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說以來,有盤古開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倫,而世界之間又分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今人已是皆知,不必過多禪述,而又知那東勝神州有一傲來國,國近大海,又有一座名山,名曰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華,天地靈氣,育有一石胎,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孫悟空了。
看官至此,可能未知我到底有何目的,且細細看來。
這猴子遊仙山,拜名師,學本事,以後而統一花果山,搶東海,鬧天宮,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而有一日被告知保唐僧取西經。自此一路降妖除魔,欲修正果。而有一難,是曰真假美猴王。
這六耳獼猴不知從何而起,不知為何而來,他打暈唐僧而奪包袱,變四人而欲取西經,被沙僧撞破而告觀音。自此雙猴大戰,問觀音,戰天庭,鬧地府,最後請如來辨奪。而如來說破六耳獼猴之真身,六耳獼猴十分慌亂,變黃蜂逃走,但那裏有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三千比丘尼還有孫大聖攔他後路,可是此時卻有如來扣下缽盂,還他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
看到此處,已是疑點重重,那六耳獼猴何等本事?與悟空一般,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鬧了一通,感覺天地之間知他的甚少,他是個妖精,一不吃唐僧肉,而不殺唐僧,搞了一隊人馬想自取西經,自修正果。這事可能嗎?連沙僧都知道不可能,一是唐僧是如來弟子金蟬子轉世,此人可是欽點的,是一隻猴妖能夠蒙混過關的嗎?二,他和悟空打了一通,從南海到天庭再到地府,再受啼聽指點去找如來,他有必要如此嗎?他的本事與悟空一般,總而言之也就是知道悟空鬥不過如來,怎麼還敢去找如來呢?可能有人會有此疑惑,那六耳獼猴可能是看眾人都不識他,而以為如來也不識他。可是有啼聽的提醒啊,他和悟空最不一樣的是身份的不一樣,孫悟空是天上欽點的,而六耳獼猴是無籍的妖精,他就不怕事情敗露嗎?
我們大膽假設一下,六耳獼猴一不殺唐僧,二又鬧四海,最後被如來識破,悟空一棒打死,假如這一切都是六耳已知的結果,那麼這樣的話,他的目的是什麼?
再者說來,但凡動物都有靈魂,從原著中可知如來並不想殺死六耳,那麼悟空真的打死六耳獼猴了嗎?在如來麵前?
就算死了,他的魂魄去了哪裏?(都是假設,不要當真。)
而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話說六耳被悟空一棒打死,被如來反送回了唐僧身邊,而如來又遣散眾人,閉眼打坐。
天色漸黑,大殿之上,隻有一具猴屍和打坐的如來。也不知過了多久,那猴子的靈魂終於是露了出來,站在台下,麵無表情的看著如來,而如來突然開眼,一人一猴,一佛一妖,四目而視,看了一會兒,六耳轉身離去,而如來卻是淡淡一笑,大手一揮,捏住了六耳的魂魄,而另一手忽開一界門,將那六耳扔了進去,那六耳忽然至此,咬牙切齒道:“如來,老孫死也不會服你!”
如來隻是一笑,大手輕輕揮下,一座大山就壓在了六耳身上,又蓋上六字真言。隨後關了界門,恢複了大智者模樣。
而遠處有一人做於蓮台之上,不言不語,沒有動作的靜靜的看著這一幕,那人也不知看了多久,悄悄走了。
再說回六耳,被壓在山下不知多少年,這一界天裏開始時似乎無人無物,六耳魂不能動,日子久了,六識漸退,整日裏渾渾噩噩的,但是隻有一個念頭並未退去——複仇。
過了很久很久,六耳老眼老態盡顯,但是一睜眼,卻是看到這天裏似乎有了色彩,有鳥飛,卻不識鳥鳴,有花開,但不聞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