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2 / 3)

但幾個月後,這個男孩辭去了快餐店的工作,開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家政服務公司很多,競爭相當激烈,一般不會有太多的生意。但男孩的公司卻生意火爆,原因很簡單:他在送外賣的6年中,認識了幾千位生意人,他們是城裏最需要家政服務的群體,而他給他們留下了最好的印象。

當這個男孩在城裏開起第四家連鎖公司,資產像滾雪球一樣膨脹時,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一個送外賣的孩子,怎麼可能單槍匹馬地在無縫可鑽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呢?對此,男孩的回答淡淡的:“很少有一個人願意送6年的外賣,在這個城市裏有嗎?”是呀,道理簡單得讓人不敢相信。

日複一日的工作仿佛沒有什麼收獲,可是回頭一看,他卻在不斷地進步,而且擁有了更多的資源,積累了做事的資本。所以,做好簡單小事就是不簡單,無論做什麼事,隻要你能夠堅持,有足夠的忍耐力,並且從中不停地學習,終有一天,你也會成長為巨人。

現在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和《開心詞典》的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本科就讀於四川大學經濟係,畢業後被分到一家經濟類報社當記者。可她萬萬沒有想到,報社領導把她分配到通聯部去抄信封。整整三個月,她都是在桌案上與信封為伴。

剛剛大學畢業的她當時也是意氣風發,躊躇滿誌,可是現實卻讓她感覺失望透頂,她不明白堂堂的經濟專業本科生怎麼就幹這個誰都能幹的抄寫信封的工作啊?雖說一時有些想不通,可她照樣好好幹。然後,她對待每次抄寫信封的任務都是非常用心地完成。三個月之後,她寫信封寫得又快又好,一個人的工作量抵得上別人的三倍。

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堅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領導看她表現十分突出,就主動地問:“想不想幹點什麼其他工作?”

從此以後,她先後成了文摘版、理論版和副刊的編輯……

1996年她所在單位不景氣,她就進入北京廣播學院廣電文學係研修電視文學。1997年到中央電視台實習。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做起《經濟半小時》的主持人,沒想到在1998年全國經濟節目優秀主持人評比中,當時還是實習主持人的她居然得了個第一名!因為她常常有一種危機感,她總是不停地給自己製造機會。她用行動向周圍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有機會就上,沒有機會就算製造機會也要上。

當初央視開辦《開心辭典》為了收視率,首先找的是黃安,王小丫是他的助理,幫忙抱獎品之類的東西。可是當時王小丫很用功,不但仔細做筆記,還把節目錄像帶回家反複鑽研,一副不替代黃安不罷休的架勢。後來,終於在《開心辭典》中一炮而紅!她果然成為了央視的名嘴,最具品牌價值的女主持人之一。

企業中看不起小事、不願意做小事的員工,說到底是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崗位。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簡單了。有其職斯有其責,有其責斯有其憂。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謂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堅持。

蔡楠大學畢業了,很幸運地被一家中等規模的證券公司錄用,十分興奮,憧憬著大展拳腳。然而,踏上工作崗位才發現,對於新人,公司安排的實際工作並不多,倒是往往有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像發報紙、複印、傳真、文件整理等等。

同來的新人們覺得要他們大學生做雜活,未免有些丟臉,又覺得不受重視,不免滿腹牢騷,便經常找借口推脫。蔡楠心裏也覺得有些委屈,回家就和母親說起,身為職業女性的母親笑了笑,說:“小事不做,焉能做大事。須知,由細微處方見真品性。”

於是蔡楠不再和大家一起發牢騷,見到別人不願意做的瑣事,她便接過來做,一下子就忙碌了起來,有時甚至要加班加點。其他新人有些笑她傻,說有時間多休息休息不好嗎;有些就說她愛表現,說不用這麼拚命吧。不管別人怎麼說,蔡楠總是笑而不語。

其實,蔡楠一點一滴的工作,部門主管都看在眼裏,便開始逐漸選擇一些專業的工作給她。公司的老員工也喜歡這個手腳麻利、不挑三揀四的“傻女孩”,平時也頗樂意將自己多年的工作心得傳授給她,並將公司裏人際關係上的微妙之處向她點撥。逐漸地,蔡楠工作上越來越順手,在人際交往的分寸上也把握得越來越好。

有了這麼好的群眾基礎,又有了那麼好的工作成績,在討論新人轉正的問題時,蔡楠自然成了第一批轉正的新人,並且被安排到了她最向往的崗位,成功地踏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員工要學會從小事做起,無論是對於員工個人來說,還是對於企業整體來說,它是成功的基本保證。的確,就責任而言,工作中沒有小事。任何一件事情,無論大小,都可能關係全局的成敗。在工作中,任何細節,都會事關大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會通過放大效應而突顯其重要影響。工作中無小事,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小事構成的。

紛紜世事的由頭都是一些簡單小事,正是這些簡單小事組合發展成結構複雜影響深遠的大事。小事既然是大事的一部分,就很難說得清誰在做小事誰在做大事了。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在心態上能聯想全局,意識到意義在其中,這不也是做大事麼?

就算大事、小事界線分明,私事、家事、國事、天下事,我們挑哪一項幹?我們肯定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也不能改變我們的國家,甚至連自己的家庭也改變不了。如果我們從點滴做起試圖改變自己,或許可以成功,然後作為一個榜樣,可能會改變我們的家庭,在家人的支持和幫助下,就有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進而為人類的健康和發展貢獻一點什麼。如果我們連小事也做不來,焉能做大事?做人做事最好還是腳踏實地,從簡單容易的小事做起。倘若公司各個崗位你都精通,豈不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企業家了嗎!

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可以說,每一個老板都希望擁有更多優秀的員工,期望優秀員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如果你能夠努力付出,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盡力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工作,那麼總有一天,你能夠在眾多員工中脫穎而出,贏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美國曾有一個孩子,初中畢業後在一家石油公司上班,他的工作很簡單,很枯燥,每天守著一台機器,看著皮帶轉輪上的滴油。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有一天,他數著每分鍾滴油的滴數,發現每分鍾滴油的頻率是40滴。突然他想到如果改進一下技術,每分鍾滴39滴或38滴,也能保證焊接的質量,豈不可以為公司節約很大的費用?於是,他開始革新技術,經過千萬次的實驗,終於研製出“38滴滴油法”,但試用後焊接質量不過關,後又研製出“39滴滴油法”,終於獲得了成功,每年為公司節約費用5億美金。後來他一步步被提拔,最後成了美國的石油大王。

一個人要建功立業,需從一件件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簡簡單單的小事做起。即使是一件微小的好事也比視善小而不為強,因為“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可惜的是,在現實的工作中,有很多員工隻知道報怨公司,卻不反省自己的問題,他們整天應付工作,並發出這樣的言論:“何必那麼認真呢?”、“說得過去就可以了。”、“現在的工作隻是個跳板,那麼認真幹什麼?”。結果,他們失去了工作的動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成績。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失去了本應屬於他們的升遷和加薪機會。

羅伯特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不停的發牢騷,什麼“修理這活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得”,什麼“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每天,羅伯特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因此,羅伯特每時每刻都窺視著老板的眼神與行動,有空隙,他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

轉眼幾年過去了,當時與羅伯特一同進廠的三名員工,各自憑著自己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大學進修了,獨有羅伯特,仍舊在抱怨聲中做他的修理工。

一味報怨而不努力去做,是成不了大事的。隻有真正的付出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輝煌。同樣是在企業中沒有受到重視,湯姆卻在友人的提醒下過上了完全不同於羅伯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