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西班牙人,一個叫布蘭科,一個叫奧特加。雖然他們同齡,又是鄰居,但家境卻相差很遠。布蘭科的父親是一個富商,住別墅,開豪車。而奧特加的父親卻是一個擺地攤的,住棚屋,靠步行。
布蘭科首先報考了律師,還沒學幾天,他就覺得律師的工作太單調,根本就不適合他的性格。他想,反正還有其他事情可以幹,於是,他又轉去學習醫術。因為每天都要跟那些病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還沒幹多久,他又覺得醫生這個職業似乎也不太適合他。於是,他想,當演員肯定最好玩,可是不久後,他才知道,當演員真的是太辛苦了。最後,他隻得跟父親學習經商,可是,這時,他父親的公司因為遭遇金融危機而破產了。最終,布蘭科一事無成。
奧特加跟父親擺了幾天地攤後,就哭著不肯去了,因為擺地攤日曬雨淋不說,還常遭人白眼。可是,一想到除了擺地攤,再也沒別的事可幹,他又硬著頭皮跟父親出發了。可是,還沒幹幾天,他又受不了了,又吵著鬧著不肯去了。因為沒事可幹,不久,他又跟著父親出發了。慢慢地,他竟然從擺地攤中發現,要想永遠擺脫擺地攤的工作,就得認真地將地攤擺好。結果,幾年後,他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專賣店。30年後,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服裝集團。如今天,該集團在世界68個國家中總計擁有3691家品牌店,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成衣零售商。2010年他以250億美元個人資產位列《福布斯》世界富豪榜第9位。
有著良好家庭背景的布蘭科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於他沒有好好做事的耐心,而奧特加卻把擺地攤這樣的小事做到了極致,才成就了事業的輝煌。
加拿大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隻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是什麼概念?那大約是每天練習三小時,風雨無阻,連續十年。葛拉威爾引述大量研究數據表明,世界上不論任何行業,當你具備基本技能後,最終能否出類拔萃,成為專家、權威、大師,隻有一個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最低限度是一萬小時。
有句話說得好: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武術中並沒有所謂的“絕招”;生活和工作中,甚至管理企業、策劃市場中,也沒有“秘籍”。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一些瑣碎的、細小的、繁雜的事情累積起來的。隻有將這些事情做到完美、做到極致,才會最終迎來成功的喜悅。
我們不要再眼高手低了。我們要認識到:工作中無小事,把每一件事都可以看作大事,固守住自己的本分和崗位,其實就是做出了最卓越的貢獻。
精心打造一枚大頭針
許多人都不喜歡做小事,但這也正是庸碌者與成功者的最大區別。對於小事,一般人都不願意付出努力,可是成功者願意,因此他獲得了成功。每一件別人不願意做的小事,比如打造一枚大頭針,你不但要做,還要精心去做,你的成功率就一定會不斷提高。
當個實幹家比當個演說家更能直接說明問題。那些真正偉大的人物從來都不蔑視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事情。即使常人認為很卑賤的事情,他們也都滿腔熱情地去幹。有位智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不會做小事的人,很難相信他會做成什麼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小事的成就感積累起來的。可惜的是,我們平時往往忽視了它,讓那些小事擦肩而過。”
在“天府之國”的成都提起“杜瓜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杜瓜子”的“發明人”杜召明原本是四川一個偏僻山村的農民。他和妻子起初在成都擺攤賣水果。他在賣水果時,養成了一種習慣:水果購進來後,他必須洗得幹幹淨淨後再出售,所以他家的攤位總能比別人家賣得多賣得快。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賣瓜子很能賺錢。於是他便想炒點瓜子來試一試。說幹就幹,他到瓜子廠去批發20斤瓜子,瓜子買回後,他依然沿襲賣水果時的“老習慣”,讓妻子把全部瓜子都洗一遍,曬幹後再炒。他炒瓜子很怪,既不放鹽,也不放糖,他要炒市場都沒有的自然味瓜子。第一天,在他店裏買水果的一些老顧客看到他的瓜子比別人的幹淨,顆粒又大又飽滿,順便就買了一些。賣瓜子的第一天他竟然賣了12斤。第二天,他又蹬著自行車去買瓜子,批發瓜子的人感到奇怪,別人20斤瓜子短則賣三天五天,甚至還有十天八天的,你難道一天就賣完了?這天他選了70斤大瓜子興高采烈地回到店裏,剩下的八斤瓜子早已經賣完了。他買回瓜子後,並沒有因為瓜子好賣就胡亂地把瓜子倒進鍋裏炒,而是依然按前麵的程序,先選瓜子,選好後洗,洗後曬幹,幹了再炒……這樣邊炒邊賣,晚上一算,一天竟然賣了30斤。一天一天地過去了,賣瓜子好像成了主業,賣水果倒成了副業了。但他並沒有因為瓜子生意好就“蘿卜快了不洗泥,”而是善始善終,總是不肯省掉一道工序。
有一次,一個小姑娘買了二兩瓜子,進了對麵的辦公樓,十分鍾後她又來買了20多袋二兩的瓜子。這打開了杜召明的思路——這瓜子是個多大的產業在等著我去做呀!
