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合理使用錢財,樹立正確的金錢觀(2 / 3)

(4)絕對不要改口,否則前功盡棄你對孩子見啥要啥、永不知足的不良習慣作出的反應,可以給孩子傳遞十分重要的信息:“如何表現才能得到東西,以及如何表現將一無所獲。”沙爾曼說,讓孩子在一番無理哭鬧之後心想事成,就等於在告訴孩子,他隻要把家長的生活搞得一團糟,就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

4.勤於儲蓄有得存才有得花,存錢與花錢是一對不可分離的矛盾體,而孩子處於稍大的年齡段,生活中對錢的觀念應該是以存為主,學會儲蓄,有計劃地將自己的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看看華爾街股票大王的幼年經曆,你或許就會對儲蓄的益處有所解了。

被稱為股票神童的司徒炎恩14歲便揚名華爾街。9歲時在媽媽的生日,司徒炎恩送了一個生日卡給她,寫道:“我沒有錢買禮物,但我可教你如何投資。”另外寫了一封信,說如果有幾十元錢可以買股票,有4000元錢便應該買房子出租。他十二三歲就想自己買股票,結果,股票行不讓兒童買股票。到14歲那年,司徒炎恩用儲蓄下來的100美元買了一家電腦軟件公司的股票,股票價格大漲,3個月之後,他把股票賣掉,淨賺800美元。1993年他在父母的同意下,向家人、親戚及要好的朋友借錢,共集資2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15歲的司徒炎恩成為該基金公司的經理。

3年中,他的基金每年均有3成多增長,1996年增長達到4成。後來,他父親把自己10多萬美元的退休金交他管理,這時這位年輕的基金經理正管理著20萬美元,他打算積極吸納投資者,5年賺到2000萬美元。

從股票神童司徒炎恩給媽媽的生日禮物,可以看出西方有些孩子有較強的金錢觀,甚至高過上輩人。司徒炎恩生在國際大都市香港,長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作為金融中心的香港和擁有占全國人口40%的股民的紐約對司徒炎恩有巨大的影響和熏陶,紐約金融中心——曼哈頓,以及全球最大的證券公司——美林公司是他成長的土壤。司徒炎恩經常出入曼哈頓,在美林證券公司打工,這些為他成長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美國有一本暢銷書叫做《錢不是長在樹上的》,這本書的作者戈弗雷在談到儲蓄原則時指出:孩子們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錢放在3個罐子裏。第一個罐子裏的錢用於日常開銷,購買在超級市場和商店裏看到的“必需品”;第二個罐子裏的錢用於短期儲蓄,為購買“芭比娃娃”等較貴重物品積攢資金;第三個罐子裏的錢則長期存在銀行裏。為了鼓勵孩子存錢,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銀行存錢,並以孩子的名義開一個戶頭。當孩子在鉛印的存單或存折上見到自己的名字時,會使他們感到自己長大了,變得重要了。銀行的另一個好處是:它能使孩子們充分理解錢並不是隨便地就可以從銀行裏領出來,而是必須先掙來,把它存到銀行裏去。以後才能再取出來,而且還會得到多出原來存入的錢的利息。

既然儲蓄是如此的重要和有益,那麼,怎麼讓你的孩子擁有這種好的生活習慣呢?

(1)把儲蓄放到優先位置或許他會和大人一樣,總喜歡將儲蓄延後,結果想存時才發現根本無錢可存。所以應該在花錢之前先把錢存起來。可以在家裏的“銀行”開一個“戶頭”,用孩子的名義,然後妥善保管“存折”,這樣慢慢把錢存放起來,並使之逐漸增加,那麼他的儲蓄習慣就很容易養成。

(2)為特定目標設定期限如果孩子想存錢買複讀機,就應該找好要買的品牌和價格,然後在上麵寫上希望購買的日期。用磁鐵把這些釘在冰箱門上或釘在你的臥室的門上,讓自己能時時看到自己的目標。

