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1 / 3)

要想成功,或者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就要想別人沒有想到的,做別人沒有做到的。隻有以小事為突破口,在細節處下足工夫,在別人忽略之處做足文章,你才能在與別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有這樣兩位秘書:在幫領導購買到車票之後,一位秘書隻是把一大把車票直接交上去,這樣一來,車票雜亂無章,不但不容易查清時刻,而且容易丟失;另一位秘書卻把車票裝進一個大信封,並且在信封上詳細地注明列車的車次、座位號和起程、到達的時刻。很顯然,後一位秘書是一個有心人,她很注重細節,雖然隻是在信封上寫了幾個字而已,卻方便了領導,並大大節省了領導的時間。

正是因為後一位秘書能在細節上下足工夫,她能夠得到老板的青睞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而下麵這個小職員的提升,與那位秘書的受重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日本大阪的一家公司裏,一位小姐專門負責與她的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客商的接待工作。其中一家德國公司與她的公司有重大的業務往來,因此,德國公司的經理必須經常往返於大阪和東京之間,而訂票的工作也就順理成章地由那位小姐來承擔。但令那位德國經理感到奇怪的是:每次他坐車去大阪時,他的座位總是靠近右側的車窗;而當他返回東京時,座位卻總是靠近左側的車窗。次次如此,從來沒有一次例外。

有一次,他終於忍不住地問了這位小姐。這位小姐微笑著對他說:“我想來到日本的外國客人肯定都喜歡看到富士山那雄偉的身姿,所以我就給您做了這樣的安排。這樣,您就可以在每次坐車時都能看到富士山了。”

聽到她的回答,德國經理備受感動。他認為,這家公司員工的工作如此細致入微,就連這樣的小事都能夠想到,那麼,跟他們合作自然是毫無差錯的了。於是,他很快給這家公司增加了貿易額。

在工作中認真細致,一絲不苟,在細節上下大力氣,做足工夫,不留下一絲閃失和遺憾,也許你就能做出別人意想不到的成績,並在職場中輕鬆獲勝。

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古今中外,大凡是走向成功的各界人士,之所以能站在成功的巔峰,是因為他們都擁有良好的習慣。習慣來源於細節,它決定著你的成敗。

一名美國遊客到意大利首都度假,住在了羅馬酒店。清晨酒店一開門,一名漂亮的服務小姐微笑著和他打招呼:“早上好,彼得先生。”這名美國遊客非常驚訝,沒有料到這名旅館的樓層服務員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服務員解釋說:“彼得先生,我們每一層的當班小姐都要記住每一個房間客人的名字。”美國客人一聽,非常高興。

彼得高興地乘電梯下到餐廳所在的樓層,剛剛走出電梯門,餐廳的服務生就說:“彼得,裏麵請。”彼得更加疑惑,因為服務生並沒有看到他的房卡,就問:“你知道我叫彼得?”服務生答:“上麵的電話剛剛下來,說您已經下樓了。”如此高的效率讓彼得再次大吃一驚。

彼得剛走進餐廳,服務小姐微笑著問:“您還要老位子嗎?”彼得的驚訝再次升級,心想:“盡管我不是第一次在這裏吃飯,但最近的一次也有一年多了,難道這裏的服務小姐記憶力那麼好?”看到彼得驚訝的目光,服務小姐主動解釋說:“我剛剛查過電腦記錄,您在去年的6月8日在靠近第二個窗口的位子上用過早餐。”彼得聽後興奮地說:“老位子!老位子!”小姐接著問:“老菜單?一個三明治,一杯咖啡,一個雞蛋?”現在彼得已經不再驚訝了,“老菜單,就要老菜單!”彼得已經興奮到了極點。

上餐時餐廳贈送了彼得一碟小菜,由於這種小菜彼得是第一次看到,就問:“這是什麼?”服務生後退兩步說:“這是我們特有的某某小菜。”服務生為什麼要先後退兩步呢,他是怕自己說話時口水不小心落在客人的食品上,這種細致的服務不要說在一般的酒店,就是美國最好的飯店裏彼得都沒有見過。這一次早餐給彼得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後來,由於業務調整的原因,彼得有三年的時間沒有再到羅馬去,在彼得生日的時候突然收到了一封羅馬飯店發來的生日賀卡,裏麵還附了一封短信,內容是:“親愛的彼得,您已經有三年沒有來過我們這裏了,我們全體人員都非常想念您,希望能再次見到您。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愉快。”彼得當時激動得熱淚盈眶,發誓如果再去羅馬,絕對不會到任何其他的飯店,一定要住在羅馬飯店,而且要說服所有的朋友也像他一樣選擇。彼得看了一下信封,上麵貼著一枚六元的郵票。六元錢就這樣贏得了一顆心。

