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學習目標】
1.了解投資性房地產的性質與範圍。
2.掌握投資性房地產的概念、確認條件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支出和處置。
3.重點掌握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計量、後續計量模式及其變更、投資性房地產與非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
【學習導航一】
楊時展教授(1913~1997),男,1936年畢業於南京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財政係會計專業,並分至國民政府主計處會計局工作;先後任浙江省財政廳會計主任,廣西大學會計銀行係教授,中南財經學院教授;1986任中南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楊時展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會計學家、會計思想家、教育家,曆任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顧問,中國審計學會常務理事等職。是美國會計學會(AAA)、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國際會計研究生教育協會(IAARE)成員。
楊時展教授在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以及會計、審計思想和史學等領域造詣精深,著述頗豐,成就非凡。他所提出的受托責任理論,會計控製係統的觀點,差異分析不連鎖的觀點,以及審計建製民主化的思想,為國際會計界所公認,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率先研究管理會計和開設管理會計課程,帶頭恢複了我國中斷30餘年的審計學教學工作,並積極開展國家審計思想、審計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填補了解放後我國在這一科學領域的空白;他還提出了我國大學會計學係的第一個教學改革方案,將解放以來的“老三門”體係改為以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電算化會計為主的新體係。
【學習導航二】
會計確認與計量是當前財務會計關注的重點,會計要素確認的基本標準來自財務會計概念框架,而概念框架的形成與會計準則一樣,都受製度經濟學的影響。由權責發生製所決定的確認的時間基礎則來自會計慣例。而慣例,按照製度經濟學的解釋,也屬於製度。過去,會計學堅持會計不反映企業的價值,而經濟學家則總是期望估計企業的預期價值,但按照“在會計計量中應用現金流量信息與現值”,實際上會計學家已屈從於經濟學家的要求,運用了資本資產計價模式:一個企業的價值等於其未來現金流量(指未屬於淨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資本資產計價模式雖直接來自理財學,間接的來源則是經濟學。
——“製度·市場·企業·會計”(《財會通訊·綜合版》2006年第3期,葛家澍)
【學習導航三】
以前和一個老板吃飯,他問我,李老師啊,你是不是CPA啊?我說是啊。那你能不能幫我出一份審計報告啊?好啊,沒問題啊。然後就簽了engagement letter,我就去了,結果到他們財務部,說,你們的賬在哪啊?他說,等下。然後搬來了一個大麻袋,打開一看,裏麵全是各種發票和其他憑證,說,李老師啊,不好意思啊,我們不知道怎麼做賬,你既然來了就幫我們整理整理吧,我一看說,哎呀,這個怎麼做審計報告啊?哎呀,李老師啊,那就不好意思了呀,我們是簽了engagement letter的啊,你不做是違約的啊!然後我一氣之下,出了份“無法發表意見的審計報告”。他一看,呀,這叫什麼審計報告啊?我笑笑,你不懂了吧,這就叫無法發表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個不好意思啊,我們是有engagement letter的啊,審計費還是要照付的,不然是違約啊。
——複旦會計學博導李若山
【教學安排】(8學時)
第一、二學時:以標準公司新購辦公樓一層用於對外出租案例引入教學,進行課前討論,請同學們分析標準公司的寫字樓一層是否可以單獨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如果可以單獨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應於何時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然後講授投資性房地產的概念、範圍、確認、初始計量以及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
第三、四學時:講授采用公允價值模式的後續計量及後續計量模式的變更,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支出。然後請同學們分析標準公司對出租的寫字樓一層進行改建以及由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應如何進行相關的會計處理。
第五、六學時:主要講授投資性房地產與非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請同學們分析標準公司對出租的寫字樓一層收回後自用應如何進行相關的會計處理。
第七、八學時:主要講授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然後對課程導入案例相關問題進行梳理、解析,歸納總結本章內容,布置作業。
【深度研讀】
國際會計準則第40號——投資性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