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傻眼了,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金錢,於是,他們開始為如何分配、管理和使用這些財富而發愁,繼而爭吵,然後開始大打出手,最後,他們覺得太痛苦了,就禱告:“主啊,快幫我們擺脫這些煩惱吧,我們寧願不要財富。”話音剛停,所有的金錢都不見了,又回到原來一貧如洗的樣子。
最後,他們商量了一下,希望天使能夠賜給他們至高無上的智慧。這時,神出現了,說道:“錢再多的人也有用完的時候,知識的泉水卻永流不竭。你們終於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我賜予你們至高無上智慧。”
《塔木德經》裏說:“把你的女兒嫁給學者吧!”猶太富豪在為自己的兒子選擇新娘的時候也說:“即使變賣家產也要讓自己的兒子和學者的女兒結婚!”而猶太教裏最有名的所羅門王說的更徹底:“即使花錢,也要買智慧。”
所羅門王也好,猶太富豪也罷,他們追求智慧,這是因為他們明白金錢總是會被帶走的,但是智慧卻永遠的屬於自己,任誰也拿不去。
猶太父母們都必須問孩子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了,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你的答案是什麼?金錢?寶物?但是猶太父母們的答案卻是:書籍!
他們的理由就是;財富可以被帶走,唯有知識和智慧永不流失。認識到知識的價值,猶太人對知識表現出無比的敬重,被猶太人稱為生活聖經的《塔木德》中說:寧可變賣所有的東西,也要把女兒嫁給學者;為了要得到學者的女兒,就是喪失所有的一切也無所謂。對學者的敬重其實就是對知識的敬重。猶太人從小就把學習知識、鑽研學問當作畢生的義務,久而久之,這便成了個人的習慣、民族的傳統。
猶太民族在這樣一種宗教影響和文化氛圍熏陶下,全民學習蔚然成風。盡管早期猶太民族的學習主要以神學研究為取向,涉及知識麵十分狹窄,但後來隨著猶太民族受迫害流散於世界各地,他們的學習很快擴展到吸納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的範圍。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好學苦鑽的傳統從未中斷,這就使猶太人特別是猶太中青年在調節其心理、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激發求生存、謀發展的創造力上,具有了更大的能量。
正是這種傳統的繼承,使猶太人不管流散到哪裏,其民族的文化整體素質都比別的民族要高。以美國為例,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金融、商業、教育、醫學、法律等高文化行業從業人員中,美籍猶太男子占70%、女子占40%。其中,在最為靈巧、收入最高的兩大職業醫生和律師中(要求文化素質特sU高),猶太人所占的比例最高。20世紀70年代,美國共有3萬多名猶太醫生,占美國私人開業醫生總數的14%;另外有10萬名律師,占美國總律師數的20%左右。
猶太人僅靠其高素質的文化在擇業和創收方麵就勝人一籌,更不用說其在經商中巧用謀略的巨大收入了。以美國為例,據統計,一個高中畢業生一輩子打工的收入,比一個同樣工種的初中畢業生多10萬美元;一個大學畢業生又要比一個高中畢業生多20萬美元。在美國的200多萬猶太人中,高中畢業占64%,大學畢業占32%。而在美國總人口中,高中畢業隻占35%,大學畢業占17%。這個文化水平的群體差異使在美國的猶太人的收入比美國全國平均收入高得多。據統計,1974年美國猶太人家庭平均收人為13340美元,而美國的平均家庭收入隻有9953美元,猶太人家庭高出了34%。
猶太人把知識視為財富,認為“知識可以不被搶奪且可以隨身帶走,知識就是力量”,所以他們十分重視教育。猶太人有個說法,猶太人一生有三大義務,第一義務就是教育子女。他們教育子女,目的在於讓後代能在競爭的社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壯大自己和民族的力量。猶太人對教育問題已跳出了宗教和神學的範疇,認為現代社會經濟生活處於越來越迅速的發展變化之中,科學知識日新月異,如果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會落伍,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從事科學技術事業如此,經商做買賣也如此。
據統計,最近10多年發展起來的工業新技術,今天已有30%過時了。電子產品的壽命周期已經縮短到3年左右,超導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崛起,又預示著一次新的工業革命的開始。當今世界正處在經濟和科技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知識型經濟成為爭奪相對經濟優勢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