這種細致入微的優質服務無疑得了美國顧客的心,從此他每次去羅馬都非要去那家酒店住不可,另外還介紹了其他朋友也來住。

一家五星級的大酒店,竟然對客人的每個細節如此體察入微,真是令人欽佩。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往往和細節有關,關注細節往往也就成就了事業。

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很受消費者喜愛,營業額連續十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都在10%到20%。可是到了第11年,企業業績停滯下來,第12年、第13年也如此,維持同樣的數字。公司總裁召開高層會議,商討對策。

會上,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辦法,讓公司業績增長,將給予10萬元重獎。有位年輕經理站出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打開紙條,看完,馬上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這位經理。

那張紙條上隻寫了一句話:將牙膏管開口擴大一毫米。

消費者每天早晨習慣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牙膏管開口擴大一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l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呀!

公司立即開始更換包裝。一年後,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32%。

據稱,日本的學者、記者和商人們每每糾纏著美國生活中甚至是最細枝末節的信息不放,其態度之頑固幾乎到了荒唐的地步。

有一次,一個在由一位美國女教師執教的英語班上學的日本年輕商人,在女教師正講解過去分詞時突然打斷並問她是否穿著內衣。這位女教師開始感到很憤怒,但當她看到那位日本學生並沒有侮辱她的意圖時,心情又平靜了下來。通過交談,女教師才了解到,這個為一家日本大紡織公司工作的青年人,隻不過是在進行一個小小的現場調查。

聽到這個故事的美國人不約而同地覺得這件事很可笑,有人還對這位日本青年人的行為流露出了一絲輕蔑。但也有人認為,正是這種對美國消費者的愛好、習慣和需要所做的不倦了解——當然一般是在相對來說更科學的基礎上組織調查,才使日本工業品在美國市場上如此頻繁地戰勝美國公司。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究竟有多大差別?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差異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大。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隻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要想比別人更優秀,隻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每一個細節上下足功夫。

做事就要做細做透

一個人能否成功,起決定性的因素並不是智力和體力。同樣的事,你能做,別人也能做,但是區別就在你們做出來的效果。能否把一件事情做細做透,直接影響著做事的效果。

做大事不拘小節,固然是一種處事態度,但這往往也是一種很危險的做法。不拘小節有時會誤大事的事例不勝枚舉。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隻有認真做事,把每一件事都做細做透,才能真正地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

讓我們先來看日本政府的郵政大臣野田聖子,因為把小事做細做透,最後才成為了成功的典型人物。

聖子大學剛畢業時,她來到當時著名的帝國大廈應聘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她將在這裏正式步入社會。她因此激動地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可是讓她不曾想到的是:上司安排她洗廁所!

洗廁所!對於喜愛潔淨的她,實在是在視覺、嗅覺以及體力上都難以接受的工作。當她拿著抹布伸進馬桶時,胃裏立刻“造反”,惡心得直想嘔吐。而上司對她的工作質量要求高得駭人: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

光潔如新的含義她是明白的,因此,她陷入了困惑、苦惱之中。她麵臨著這人生第一步怎樣走下去的抉擇: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職業?但是她又不甘心就這樣敗下陣來,因為她想起了她的決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馬虎不得!

正在這關鍵時刻,同單位一位前輩及時地出現在她麵前。他並沒有用空洞的理論去說教,而是親自洗馬桶給她看了一遍。首先,他一遍遍地洗著馬桶,直到洗得光潔如新;然後,他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絲毫沒有勉強。實際行動勝過萬語千言,不用一言一語就讓她明白了一個極為樸素、極為簡單的真理:光潔如新,要點在於新,新則不髒。

同時,前輩送給她一束鼓勵的目光。她目瞪口呆,如夢初醒!她意識到是自己的工作態度出了問題,於是痛下決心:“就算一輩子洗馬桶,也要做一名洗馬桶最出色的人!”

從此,她成為一個全新的人。她的工作質量達到了無可挑剔的高水準,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心、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強化自己的敬業心,她也多次喝過廁水;她很漂亮地邁好了人生的第一步;她踏上了成功之旅,開始了她不斷走向成功的人生之旅。

無數事實證明:“小事”牽連大事,“細節”關係全局。如果能夠把事情做細做透,那麼即使再平凡的小事,也能夠獲得天大的成功。反之,如果不能夠把事情做細做透,就是有再好的機會,也會在手中溜走。不屑於把事情做細做透的人,即使他的理想再壯麗,也隻能是一個五彩斑斕的肥皂泡。想要實現壯誌淩雲,就必須腳踏實地、把事情做細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