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寫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偉大的事業是由無數個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積累而成,小事情幹不好,大事情也不會幹成功。成功不一定是做大事,把一件小事做好,並且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事,這也是成功的基本要素。把小事當作大事去做,不僅提升了小事的價值,也是在提升我們自身的價值。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西方有句格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和我國古代的“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表達的意思相同。成功的人大都有雷厲風行的性格,也是自我策劃的高手。當其他人在原地踏步時,他們早已奮勇前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建立起了自己的事業王國。他們的成功既源於正確的策劃,更在於策劃之後的實際行動。因為隻有去做,策劃才能落在實處。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鍾放在了兩隻舊鍾之間。兩隻舊鍾“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其中一隻舊鍾對新來的小鍾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3153.6萬次以後,恐怕會受不了。”
“天哪!3153.6萬次。”小鍾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大的事?辦不到,絕對辦不到。”
另一隻舊鍾說:“別聽它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隻要每秒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鍾將信將疑,“不過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就試試吧。”
小鍾很輕鬆地每秒鍾“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3153.6萬次。小鍾每秒擺一下,不知不覺,在平凡中就完成了一件大事——走完了3153.6萬次。
由此看來,成功也不是一件難事,隻要我們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了。但在做的過程中,尤其在一開始,我們不要被大事嚇倒,而要“小處著眼,小處著手”。
工作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應該像大事一樣去做,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總結,這樣才能創造人生不簡單和不平凡。
哈同,1872年來到中國上海謀生,當時他24歲,年輕力壯,但身上除了穿著外,幾乎一無所有。他立誌來中國賺錢發財,但自己一無資本,二無專業知識和技術。他決心從一個立足點開始,因自己身材魁梧,便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門工作。
哈同在當看門工時,非常認真,忠於職守。晚間,他利用一切可用時間閱讀各種經濟和財務的書籍,知識增長很快。老板覺得此人工作出色,腦子靈活,把他調到業務部門當辦事員。哈同一如既往,工作業績不錯,逐步被提升為行務員、大班等。這時,他的收入大大增加了。胸懷壯誌的他,並沒有因此而知足。他認為自己創業的時機到了,1901年,他不再打工,開始獨自經營商行。
哈同給自辦的商行取名為“哈同洋行”,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他看準了洋貨市場。因洋貨在中國市場上競爭品不多,消費者難以“貨比三家”,因此,他的經營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市場不覺間也擴大了。
幾年間,他賺了許多錢。隨著資本的增多,哈同沒有放緩自己的腳步,開始經營起買賣土地和放高利貸業務。另外,他自己也投資建造樓房供出租,從中獲取驚人的利潤。就這樣,他成了大富豪。
巨商大多是白手起家,剛剛從業時一般多從事最底層的工作。他們的一大共性是都能將平凡的工作幹得出色進而走向成功。
洛克菲勒16歲開始為一個小商人做會計助理,因工作有條不紊、精細認真深受老板賞識;鑽石大王彼德森16歲到一家珠寶店當學徒,敲敲打打一絲不苟,僅5個月手藝就得到師傅的認可;股市超人約瑟夫-賀希哈從14歲到17歲伏案畫股票行情圖,一畫就是三年。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
“別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反觀某些人,不屑於做小事隻想做大事,結果不僅缺乏根基,而且信心屢屢受挫。
一個人如果想成就自己的夢想,聰明才智、縝密策劃固不可少。可是隻有把在腦子的影像用行動展現出來的時候,他才可能“笑傲江湖”。記住一句話:旁觀者的姓名永遠爬不到比賽的計分板上。想成就大事業的人,凡事也必須從簡單的小事做起。
