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唐敖揭榜,為救人欲學大禹治水(2 / 2)

國王見百姓散了,隨即進宮,準備與林之洋成親。唐敖正在賓館裏滿心盼望,聽說事情經過後,大驚失色,急得抓耳撓腮。

第二日,天將破曉,國王起床後悶悶不樂,將國舅招進來問道:“那揭榜的婦人還在嗎?”國舅奏道:“那人現在賓館裏,因國王沒有答應他的要求,大約今日就要回去了。”國王道:“我思索一夜,應以百姓為重,不如讓那人將河治好,再放王妃回去。如果修治不善,虛耗銀兩,就將王妃留在此處,讓那人照花費拿銀子來贖。國舅認為如何?”國舅聽了,滿心歡喜道:“主上如此辦理,真是英明。”他領了命,興衝衝地回到賓館,見了唐敖將來意一說,隨即請教治河之道。

唐敖道:“貴國河道阻塞原因,小人尚未親眼看見,不敢亂說。但治河之道,無外乎一個‘疏’字,所謂‘來有來源,路’,水路自然就暢通了。”國舅聽了,連連點頭道:“貴人所說的這個‘疏’字,令我茅塞頓開,足見高明。想來我國水患,從此就可以徹底根除了。老夫這就回去複命,暫且失陪,明日再來奉陪貴人去查看河道。”接著他命人小心伺候唐敖,便離開了。

多九公道:“治河既然如此容易,難道他們國中就從來沒人想到嗎?”唐敖道:“昨日我找來兩個仆人細細詢問,原來此地銅鐵稀少,而且禁用利器,以防有人圖謀不軌,所以治河的工具一概沒有。好在我們船上有不少生鐵,明日小弟畫出圖樣來,叫他們照著製造,此事不難成功。”第二天,國舅陪唐敖出城看河,一切都按唐敖的吩咐行事,並且選了吉日開工。唐敖親自在各處指揮,眾百姓見唐敖早出晚歸,日夜操勞,人人都十分感動,甘願效力。眾人一心,不到十天就疏通了河道。

事情傳入宮裏,早有一位王子悄悄跟林之洋說了。

原來林之洋那日同國王成親後,忽然想起當天在黑齒國開玩笑時,多九公曾說:“若女兒國國王把你留下,你怎麼辦?,他隨口答道:“他若留俺,俺給他來個什麼都不知道。”於是打定主意,無論國王怎樣,他都裝成木雕泥塑不理。一連兩夜一樣,國王又氣又惱,但終究惦記著治理河道也不敢把他怎樣。後來又想來想去,留這樣的王妃無用,索性把他送回。連纏足、抹粉也都免了。

這日林之洋正在思鄉流淚,有個年輕的王子走來下拜道:“聽說天朝有位賢人來此治河,等河道治好,父王即送您回去。兒臣特地送信,請您放心。”

林之洋細問王子,才知道唐敖揭榜的事,不覺嗚咽道:“蒙小王子可憐俺遭難,前來送信。俺林之洋今後若骨肉團圓,一定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王子替林之洋抹去眼淚道:“兒臣再去打聽,如有佳音,即刻來送信。”說罷就走了。

此後王子日日來看林之洋,林之洋感激萬分。這日,王子見左右無人,忽然跪在地上哭道:“兒臣今有大難,要求娘娘搭救!”林之洋連忙攙起他道:“小王子有什麼大難?快告訴俺!”

王子道:“兒臣自八歲立為太子,至今已有六年。不幸前年生母去世,另一位娘娘便想立其子繼位,屢次在國王麵前陷害兒臣。今日父王聽信讒言,痛恨兒臣,甚至還有要殺兒臣的意思。此時不逃,日後必遭毒手。天朝貴人已將河治好,國王不僅賞賜一萬兩銀子,而且明日就會送娘娘回去。娘娘如可憐兒臣,明日回船就將兒臣一齊帶走。倘若逃出虎穴,今後一定報答大恩。”

林之洋道:“俺們家鄉風俗與女兒國不同,王子如果到了天朝,就要改穿女裝。王子當男子當慣了,怎麼受得了呢?”

王子道:“兒臣全都心甘情願。隻要逃得性命,就是跟著娘娘粗茶淡飯也願意。”林之洋便問怎樣帶她出宮。王子道:“明日娘娘上轎,兒臣就偷偷藏進轎內,借此出去。”林之洋道:“隻要王子不露破綻,俺全都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