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豐一聽,心中又是驚喜又是慚愧,心想自己實在太笨了,路上竟沒問敏兒為什麼要找王大叔,王大叔的功夫也許算不上特別高強,但總比那些孩子們好得多吧。
想到此處,楊豐就把自己這些日子的學習效果說給王大叔聽,最後還提到上午誌銳道人剛宣布的事情。
“嗯?豐兒,照你這麼說確實有些怪,那玉蒼心法我雖然沒見過,但也知道那是正派法門,不至於讓人身體不適啊?也許你體內確實有氣血不通的地方,你坐下凝神靜氣,大叔給你看看。”
楊豐依言坐下,背後忽然傳來一股真氣,可是那真氣剛一進入身體內,他就立刻氣血上湧,難受非常。王大叔一看此路不通,隻好作罷,臉上不禁露出詫異的表情。
王大叔愁眉深鎖,思索良久,才眉間一緩,道:“這樣吧,我教你一些不用真氣的體術,那些孩子也隻是剛學會在丹田升起‘熔爐’,真氣並不很強,隻要你把體術學好,對陣時隨機應變,還是有機會打敗他們的。”
其實,這王大叔的體術本領遠遠超過他的功力水準。他所練的心法完全是自己領悟出來的,自然比不上純正的道家心法。玉蒼派的心法向來不能外傳,那他又是怎麼學會的呢?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這句話在21世紀應該倒著說)?他在山上呆了十幾年,因天資不錯,又非常用心,從別人的隻言片語中總結出一套初步的修練法門並不是一件難事。如今,他的功力已經到了“入徑”後期,金丹已有小成。
不過,這點功力比起他的體術本領還是顯得遜色了些。王大叔名叫王大成,本是山下一個柴夫,自小就天生神力。山上野獸眾多,旁人一般不敢去過於危險的地方。他卻不然,每次砍柴都去野獸聚集之地,回家時雖然有些小傷,但並無大礙。長年累月,他一直樂此不疲,從而鍛煉了一身的好本領,直到成家立業後才有所收斂。可惜妻兒早亡,三十歲出頭就成了孤家寡人,他索性上山作傭工,順便學些道法,以求長生。打算學成之後,再下山娶妻生子一起修煉,那樣就能永享幸福安康了。
王大成在山下時曾自創了一套“伏虎拳”,招式五花八門,有的變化巧妙,有的大開大闔,正好可以傳給楊豐。但是,當王大成教楊豐拳法時,不禁又是一皺眉。
原來,楊豐資質一般,又沒有一點功力,教他變化巧妙的招式,他往往應變不及,教他大開大闔的招式,力道又不夠。幸好,楊豐非常勤奮,在王大叔麵前三遍學不會,回去就忍著傷痛練習三十遍,第二天再來時,他已經基本掌握了昨天沒有學會的內容。
中秋晚上,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楊豐和膳房裏的人們一起坐在皎潔月光下,吃著月餅,說著笑話,倒也其樂融融。
自此,楊豐每天的生活就多了一項內容,就是練習體術。由於他年齡很小,骨骼愈合得很快,甚至快得有些出人意料,九月中的時候就已經完全好了。於是,楊豐更加勤於練習體術,可不曾想到的是,傷好後玉蒼心法還是無法修練,而且如今運氣時的痛感更強於往日,王大成也不知如何解決,隻能靜觀其變,期盼有朝一日會有所改變。
楊豐怕誌銳道人知道此事後,會立刻趕自己下山,當然不敢向他透露半句。誌銳道人也不管他心法修練得如何,如果楊豐提問他就草草解答,沒有提問更樂得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