從此,他變賣瓜子為主業,一步步加大投入,直到形成專業化大生產。於是,他順勢以自己的姓氏打出了“杜瓜子”的招牌,注冊了“杜瓜子食品有限公司”。規模大了,杜召明仍然堅持原來的“老習慣”。他說:“規模越大越要保持品牌的聲譽,無論如何在程序上都不能偷工減料,必須把老傳統堅持到底。”
賣瓜子可以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即使是這樣的大頭針,杜召明也精心打造。他的習慣無非是專心做好挑挑揀揀、洗洗淘淘這些事,但是他堅持下來了,就成就了自己的成功。
隻要能一心一意地做事,世間就沒有做不好的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其實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難成功的。
一件精美的雕塑是由一斧一鑿來完成的,萬裏長征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一件事是由許多小事組成的,就像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一樣。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正可於細微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隻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人人都應從小事做起,用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大廈才是堅固的,用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長城才是牢靠的。不要因小而失大,不要因少而失多。一心一意從小事做起,無論做什麼都會比別人做得好。
越是那種埋怨自己工作價值渺小的人,真正給他們一份棘手的工作時,他們越是退縮而不敢接受。具有十分成功的力量,去做僅僅需一成力量的工作,其中有生命的意義和悠閑的心情。在長遠的人生旅程中,這種生命的意義和悠閑的心情對人格的形成和擴展,有決定性的幫助。
要想做好一件事,就要把這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做到最完美。就像是隻有把每一斧每一鑿做到最好,才能夠製作出完美的雕塑;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才能夠完成萬裏長征。哪怕是諸如製作一枚大頭針的小事,也要認真地把它做成一件完美的工藝品。隻有這樣才能夠將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我們正處在一個浮躁的時代。個性張揚和個人主義的回歸使人們自我認識不斷膨脹,不願做小事;做“小事”的人想做“大事”,無可厚非,但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瑣碎的、繁雜的、細小的事務的重複。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可能並不見得有什麼成就;一旦做壞了,就會使其他工作受連累,一直影響下去,就會把一件大事給弄垮了。
成功最大的秘訣就是去做小事。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你去做,別人不想做的事情你去做,隻要你能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你就可以成功。
世上的事怕就怕“認真”兩字。也隻有認真我們才會一心一意將事情做好。做好,光認真還不夠,我們還要做好,做得更好,這裏的好就是比好更好、精益求精。
美國青年卡恩-克萊瑞,剛剛12歲時,每年暑假就到父親開的清潔公司幹活。卡恩的父親做活非常的認真,他用一桶清洗液和一把鋼絲刷,在烈日下,為兒子上了重要的一課:每一件工作都好比自己的簽名,你的工作質量實際上等於你的名字,隻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埋頭苦幹,遲早會出人頭地。
卡恩按照父親的教導,認真地做著,他用鋼刷蘸著清洗液把磚頭洗得幹幹淨淨。後來,卡恩-克萊瑞在西南食品超市由包裝工升為存貨管理員,整天幹著裝裝卸卸、擺擺放放這樣細小麻煩的工作,但他卻絲毫不感到繁瑣,就像在父親的清潔公司一樣一絲不苟、樂此不疲。有朋友屢次勸他:“別把青春耗費在這種沒出息的事情上!”他卻不以為然,仍是堅守著自己的工作信條:工作無大小,要幹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