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猶太人的學識跟你不一樣(1)(3 / 3)

處在這樣一個多變的世界裏,任何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缺乏遠見和不求上進的人,都難以避免失敗的厄運。猶太人不但苜己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更著力培養後代,讓他們成為文化素質較高的人才。的確,猶太商人的觀念是正確的,他們把知識看作致富的力量,因此世界上誕生了一流的猶太商人。

2.一寸光陰一寸金

人們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就是金錢。”然而,猶太人卻認為這句名言大錯特錯。

按照他們的邏輯來看,金錢是人可以控製的,就算100萬全花完了,他們也有辦法再賺回100萬,但時間卻不行。沒有人能掌控得了時間,它無法增值,隻會減少。而且,金錢能被儲存起來,而時間卻不行,誰也無法留住它。金錢還可以借,而時間不能借。所以猶太人認為,時間比金錢重要得多。

正是基於這個認識,造成了猶太人的人生觀:人生就像我們從救火場裏搶東西,我們從裏麵能夠搶出的東西越多,我們的人生才越有價值。也正是基於這個人生觀,猶太人才有了這個關於做生意的名言:要在兩列火車對麵錯過時做交易。用金錢買時間,用智慧換效率。

德國化學家哈伯1868年12月9日出生在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哈伯一生致力於化學平衡及氣體反應等方麵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1918年提出借熱化學循環,來求出晶體點陣能的方法,稱為哈伯循獻;他首次研究出了具有工業化價值的合成氨方法,並由此獲得19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隨著農業的發展,出現了氮肥供給不足的局麵,為了解決原料不足的問題,科學家們開始研究試驗,希望將空氣中豐富的氮固定下來,並轉化為可被利用的形式。哈伯就是其中的化學家之一。

哈伯首先進行一係列實驗,探索合成氨的最佳物理化學條件,他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借鑒,一切都是依靠實驗采檢驗。為了節約時間,哈伯禁止了自己的一切娛樂活動,有時候整整一個星期都不出實驗室,連用餐都是就地解決,為的就是防止路上耽誤時間。

終於在一位來自英國的學生洛森諾的協助下,哈伯成功地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加上催化劑的作用,將氮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合成氨。但隨後問題又來了:什麼樣的高溫和高壓條件為最佳?以什麼樣的催化劑為最好?

為了解決這些緊迫的問題,哈伯惜時如金,科學安排工作流程,每天恨不得連覺都不睡,終於在1909年發現了在600度的高溫、200個大氣壓和鋨為催化劑的條件下,能得到產率約為8%的合成氨。

但是,哈伯仍然不滿足於這8%的轉化率,於是他又馬不停蹄地研究,最後他成功地從反應氣體高壓循環加工中,不斷地把生成的氨分離出來。

後來,他還會遇到很多問題。首先,鋨儲量極少,且極易揮發。兩年間,哈伯晝夜不分地進行了多達6500次試驗,測試了2500種不同的配方,最後選定了含鉛鎂促進劑的鐵催化劑。但這種催化劑卻害怕氫氣的脫碳腐蝕。哈伯又開始緊張地做實驗,每天以秒計時,終於發現加一層熟鐵的襯裏,可以使催化劑不怕氫氣的腐蝕。

哈伯合成氨法不僅開辟了獲取固定氮的途徑,更重要的是對化學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哈伯因此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

哈伯之所以取得偉大家的成果,正是由於他繼承了猶太民族的時間觀。在猶太人心中,時間就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因為正是時間一點一滴地累積成人的生命。但時間又是無情的,它不能挽回、不可逆轉、不可貯存,且永不再生。

而時間又是最公平的,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成功與否關鍵是如何利用。一個人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就會被時間俘虜,成為時間的弱者。一旦在時間麵前成為弱者,他便將永遠是一個弱者。因為放棄時間的人,同樣也會被時間放棄。

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曾做過一段經典的“時間假設”,這個假設與猶太人的時間觀念非常接近。他說:“假設,一個人一天的工資是10個先令,可是他玩了半天或躺在床上睡了半天覺,他自己覺得他在玩上隻花了36個便士而已。錯誤!他已失去了他本應該得到的5個先令……千萬別忘了,就金錢的本質來說,是可以增值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錢能變更多的錢……也就是說,他也許失去了一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