(3)和家長分享“騙自己存錢”的技巧每周存下部分的零用錢(對子父母則是薪水);將所有在節慶時收到的禮金及“壓歲錢”都存起來;少花點錢在自己身上,多為父母做事;在有時間把錢花掉之前先存起來;和同學、朋友共吃一盒爆米花,而不要自己吃一整盒;盡量少放錢在口袋裏。

(4)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讓孩子知道,他現在擁有的有形的和無形的金錢都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工作得來的,要珍惜它,不要隨便浪費掉,要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

(5)合理地使用零花錢可以製定一個計劃,什麼東西是必要的、急需的,應優先考慮。隨著年齡的增加,他會有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零錢,這個時候孩子的花銷,要合理地安排。

讓儲蓄成為他自身的一種習慣,從現在起就開始培養,那麼它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因為無論是什麼樣的習慣,一旦自小養成,那便很難再丟掉,儲蓄自然也不例外。

5.節儉要從日常做起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資逐漸增加,對孩子的照顧也更加無微不至。凡求必應,盡力滿足孩子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長便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自己已經吃了不少苦,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吃苦了。於是,他們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給孩子很多的零花錢。有些孩子便利用手中的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隨心所欲地花錢,穿名牌服裝,出入高檔場所……孩子毫無節製地花錢,容易養成盲目攀比的壞習慣,而且孩子平時大手火腳、欲望嘭脹,一旦手中沒有了錢就會去偷,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我們做家長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注意節儉,從小就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1)以身示範,做孩子的好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給孩子以深遠的影響,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處處給孩子做出榜樣,在生活中,我們要以節儉為原則,不亂花錢,在吃穿上不和別人攀比。有時間多到書店去轉一轉,豐富自己的思想,而孩子看到父母的表現,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學習。如果做家長的對自己缺乏嚴格的要求,而隻是居高臨下地教訓孩子,孩子心裏不服,也不會聽你的。比如:你平時教育孩子要節儉,不亂花錢,可你卻大手火腳,講吃講穿,經常出入高消費場所,那麼你再教育孩子,就缺乏說服力了。

(2)讓孩子明白錢是父母辛苦工作換回來的,要珍惜父母給的零花錢現在的許多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並不知道勞動的辛苦,更不知道錢的來之不易,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給孩子講自己工作的艱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孩子看看自己的工作場所,讓孩子知道錢是父母辛勤工作換來的,讓孩子真正認識到錢的來之不易。父母還可以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使孩子通過勞動體會到創造財富是不容易的,進而意識到要愛惜勞動成果,不該亂花錢。

(3)讓孩子懂得量人為出現在有些家長為了滿足孩子的需要,自己節衣縮食,不考慮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而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這不僅會寵壞孩子,更不利於孩子將來的發展。做家長的要讓孩子知道家庭的經濟情況,教育孩子不要盲目攀比,使他們懂得“一衣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

曾經有這樣一個事例:有一個三口之家,平時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使用零花錢的教育,家裏的經濟情況孩子也了解。這次,他們又買了房子,由於錢不夠,貸了二十萬元的款。做父母的又一次把孩子叫到麵前,告訴了他家裏的情況,並教育孩子應該怎樣去做,孩子知道家裏的情況後,省吃儉用,不亂花一分錢。如果做父母的從不把家裏的情況告訴他們的子女,而是不顧自己的家庭條件去盡力滿足孩子,以孩子為首位,那麼孩子就會以為父母很有錢,能滿足他的一切需要,這樣,孩子也就不會懂得節儉。

6.想花錢,自己掙,要錢就給,養成花錢無節製的壞習慣,不僅無益於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還可能讓孩子成為不懂事的紈絝子弟。

輝輝從小在爺爺家長大,15歲的時候被父母接回了家。父母很發愁自己的兒子,因為輝輝已經被爺爺奶奶嬌慣得不成樣子,簡直就是個大少爺,平時在家裏什麼活都不幹,水果不洗就不吃,衣服不拿到眼前就不換,不開車送就不去上學;花錢如流水,沒錢了就伸手要,不給就生氣或是發脾氣,仿佛花父母的血汗錢是應該的。為此,輝輝的父母大傷腦筋,孩子這麼小就慣成這樣,將來怎麼辦呢?

