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經營的製勝之道,還是圓融的大智慧,說到底,外在看到的管理隻是手段不同,而其實質則是一個文化過程。因而,中國式的管理手段體現的便是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和思想精髓。從管理的整個運動過程來看,管理的過程是人活動的過程,是文化運作的過程,使得管理學有了新的概念:人文管理――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地進行不同層次的管理,以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提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兼容並重。中國式管理,說來也就是其中古為今用的一個途徑而已。
正如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所說:“管理本身並無好壞之分,隻有適合與不適合之別。適合的,即使看上去不那麼現代,也應該采取;不適合的,即便多麼先進,也要視情況而定。對西方好的東西要學習;對傳統的東西要總結繼承,要有創新。在企業管理中要立足實際,不要被任何成型的模式套牢。”
企業管理這門學科,近幾十年來可謂百家爭鳴,各種理念已是“古今交錯,東西貫穿”。進入21世紀以來,管理學界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那就是管理思想和理念正逐步朝東方回歸。西方的管理學家們也開始認識到,他們的那一套方法也不是萬能的,並且開始從古老的中國文化中尋找智慧。
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等,許多到中國來留學的人都對中華文化有很深厚的興趣,全世界都想汲取中華文化裏麵的營養,並適時地把它運用出來。這就使得現代管理中的“中西合璧”逐漸成為主流。
管理無國界,中國式管理簡單地說就是合理的管理,所謂合理就是合乎規律。與西方式管理不同,中國式管理真正倡導以人為本。從組織的打造和管理的結果來看,我們希望一個組織能像一個人一樣,機動而靈活。而西方式管理則側重於把人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程序化的機器,然後去創造財富。不過現實是,人越來越不適應企業將自己物化成生產工具,而需要更多的自動自發,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正在積極地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提煉現代企業管理思想。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中華文化“道”的層麵的東西提煉成一個係統的、能夠指導管理實踐的現代化的理論,在企業界推廣和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曆史悠久,積澱了許多優秀的成分,但同樣也混雜了不少的糟粕。因此,中國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雙重的,既有大量的促進社會發展的因素,同時也有阻礙社會發展的成分。這樣,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既要吸收和繼承,古為今用,又要揚棄和更新,進行改造。尤其是在今天的經濟管理中,更要利用文化的力量,對管理進行創新,建立起一套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管理體係。
以中國管理哲學為基礎,並借鑒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就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中國式管理,這種管理的目的隻有一個――使管理有效。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編寫了本書,致力於在中國本土為國內企業提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思想的管理手段,結合中國人的基本特征,結合中國的經濟、社會以及人文環境,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分析,並針對實際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力求讓中國的管理者們從中有所教益和啟示。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