出帳。

長安城,唐公府,馬超居中高坐,眾文武分列左右,正商議關外戰事。

李開首先出言道:“稟唐公,據各處探馬回報,開略作整理,目前青泥隘趙勝、關平所部被周瑜擊退,糧草盡沒,已無力出關。潼關俞山、梁方所部,就於函穀關前立寨,河洛曹兵已不足為慮。廬氏李敢、馬岱所部,五日前與周瑜大戰一場,憑借鐵甲騎兵之利,大破之!斬首六千餘級,俘虜一萬餘人!眼下周瑜已退回武關!另有細作報說,曹操統十餘萬大軍已至陳留,孫策亦領五萬餘精銳,不日將至武關!關外戰情大致如此,請唐公定奪!”

馬超微微頷首,自忖道:“周瑜還真不是一般人,區區三五萬步兵,就能擊退趙勝七萬騎步大軍,雖然有取巧嫌疑,但敗了就是敗了,還好俞山沒有失手,不然就不好收拾了。萬幸周瑜沒見識過鐵甲騎兵的厲害,被李敢用蠻力擊退,否則俞山凶多吉少啊!眼看孫策馬上就到武關了,趙勝糧草不多,半個月之內休想出兵,李敢又要防禦臥牛山,能動用的隻有一萬騎兵,恐怕不是對手。。。”思及此,遂環視堂下眾文武,開言道:“誠如文優所言,諸公何策應之?”

諸葛亮見問,即出列,拱手道:“周瑜非比等閑,孫策得以擊滅劉表,多賴其力,還請唐公休辭勞苦,統兵親往敵之!再遣子龍將軍揮兵漢中,一旦擊破張魯,孫策從此不足懼也!”

法正道:“孔明之言是也,我軍若得漢中,向東可攻打上庸,西進則直取益州,進而威逼南郡,此兩地皆為孫策必守之地,若聞知,安敢再出武關?鑒於此,正附議!”

馬超聞言暗喜,便欲起身下令。

忽趙雲出列道:“唐公,昔日元直公領末將等來投時,曾繞過青泥隘,出山便至藍田,可見秦嶺雖險,但並非不可逾越,我軍須謹防之!”

馬超聞之,不由雙眉緊皺,憶起周瑜偷過子午穀之事,遂先遣人傳令趙勝嚴加巡視,然後下令加趙雲鎮西將軍,引五千騎兵,即刻啟程趕往隴西,統領散關、狄道兵馬,克日進兵,攻打漢中!

趙雲慨然接令!馬超再令法正隨行為軍師,領監軍之職,囑咐道:“孝直抵達散關後,即遣人聯絡楊鬆為內應,務必速破陽平關!”

二人接令辭出。

馬超又令楊奇作速調集糧草、霹靂車等輜重,送往青泥隘!令李迪總領政務,諸葛亮副之,李開暫統長安兵馬,總領軍務諸事。再令丁祿回營整軍,兩日後兵發武關!

眾文武出列下拜,拱手應命!

馬超見此,遂遣散眾人,起身返回後院,令楊氏等喚馬靖等子女入見,言及不日將出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