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兒喜道:“真的。你真的見過我娘?”
耶律奇道:“當然是真的了。不信你問他們。”說罷,用手一指雷如石等人。眾人聽耶律奇撒起謊來如同喝水一般,心想你幾時見過如同這個泥人的女子。隻因他爹爹是城中守備,又不敢得罪他,就隨口答道:“是呀,是呀,我們一起見過。”就隻有雷如石小聲嘟噥道:“我就沒見過。”隻是他心中也很願意雪兒跟他們一起去涿州,所以也並不當麵拆穿耶律奇的謊話。心裏想跟雪兒說話,卻不知該說些什麼。心中想道:“要是我弟弟天宇在這裏就好了。”
耶律奇道:“雪兒姑娘,我沒說謊吧?說實在的,你娘看起來跟你一樣年輕漂亮,簡直像是你的姐姐。我說這話你可別見怪呀!”
雪兒聽耶律奇誇她娘漂亮,心中對耶律奇又多了幾分信任,她笑道:“這太好了,你帶我去找我娘好嗎?”
耶律奇道:“當然好了。你跟我們一起去涿州城找你娘,不然你一個人在這裏,萬一遇見什麼大壞蛋怎麼辦?”
雪兒聽到大壞蛋三個字,麵上顯出害怕的神情。她點了點頭,伸手在那隻小鹿身上輕輕地拍了拍,又低聲說了些什麼,那鹿輕輕地叫了幾聲,向前奔去,奔出幾步,又頻頻回頭望著雪兒,過了一會,才戀戀不舍地向密林深處跑去。雪兒又指著不遠處的樹林,對耶律奇道:“那這樹下有一個人在睡覺,你們也叫他一起去吧。”
雷如石因為插不上嘴而怏怏不樂,一聽這話,馬上高興起來,他說:“我去看看。”說完,就向雪兒指的方向奔去。來到樹下,隻見一男人正趴在樹蔭下的一段枯木上,似乎正在熟睡。見是男人,他心中微感失望,就大聲叫道:“喂,起來了,起來了。跟我們一起回去了。”
那人卻毫無反應,雷如石一氣之下就用腳踢了他一腳,把他踢了個仰麵朝天,滾到了日光之下。雷如石正想看一下這人長相如何,隻聽“噝”的一聲,一股白煙伴著一股惡臭升起。待白煙散盡,一具白晃晃的骨架出現在雷如石的麵前。雷如石“啊”的一聲驚叫,便暈倒在地上。
眾人這裏也都來到樹下,看到這場麵,個個心驚膽戰。耶律奇心想:“雷如石這個豬頭該不會被嚇死了吧?”他正想派個人來試試雷如石的呼吸。卻見一個五短身材的人邁著矯健的腳步從遠處跑過來,蹲在雷如石的麵前,用手試了試雷如石的呼吸,神色凝重地說:“還好,隻是暈過去了。”金文方見了此人,心中大喜,叫道:“爹爹。你在這裏做什麼?”耶律奇仔細一看,那人正是金文方的爹爹金鏢。金鏢臉帶怒色,斥道:“問我在這裏做什麼,我還要問你在這裏做什麼呢?你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了,還敢出來打獵。還不快些回去。”金文方連連應聲道:“是,是。”
眾人驀然看到剛才那駭人的一幕,都覺得還是早早回去為妙。耶律奇對其中一人道:“守財,快點把你家少年背回去請大夫診治。”一名家仆打扮的人應聲而至,上前來背雷如石。那雷如石身高體壯,而那招財卻體單力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雷如石背了起來。沒走三步,已經累得氣喘籲籲。
這守財隻是知府家裏的一名家丁,本來並沒有資格來打獵的。隻因雷老夫人不放心雷如石,想要有個人來照顧他,又看守財平日做事還算細心,就讓他騎了一匹瘦馬跟眾人一起。守財看到有機會跟這些公子哥兒一起打獵,本來十分高興,但是現在背著雷如石,心中卻不由懊悔不已。他心裏罵道:“好你的雷如石呀!真是人如其名,像一塊大石頭一般。但是我叫守財,錢財卻都是左手進,右手出,怎麼就是守不到財呢?不公平,真是不公平。”
守財想到這裏,心中暗暗把雷如石祖宗十八代都罵了一遍。誰知一不留神,竟然絆到地上的石頭,重重地摔在地上,良久才爬起來。守財心想:“該不會是雷如石的祖先聽到我罵他們,就故意絆我一腳吧?”想到這裏,心中有些害怕,便不敢再罵。他背著雷如石沉重的身體,在眾人的轟然大笑中蹣跚離去。
