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例子還有在東漢末年(公元220年),袁紹的餘部袁尚被曹操打敗後,逃依遼西烏桓首領蹋頓。曹操決定乘勝北征烏桓。當時,有許多將領、謀士進言勸阻,但他還是堅持這一計劃,並在境遇相當窘迫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得勝後,曹操當眾一一厚賞了曾勸阻過自己的人,對他們說:“我這次作戰,乘敵人危亂之機僥幸取得了勝利。這個勝利隻不過是老天幫助才取得的。萬萬不可以經常這麼幹。各位的勸告,才是萬安之策,所以要特別給予獎賞。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可不要不敢講啊!”

獎賞既是對做出貢獻的人的一種報酬,也是對領導者的道德規範的一種倡導。如果獎賞雖然也起了激勵士氣的作用,但卻助長了更大的歪風邪氣的滋長,那麼,這種獎賞就是得不償失的。所以,一個領導在行賞時,必須從對部屬起什麼影響這一點上慎重考慮,切不可顧此而失彼。

在現代企業人才管理中,一般可用以下幾種方式激勵:

――尊重和信任激勵。

俗話說:“信任就是力量”,“信任就是最高的獎賞”。尊重人才,信任人才,關心人才,帶給人才的是責任感、親密感,是自信和力量,對於人才來說,沒有什麼事情能比感到自己受人尊重和信任更具有鼓舞力了。在現代社會,互相尊重和信任日益成為人際關係的核心。任何事業發展和成功的根基都在於如何看待人,如何對待人。所謂以人為本,歸根結底就是相信和尊重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

――理想和信仰激勵。

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使人獲得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使人有崇高的信仰、理想和追求,這是人的整個精神的基石和支柱。缺少了它就會使人感到空虛、茫然、不知所措,失去整個生活的重心;而有了它就會形成人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目標和任務激勵。

由於目標總是由人們的某種需要產生的,所以目標本身就構成一種激勵因素,對人們的行為動力具有直接的激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提出目標時,要使企業整體目標同人才個人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統一起來,隻有這樣才能產生出積極的激勵作用,從而實現企業總體目標。為了實現目標,需要將任務分解到團體和個人,讓個人肩負起與其才能相應的重任,由企業提供個人發揮和施展才能、做出成就、向上發展的機會,激發其獻身精神,滿足其事業心和成就感。

――獎懲激勵。

就是要獎罰分明,以獎為主;有功則獎,有過則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則予以批評教育,以激發熱情,促使進取,使先進更先進,中間變先進,後進趕先進,形成你追我趕、爭先恐後、積極工作的局麵。

――物質激勵。

就是通過滿足個人物質利益的需求,來調動個人完成任務、做好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為每個人都離不開一定的物質需求和物質利益,這不僅是維持個人及其家庭生存的基本條件,而且也是人才個人在各方麵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用相應的物質利益予以激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運用時要注意恰如其分。

人才積極性發揮的程度,決定於他的工作動機的強烈程度,而動機的強烈程度又決定於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需要的滿足程度;覺悟越高幹勁越足,越能滿足人才的個人需要,個人動機也就越強烈,積極性就越高,預定的目標和任務也就完成得越好。因而,中國式管理激勵的細節更注意因人因事而宜,采取多種激勵方式,充分發揮激勵機製的作用。

中國式的管理激勵方法有很多種。管理者往往會有意製造矛盾或糾紛,或不公平的境況,以此來激勵有能力者能夠脫穎而出,做出有時連他本人平時都不敢輕易去嚐試的舉動。

反激就是這樣一種激勵管理方式。反麵激勵,與心理學裏的“反暗示”或者“負強化”相仿,但又有區別。它是用刺激性的言語或者反語,鼓動人們去做原來未打算做、不情願做或者不敢做的事。

同時在中國式管理中還有一種側激方法,顧名思義,這種激勵方式既不是正麵激勵,也不是反麵激勵,而是以側麵激勵。側麵激勵,激勵者對受激勵者的各種情況雖然了解得清清楚楚,但為達到激勵的目的,在一些情況下,卻佯作不知。

側激在有些情況下,是由於礙於臉麵,因為人都有自尊心,在照顧對方麵子的情況下,用一種暗示的方式引起其注意。宋代歐陽修在修《新唐書》時,曾遇到一個難題:學者宋祁在編寫過程中常用冷僻字,把本來很易懂的句子變成很難懂的句子,歐陽修想提出來,但由於宋祁比自己大20歲,不便直說。

一天,歐陽修去探望宋祁,正好宋祁不在家,他靈機一動,便在門上寫道:“宵寐匪貞,劄闥洪休。”然後在附近散步。宋祁回來後望著門上的字發蒙,問:“這寫的是什麼意思?”歐陽修笑道:“你怎麼忘了,這八個字就是‘夜夢不祥,題門大吉’。”宋祁不以為然地說:“你就直說好了,何苦用這種冷僻字。”歐陽修哈哈大笑道:“這就是您老修唐書的手法,‘迅雷不及掩耳’多明白,您偏寫成‘震雷無暇掩聰’,這樣的史書誰能看懂。”一席話,說得宋祁茅塞頓開,決心改掉毛病。

一般說來,人對於批評總不像聽讚揚那樣舒服。聽到讚揚的人,總要高興;但聽到批評的人的反應卻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會努力改正錯誤,有的人會心灰意懶,也有的人惱羞成怒,甚至有的人要伺機報複。人在本能上對批評有一種抵觸心理。企業領導者應對這一心理現象有清醒的認識。在對員工進行批評時,要注意既能使其接受,又不違背批評的初衷。不可否認,在許多情況下,批評也是很有效的激勵,批評這個武器應大膽使用。但是,如果對員工隻是批評,一點也不肯定他的長處和優點,員工會認為不公平,會以為是領導特意與自己作對。

人大多能接受委婉的批評,對於那種不留情麵的批評,大多數是很難接受的,包括一些曆史上的偉人。

唐太宗在古代帝王中是以善於納諫而著稱的,就是這位被稱為從諫如流的榜樣,也幾次想要殺掉魏征,原因就是他提意見太不留情麵。秦始皇是個專製的帝王,當初想把客卿趕走,但聽到長史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歌頌秦始皇及祖上的功德、陳述客卿的貢獻後,也感到很受用,因此答應了李斯留在秦國的請求。現實生活中,凡是人際關係比較好的管理者,都是比較注意運用中國式的激勵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