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2 / 3)

無論是多麼小的事情,隻要能夠做細做透,真正將一件事情做好,那麼,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中就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很多人追求卓越,其實卓越就是在做一件事時做細、做透的具體表現。卓越並非高不可攀,也不是遙不可及。隻要我們認真從自己做起,從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並把它做精、做細、做透,都可以達到卓越的狀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前,早已默默無聞地努力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成功是一種努力的積累結果,更是做事苛求完美的最佳詮釋。在實際生活中,如果你追求卓越、渴望成功,那麼唯有把“每一件尋常的事做得不尋常的好”,把任何一件事都做細、做透,這才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徑。如果凡事你都沒有苛求完美的積極心態,那麼你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峰。

在電腦上打字可以說是最簡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一般人能夠打到七八十字,受過專業訓練的打字員可以打到二百字左右。打字如果能夠達到這個水平,也就隻能夠做個打字員。像這樣的打字員可以說是一抓一大把,到處都是。但是,如果能夠繼續努力,將打字水平進一步提高,一分鍾能夠打到四百字左右,你就可以做專業的速錄師了,這時候你就成功了。

據《華夏時報》報道: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中國社會對速錄師的需求量空前加大,比如人大常委會、法院、外交部也開始招收專職的速錄人員,很多網站和企業也在招募這樣的人才。

北京市速記協會副理事長唐可為透露,目前北京能達到速錄師職業標準的人員不過500人,而全市電腦速記員的需求量約3萬到5萬人。

據媒體介紹,達到這樣水平的打字員可以為會議作同聲紀錄,薪金非常高,一小時就可以賺到幾千塊錢,這就是將事情做透做細的結果。

不能夠將事情做細做透的人,隻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好。不願做平凡的小事,就做不出大事。大事往往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來的。所以,要在一件事情上多下功夫,把事情做細做透。中華民族的先賢說:“酷烈之禍,多起於玩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於細微之事”、“一趾之疾,傷數尺之軀”等等。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做事時注重細節的重要性。

大事是由若幹小事構成,小事決定了大事,如果不關心每一件簡單的事,不做好每一件簡單的小事,也就做不好大事,也就做不成大事。要想做成大事,首先必須保證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細做透。如果粗枝大葉去做一件件簡單的小事,那也不可能做成一件大事。其實,世上看起來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夠抓住的卻很少。一生隻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透,才是成功人生的捷徑。

寶潔公司在剛開始推出汰漬洗衣粉時,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以驚人的速度向上飆升,可是沒過多久,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就逐漸放緩了。公司的銷售人員非常納悶,雖然進行過大量的市場調查,但一直都找不到銷量停滯不前的原因。

於是,寶潔公司召集了很多消費者開了一次產品座談會。會上,有一位消費者說出了汰漬洗衣粉銷量下滑的關鍵,他抱怨說:“汰漬洗衣粉的用量太大。”

寶潔的領導們忙追問其中的原因,這位消費者說:“你看看你們的廣告,倒洗衣粉要倒那麼長時間,衣服是洗得幹淨,但要用那麼多洗衣粉,算計起來更不劃算。”

聽到這番話,銷售經理趕快把廣告找來,算了一下產品展示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時間,一共3秒鍾,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廣告中倒洗衣粉的時間僅為1.5秒。

也就是在廣告上這麼細小的一點疏忽,對汰漬洗衣粉的銷售和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是一個細節製勝的時代,無論工作大小,都要盡量去做細做透,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將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細、做透,就是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隻有用心才能看得見細節的實質,才能將事情做細、做透。善於觀察和分析一件事中的細節,從細節上做文章,有時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做事情,要做透、做到位。隻有將事情做透、做到位,才能徹底將事做完、做好。

可以說,做事情就是做細節,任何細微的東西都可能成為“成大事”或者“亂大謀”的決定性因素。隻有把事情做細做透,才能夠將事情做到最好,才能夠獲得成功。事不在大小,關鍵是要做細做透,隻有做到這一步,才能夠說將事情做到了家。