看到眾人離去之後,金鏢從地上拾起那具骷髏,口中自語道:“月食日,五星連。地火出,魔王現。難道今年黑暗魔王一定會複生嗎?唉,妖魔橫行,這裏又多了一個遊魂。”邊說,邊向林中飛奔而去。
雪兒不會騎馬,耶律奇一行人隻好步行,迤邐向涿州城走去。好在這裏離涿州城北門不過七八裏路,眾人走不多時,就看到了涿州城高大城牆上飄揚的大遼國的旗幟。
這時女真人興起,建國大金已有七八年。北宋徽宗皇帝與大金締結海上之盟已有數年。遼國在金國的猛烈進攻下,已是岌岌可危。沒過多久,東京和上京已被大金收入囊中,大遼天祚皇帝被迫北逃。耶律淳在耶律大石等人和擁立下在燕京稱帝,史稱北遼。遼國暫時得以苟存。為了徹底消滅大遼,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就派了使者約宋共同出兵攻遼,承諾事成之後歸宋以燕雲十六州。
燕雲之地自五代後晉兒皇帝石敬塘割遼,至此已近二百年。宋自太祖皇帝趙匡胤陳橋稱帝以來,無時無刻不想將其重收版圖。宋太祖曾在宮中置一殿,存放許多錢財,心想如果通過戰爭不能收回燕雲,那就用錢將燕雲十六州贖回。太祖駕崩之後,太宗皇帝繼位,在平定北漢之後,太宗皇帝想要一鼓作氣,乘機收複燕雲。可惜在高梁河一戰中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太宗皇帝乘著驢車逃回。此後隻因大遼勢盛,大宋皇帝再也不敢提起收複失地。因為燕雲未收,宋朝國土就像是一個缺了邊的金酒杯,人稱“金甌缺”。徽宗皇帝雖無幾分才幹,卻好大喜功,想著如果自己能夠收複舊地,豈不比自己祖先更加有所作為。召見了大金國使者,心中十分歡喜,就約定日期,共同出兵。
徽宗皇帝派宦官童貫帶領三軍,擇日起兵攻遼。童貫卻自稱得了重病,不能領軍。原來,這他的確得了病,這病的名字就叫做“恐遼症”,隻因童貫之前曾經率兵與遼軍征戰,打了幾次,沒有一次打勝的,小命也差點弄丟了,因此一聽說遼兵來了就嚇得渾身發抖。他為了掩蓋自己的敗績,就胡亂地殺了一些百姓,對徽宗皇帝上報說是打了勝仗,朝中大臣又多被他重金收買。因此徽宗皇帝十分高興,對他加官進爵,又多了幾分信任。此次考慮出兵之事,就首先想到這個打了幾次勝仗的童貫。童貫心裏叫苦不迭。
自古以來曆朝曆代未曾有過讓太監去領兵打仗的,至多不過是做一個監軍。偏偏徽宗皇帝在眾人之中找不到合適的將領,又見童貫打過幾次勝仗,就幾次三番地催童貫快速出兵。童貫見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就和謀士商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後一位幕僚向他耳語,獻出一計。童貫一聽此計,連連叫好。
童貫第二日來到金鑾殿上,將此計獻於徽宗皇帝。此計名為“卞莊子刺虎”,講的是春秋戰國時候一個叫做卞莊子的人,看到兩隻老虎在打架,他就要上前去殺那老虎,他身邊的人就勸他等一等。後來兩隻老虎一隻死了,一隻傷了,卞莊子這時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三拳兩腳就把那隻受傷的老虎給殺死了。徽宗皇帝一聽此計,心中甚喜,命童貫陳兵邊境,待時而動,想等金遼兩國拚個兩敗俱傷,這時再出兵攻遼。徽宗皇帝的想法是不錯的,但是他不清楚的是——雖然金國如虎,遼國如狼,兩者相爭,必定一死一傷,但是宋朝軍備鬆弛,士兵羼弱,就像是一隻小綿羊。老虎即使受了傷,綿羊也不是對手。後來宋有亡國之禍,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