現在都是一家一個孩子,個個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每次給零用錢都很多,以至於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賺錢的不易與艱辛,更不懂得獨立。

(1)告訴孩子,想花錢,自己掙輝輝的父母如果還像爺爺奶奶那樣嬌慣著他,輝輝很可能長大以後也不懂事,變成紈絝子弟,沒有一點自立自理的能力。作為父母,首先應該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還要配合一些教育措施。

上述事例中,首先輝輝的父母不能再毫無節製地給他錢花,要控製他的零花錢。其次,輝輝已經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了,父母可以給他找一份在肯德基送外賣的工作,讓他體會一下賺錢的滋味,讓他懂得每一分錢都是來之不易的。這樣,輝輝就會有所醒悟,不再亂花錢了,另一方麵還培養了輝輝的獨立意識。

(2)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賺錢的機會生活中有很多讓孩子自己賺取零用錢的機會,孩子們也並不缺少勇氣和力氣,他們隻需要來自父母的一點點正確引導。

桐桐家境很好,可是父母給他的零用錢卻很少,因為父母總是告訴他,賺錢要靠自己付出勞動,因為他現在什麼都幹不了,所以零花錢自然就少。有一天,媽媽對桐桐說:“兒子,你不是想有更多的零用錢嗎?你可以試試這個辦法。”

“什麼辦法?”小男孩急切地問。

“我們這裏的垃圾箱裏有很多的飲料瓶,你可以撿來賣啊。”

這樣,桐桐就利用空閑的時間去撿飲料瓶,有時還到鄰居家上門收購。靠著賣飲料瓶,小男孩已經掙到了一筆小錢。

也許有父母可能會想,家裏並不缺少這點錢,我才不會讓孩子幹這麼“沒麵子”的工作。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試想難道教育一個孩子從小熱愛勞動,懂得用自己的付出去換取收獲,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嗎?

因此,父母應該知道,人為地扼殺孩子賺錢的想法,無異於在孩子的一生中播下了無能的種子。

(3)讓孩子幹一些家務活,引導他去賺錢兒子萌萌自從上了一年級就開始向爸爸要錢:“我想要一塊錢去買雪糕。”“我想買水彩筆,給我三塊錢。”……每天都要錢。有一天爸爸不耐煩了,一本正經地對他說:“想要錢,自己去掙。”

“可是,我不會呀。”萌萌很委屈地說。’

“你可以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呀,比如倒垃圾、掃地、擦桌子,這些都可以掙到錢。”

“這樣也可以掙錢呀?太好了。”萌萌對這種新鮮的協議很感興趣。

可是,有一天,萌萌又對爸爸說了:“爸爸,我幹了半天,累得腰酸背痛才得到兩元錢,怎麼樣才能少出力多掙錢呢?”

爸爸想了想,告訴他:“你可以用動腦筋賺錢,隻要你給家裏提一個好的建議並被采用,就給你體力勞動兩倍的工資。”

結果兒子的建議非常多,並且確實提出了許多好建議。現在萌萌上三年級了,在零用錢方麵,爸爸一直對他采取按勞取酬的政策。現在小萌萌不僅愛勞動,還變得很愛動腦筋,“鬼點子”一直向外冒。

“要花錢,自己掙”,做家長的必須對你的小孩子從小就灌輸這種思想。這樣不僅能夠很快地促使他經濟獨立,而且還會使他的心理更早地成熟起來。

7.捐款就是為愛心,儲蓄捐款是為了讓災區和貧困地區的人民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讓他們知道全國人民都和他們在一起,愛心是無價的,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但是可以在捐款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理財能力。

一天中午放學時,小龍對媽媽說:“媽媽,老師說讓我們給希望小學捐款!”媽媽說:“那好啊,給窮困山區的孩子捐款,他們才有錢念書呢!”

小龍接著說:“是啊,老師說那些窮孩子們,連書包都沒有,而且腳上都沒有襪子穿,好可憐哦!”媽媽說:“對,他們很窮,但是他們又很想讀書,所以我們就來幫幫他們啊!”兒子又說:“媽媽,那我們捐多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