從平凡小事做起

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因此,做事理應從大處著眼,小處做起。這是一條最簡單的道理,然而,生活中卻有很多人不明此理,一心向往輝煌燦爛的夢想,卻輕視身邊的小事,最終他們的美夢也隻能化為泡影。

所有的成功者,他們也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但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在台灣財富榜上排名第一的王永慶就是因為從群眾生活的小事做起才獲得成功的範例。

王永慶小時候家裏非常貧苦,根本上不起學,隻好去跟別人學做小買賣。1932年,剛剛16歲的王永慶到嘉義開了一家米店。當時,一個小小的嘉義就有將近30家米店,競爭可謂是非常殘酷。而當時的王永慶,本小利薄,僅有200元資金,隻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裏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麵。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又是最小,還處在偏僻的小巷當中,沒有一點知名度,和別的店鋪相比,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優勢。

但是王永慶卻做出了比那些大店鋪還要好的成績,不久就占領了嘉義的市場。

原因是什麼呢?就在於王永慶能夠從最小的事情做起,而且比別人做得更好。當時受生產條件限製,米裏雜質較多,人們食用起來極不方便。他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裏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出售。這樣,用戶在做飯的時候就省了不少事,都來王永慶的店裏買米。米的質量高了,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他主動送貨上門。不僅如此,送貨上門時也做得很特別。王永慶給顧客送米,不是簡單地送到了事,他還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裏。如果米缸裏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擦幹淨,然後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顧客家裏。就是送米、擦米缸等這樣許多的小事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他才贏得了很多顧客。

王永慶將賣米這一簡單的小事做細做透還不僅僅隻這一點。對生活並不富裕的客戶,王永慶采取按時送米,不立即收錢,而是約定到發薪之日再上門收錢的辦法,極大地方便了顧客,也照顧了顧客的自尊。因此深受顧客歡迎,那些接受服務的顧客都成了王永慶的忠實顧客。王永慶的米店,也隨之生意興隆、蒸蒸日上。

王永慶正是把每次送米這件小事做得很細,使他找到了更好地為顧客服務的方式,使顧客成了他的忠實顧客,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王永慶就是從人們不願意做的小事做起,而且做細做透,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裏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就這樣,王永慶的生意很快紅火起來。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個碾米廠。他在離最繁華熱鬧的街道不遠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的一麵用來做鋪麵,裏間用作碾米廠。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剩下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細算起來,人生也不過數十載光陰,正因為人生苦短,所以要辦成幾件大事實在並不容易。

有些人往往放不下架子,不能從小事、從最基層工作做起,自命不凡,總認為自己是幹大事的料,期望一步登天,不知凡事都需要日積月累。還有一些人總是抱怨周圍環境不利於自己發展和成功,諸如區域太小、老板不好、老婆不能幹、朋友不幫忙,這樣的客觀原因數不勝數,總之,將富不起來歸咎於運氣不好!從來沒有想過其實最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不屑於做小事。

凡事都要從小事做起,從眼前的雜事做起,堅持到底,才能將事情做好,達到長遠追求的目標。為人處世,隻要能夠不辭勞苦,堅持不懈,那麼,即使像女媧補天那樣翻天覆地的難事,也終能扭轉乾坤,獲得成功。

很多時候,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個毫不起眼的變化,卻能起到關鍵的作用。這就要求每個人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責任心,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具有敏銳的判斷力,能夠對工作中出現的每個變化、每一件小事迅速做出準確的反應和判斷。

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世界旅館業之王康-尼-希爾頓就是一個非常注重小事的人。他經常這樣要求他的員工:“大家牢記,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我們飯店遭到何等的困難,希爾頓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顧客的陽光。”

正是這小小的微笑,讓希爾頓飯店獲得了極佳的聲譽。

沒有哪一件工作是沒有意義的,每一個小事都有自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