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唐敖揭榜,為救人欲學大禹治水(1 / 2)

原來這喊聲是唐敖用的計策。

唐敖自從那日與多九公尋訪林之洋的下落,一連好多天都沒有消息,這日兩人又分頭去訪,終於打聽到消息,林之洋被國王看上,封為貴妃,明日就要進宮成親,呂氏聽了不禁放聲大哭。

多九公道:“老夫已經懇求總管求國舅替我們轉奏,情願將船上貨物全數交出,贖林兄出來。但國舅因為吉期已定,難以挽回,所以不肯轉奏。老夫無計可施,唐兄有什麼妙計?”唐敖思索了半天才道:“如今隻有寫幾張求上麵哀憐的公文,到各衙門遞上去,說不定遇到正直的大臣,能救舅兄出來。”於是一連寫了幾張,隨即遞到衙門去。

誰知每個衙門裏看過,都回道:“這不關我們衙門的事,你到別處遞去。”二人急得走投無路。多九公道:“與其悶坐著,不如再去探聽些消息,也好另想別的辦法。”唐敖隻得答應。

進了城,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正午。多九公道:“我肚子餓了,路旁有個茶館,何不進去吃些點心,充充饑也好。”說罷便進去揀了個座兒,要了兩碗茶和兩樣點心。這時有個算命的經過,唐敖一時無聊,就去抽了一簽。算命的看了,隨即道:“此簽說您有婚姻之喜,可惜虛而不實。不知大嫂所問何事?”唐敖道:“我問這段婚姻是否能成?此人正在難中,最後逃得出嗎?”算命的道:“剛才我已說過,婚姻虛而不實,萬萬難成。此人災難已滿,很快就能遇見救星。但若要脫離火坑,還須耽擱十日。”唐敖付了錢,對多九公道:“此話實在離奇,讓人猜不透。”吃了點心,付了茶錢,二人見天色已晚,無可奈何,隻得垂頭喪氣地往回走。

不一會兒又到了張掛皇榜的地方,唐敖低頭想了一想,走上前去,把榜揭了下來。多九公不知唐敖是什麼用意,人多又不方便阻攔,隻有在那裏發呆。看黃榜的官差見了,上前問道:“你是何處婦人,竟然揭此黃榜?那榜上的字你認識嗎?”

眾百姓聽說有人揭榜,立刻轟動起來,都圍上前觀看。唐敖朗聲發話道:“我姓唐,乃天朝人士,渡海來到此地。治河之道,我們天朝無人不曉。今日路過貴國,見這黃榜,不辭勞苦特來治河,為你們免除水患。”話音未落,早有許多百姓跪在地上,求天朝貴人早發慈心。

唐敖道:“諸位請起。我雖為你們治河,但不求得什麼金銀財寶,隻要你們答應我一件事,我就立即開工。”

眾百姓都起來問道:“不知貴人說的是什麼事?”

唐敖道:“我有個妻舅,因為進宮做買賣,被國王立為王妃。

你們如要我治河,就到國舅府哭訴,求國王放了此人。如果國王不以百姓為重,不肯放他,就是給我金山銀山,我也不答應。”眾百姓一聽這話,都向國舅府湧去。

多九公湊到唐敖耳邊問道:“唐兄真會治河嗎?”

唐敖道:“小弟哪懂治河,因為要救舅兄,不得已想了一個權宜之計。此時百姓前去求情,國王難違眾命,必然把成親的日子推後。明日小弟先去查看河道,然後再想辦法。”多九公聽了,隻是皺眉搖頭。

不一會兒,看榜的官差備了轎子,把唐敖送去賓館,多九公便裝成仆人跟在後麵。二人吃過飯後,多九公回船送完信仍然回到賓館,同唐敖靜候佳音。

再說那些百姓來到國舅府門前,喊聲震天。國王聽國舅說明原委後,驚疑道:“我國從來沒有再嫁的婦人,何況我身為國王,怎麼能讓王妃違反此例?”

國舅道:“眾百姓因為吉期雖然是今日,但王妃尚未入宮成親,與已進宮大不相同,所以才敢請您施恩。”

國王聽了無話可說,想了半天道:“既然這樣,你就回複百姓,說我已經回宮,今日不能啟奏。到了明日木已成舟,百姓們再求我也沒用。”

國舅再三懇求,無奈國王執意不肯,隻得出去回複眾人,眾百姓聽了頓時吵鬧起來,門外喊聲一片。國王在裏見,心中有些害怕,明知是自己理虧,可是又舍不得放人,幹脆派了官兵出去驅散。國舅見百姓言辭激烈,唯恐出事,於是再三勸說道:“大家先散去,老夫自然替你們轉奏,一定會將揭榜人留下治河的。”眾百姓聽了,這才慢慢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