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豐為了年底的小考,不敢有一絲的懈怠。到了十一月下旬,那套伏虎拳法就已經學全了,雖然還沒有完全掌握要領,但是近百日的體術練習也讓他的步法和身體的靈活度有了很大提高。對付那些小弟子,即使打不過,也能躲得過了,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也是楊豐老爸的口頭禪之一。
楊豐並不是膽怯,隻是因為年底的武試是淘汰賽,比賽前會選出種子選手,第一輪就是讓種子選手對非種子選手。
所謂的種子選手也就是那些已經會使用劍訣的高才生,這些人的體術和功力都很出色,自己這個非種子選手獲勝的機會微乎其微。
他的目標是和那些第一輪淘汰下來的非種子選手再做比拚,這些人隻是剛剛入“登門”境,有的人劍訣還沒開始練,在他們中間爭取能獲得一兩場勝利還有些希望。
如果在和種子選手對決時就受了傷,未免得不償失。因此首先要保證自己不在第一輪作戰中受傷,然後才有餘力和比較差的弟子比試。
難道楊豐沒想過第一輪棄權麼?想是想過,可他覺得那樣太窩囊了,沒打就承認自己輸了,和懦夫有什麼區別?小楊豐覺得寧願做笨蛋,也不能做懦夫!何況這個先學會保護自己的想法是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的,這個決定被他認為很是帶有些智慧的光環,至少比以前很多做法智慧多了。
又過了幾日,各峰開始推選種子選手。今年巷陌峰的初級啟蒙班隻有楊豐他們一個班,班上共有四十八人,除了楊豐,其他人都已經進入“登門”境,其中有二十三人至少學會了“山澤三十六式”的前三式,自動當選為種子選手,還有一人名叫言敵,隻學會了前兩式,被定為最後一個種子選手。其他人大都隻學了一式左右,自動成為非種子選手。
這“山澤三十六式”乃玉蒼派的初級劍訣,每式共有三百八十四種變化。山者艮也,艮者止也;澤者兌也,兌者柔也。
山澤三十六式講的就是止柔相濟,以靜製動,以柔克剛,是一種非常玄妙的劍法。這種劍法既包括體術中的劍招,等功力到了金丹大成時,也可以作為駕馭飛劍的劍訣。當然,現在這些小孩隻是金丹初始,到金丹大成的“窺微”境還差得很遠,駕馭飛劍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選好了種子選手,然後就是抽簽。抽簽的結果不禁讓楊豐感到有些慶幸,他的對手是二十四個種子選手裏麵看起來最弱的一個,就是那個隻學會兩式劍法的言敵。楊豐暗想這會不會是個吉兆,預示著自己將會有不錯的運氣?
不過,他又想起王大叔曾經對他說的話。兩人比武,決定勝敗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即力、器、技。
“力”者主要指功力的高低,“器”者主要指武器的優劣,“技”者主要指臨陣時隨機應變的技巧,三者相輔相成。其中“技”者最難以說清道明,變化的因素實在太多,甚至包括運氣的成分。
楊豐的對手言敵雖然隻學會了兩式,但如果應變得當,兩式的效果不一定比三式差。想到此處,楊豐立刻放棄了僥幸的心理,決定還是按照原定計劃行事,先求自保,然後再伺機出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