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巫鹹境內,刀下救人得尋故人音(1 / 2)

這日大家正在舵樓眺望,隻覺得燥熱異常,仿佛頃刻之間進入了三伏天一般。多九公道:“此處接近壽麻國境,所以炎熱。據說當地人白天要泡在水中,等傍晚炎熱退去才敢出水。

又有人說這裏人自幼如此,倒不怕熱,最怕離了本國,就是夏天也要被凍死。”忽然船中一陣喧嘩,有個水手中暑暈倒了,多九公忙從藥箱中取出藥末,給他配好服下,不一會兒那人便蘇醒過來。

過了幾日,船到結胸國。林之洋道:“他們國人為何胸前高起來一塊?”多九公道:“隻因他們好吃懶做,不能消化,漸漸結成個疙瘩。久而久之,連剛出生的孩子也是這樣了。”林之洋道:“這病九公能治嗎?”多九公道:“如請我醫治,也不用服藥,隻要把他的懶筋抽了,再把攙蟲去了,保管他恢複如初。”又走了兩日,路過伯慮國,唐敖要上去遊玩,多九公因配藥不能同去,林之洋便陪著唐敖去了。藥才配完,唐、二人就回來了。

唐敖道:“怪不得九公不肯上去,原來這裏是另一種風氣。剛才小弟見他們那種瞌睡的樣子,真是沒意思,就連走路的時候也是閉著眼。既然如此疲倦,何不在家好好睡?”

多九公道:“咱們有句話叫‘杞人憂天’,他們這是‘伯慮愁眠’。他們這一輩子最害怕睡覺,生怕睡著了不再醒來,送了性命,所以日夜愁眠。當地人從無睡覺一說,終年昏昏沉沉,勉強支撐。往往有人熬了幾年,疲倦得支持不住,一覺睡去,任憑百般呼喚都不能醒。家人本以為必死無疑了,誰知幾個月後又睡醒了。唉,這裏的人從懂事起就滿腹憂愁,沒有一日開心,還沒成年,頭發就全白了。”

唐敖道:“可見過於憂愁,也非養生之道。今天聽了九公的話,小弟從此要把心事全都撇開,無憂無慮地多活幾年。”這一日,到了巫鹹國。林之洋把船靠岸後,拿了許多綢緞上岸去賣。唐敖肚子不舒服,就與多九公留在船上。他悶坐了一會兒覺得無聊,就走到後麵舵樓,四麵望了望道:“請教九公,那邊青枝綠葉,高高低低的,是什麼樹木?”

多九公道:“大樹是桑樹,居民用來燒柴,小樹叫木棉。這裏不產絲,曆來都是用木棉的棉絮織布,所以林兄特意帶了綢緞來販賣。”

唐敖道:“可惜這樣好的桑樹,竟然當成木柴用了。舅兄這一去,貨物可能賺到錢嗎?”多九公道:“當初有人來這裏販貨,如遇木棉收成不好,百姓就都爭著購買。近些年木棉樹生長茂盛,來此販貨的利潤很小。”唐敖道:“偏偏小弟今日鬧肚子,不能前去一看。”多九公道:“何不早說?”隨即取來一包藥末,囑咐道:“按此調服,不過五六服就可痊愈。”唐敖隨即服了。

不多時,林之洋也回來了,談起貨物道:“原來這裏幾年前從外國來了兩個幼女,帶了許多蠶卵,在此養蠶紡織。於是當地人也漸漸學會了紡織,都以絲綢做衣服了。俺的絲綢雖沒賺到錢,但還不至於虧本。”過了一宿,第二天林之洋仍去賣貨。唐敖又用了一服藥末,居然痊愈,不禁滿心歡喜。他忽然想起當日在東山口聽說薛仲璋父女逃到了巫鹹國,就想去尋訪,於是將駱紅蕖托他帶給薛衡香的信帶在身邊,約了九公上岸。

二人走到一片樹林中,隻見一個大漢拿著利刀正攔住一個少女,嘴裏喊道:“你這女子小小年紀,卻害得我們好苦!今日冤家路窄,我要除掉你替兄弟報仇!”唐敖急忙上前阻攔道:“壯士住手,不知何處冒犯你了?”

那少女含著眼淚道:“小女子姓姚,名叫芷馨,從天朝來此地寄居已有好幾年了,一向隨父母養蠶為業,父母去世後便跟著舅母度日。”

大漢道:“本地所產木棉,都由我負責交易。自從這女娃娃同一個織布的女娃娃到了此地,養出來無數拉絲的毒蟲,又織出許多絲片販賣,我們的生意被她弄得冷冷清清。這也還沒什麼,哪知近日他們竟將這個妖術四處傳播,如今人人都以絲綢為衣,誰也不買木棉,以致種木棉的人家大半荒廢了祖業,無以為生,所以在下特意來殺她為民除害。今天遇見各位,算是她絕處逢生,但要殺她的人不在少數,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如要保命,隻有立即離開本國。”隨即將手一拱,氣呼呼地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