中國運動員劉翔能夠在奧運會上摘金,就在於他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練習單調的110米跨欄短跑、日積月累,最終在雅典奧運會上一舉奪冠,創造了亞洲短距離賽跑的奇跡。
姚明之所以能夠在NBA叱吒風雲,也在於他平時麵對著籃筐上萬次的重複著單調的投籃動作,才能夠在賽場上技壓群雄。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無論是在“文革”之中,還是改革開放之後,從來不熱衷於燈紅酒綠的送往迎來,總是穿著一套農民裝,跟農民一起在實驗田裏侍弄莊稼,幾十年如一日,一代一代地優化品種,不斷地培育出優質高產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中國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創造了史無前例的人間奇跡。
什麼是奇跡?奇跡首先是勤於積累、循序漸進、不休不止,把簡單的事情認真做。隻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認真做好每個細節,這樣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做大事,立大業,成大器”,這是年輕人的豪情壯語。可是回到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找到做大事的起跑線,於是惶惑苦惱。殊不知,大事寓於小事之中,一個人隻能做簡單的事情,一群人才能做偉大的事業。
我國現任總理溫家寶被大家稱為“親民總理”,他從大學學地質到從事地質工作,卻用了整整25年。當時的地質隊條件艱苦,他們的工作範圍涉及甘肅、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區,工區內有雪山、草原,也有沙漠。每年三月份出發,他們先騎著犛牛到白雪皚皚的山中;十月份後,天氣變冷,就改騎駱駝,到沙漠裏作業。在山上工作時,一般要爬到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那兒的積雪常年不化,大家穿著皮褲皮襖出工,經常會凍得發抖。每天十幾公裏跑下來,腳都腫得厲害。回到宿營地,大夥便忙著取冰化水,生火取暖、做飯。簡單的吃過後,一般人鑽進帳篷躺倒在行軍床上倒頭就睡。溫家寶卻常常睡的最晚,因為他負責技術,每天的資料要整理,後來他擔任了小組負責人,還要準備第二天的工作。幾乎天天都要催促他好幾遍,他才躺下。有時為了防止帳篷被壓垮,夜裏要起來掃帳篷頂上的雪,他還要穿著衣服睡。當時他患有較嚴重的鼻炎,遇冷經常發作,因為高山缺氧,厲害時常常暈倒在山上。每次醒來後,稍微歇息一會兒,爬起來再接著跑。他常說,當天的任務必須當天完成,不能因為自己耽誤隊裏的工作進度。
也這是這種經曆讓他知道了人生的艱辛,也知道國家建設的艱難,但他也樹立了一種信心。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隻要不畏艱險,勇於攀登,就一定能夠達到光輝的頂點。
對於敬業的人來說,他會認真完成公司交給他的每項工作,不管這項工作是大還是小。他都會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盡到自己應該盡到的職責,不忽視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認認真真地處理工作的每一處細節。因為,在他看來工作之中無小事。
古人說:“不掃一室,何以掃天下?”是的,我們知道:浩瀚汪洋,是由條條溪流彙聚而成;紛繁人生,是由件件小事堆砌而成。每一個不平凡的人生,都源於平凡的生活。做好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就是讓平凡的生活創造不平凡的人生,從而真正地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做好簡單小事就是不簡單
汪中求先生的《細節決定成敗》中說過:“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是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過於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員工隻通過做小事的認真,才能成就做大事的能力。
一位輟學的孩子到城裏尋活幹,替快餐店送外賣,工資不高,活很辛苦,高峰期一天得送600份快餐。
他人瘦小,又靦腆。熟悉的客人便問他:“是不是不想上學,逃學來打工的?”他說不是,他想上學。這個回答讓人驚訝,忍不住刨根究底。原來他母親病了,常年藥物不斷,父親又是個殘疾人,隻能在集鎮上擺了一個燒餅攤,他便成了家裏唯一的頂梁柱。客人都很理解,也很同情,從來不為難他。
這個孩子就在那家快餐店幹著,他有過許多新夥伴,但他們都幹不長,少則一個月,多則三個月,因為受不了那點微薄的工資。他幹了6年,從一個小孩長成青年。遠近市場的商販們幾乎全認識他,6年時間,他們也把這個孩子認同為快餐店的老板。直到有一天,一個新來的女孩問他:“每個月能賺多少?”他紅著臉說:“300。”她不信,說你也是一個小老板,怎麼可能隻賺300元?他說自己隻是一個送外賣的。有人驚奇,但他的確是一個送外賣的,6年前就是。他們很不理解男孩為什麼這麼喜歡送外賣。男孩笑笑,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