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過去,完全不知道人一輩子什麼最重要,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了無謂的瑣事上。因此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因此沒有好好地陪在父母身邊。父母把自己養大之後,還沒好好回報他們,又要他們到醫院來照顧自己……
談話中,她反複說到一個詞:來不及了。她還有好多活沒完工,還有計劃的旅行沒有去,她還沒有好好地談過一次戀愛,她還想過將來要結婚,生一個女兒,讓小孩在父母膝下玩耍……
“現在,我根本沒時間想將來,我隻想好好地呼吸每一口空氣,看看我媽媽的樣子,好好聽她說每一句話,摸摸照在被子上的陽光……”
我該如何安慰她?
“會好的”這樣的話怎麼也說不出口。
我問她:“你害怕嗎?”
她說:“怕,也不怕。怕的是,我爸媽老了沒有依靠。但隻要一想到那個世界有我奶奶在,我就不怕……”
我忍不住了。以為她也會哭,但她沒有。
走出病房,看見她媽媽正靠在牆上,悄無聲息,淚流滿麵。
29歲的時候,我的父親死了。
那是我真正第一次看見死亡是什麼。
我趕回家鄉,他已經被裝進了黑色的木頭匣子。守夜的晚上,我坐在黑匣子旁邊,知道他就在裏麵,但我和他的距離,已是非常遙遠。
他是心髒病突發而去的。親戚們告訴我,上午都還見他在街上散步,晚上就不行了。在醫院搶救時,他已呼吸困難,他掙紮著央求:“醫生,救救我,我不想死。”
但是搶救效果並不好。
最後,他喊了一句“媽,我來了”就走了。
就是這樣。
對他來說,一切操勞與悲喜,都結束了。
我仍然能記起那個冬夜。星空遙遠,我和親戚們坐在街上守夜,聽到他們講的父親一生的故事,多少還是讓人感到一點欣慰的。至少,離開的那一刻,他嘴裏呼喚著奶奶。那個世界有奶奶在,應該也是不害怕的吧。
真到了那一刻,沒有什麼放不下的。
除了情。
這些對他念念不忘的人。
那晚的爐火,照亮了每一個人臉龐,每個人都顯得無比微小,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寫在臉上。沒有人真的知道死是什麼。我們隻能慶幸自己還活著。
過了30歲,經曆了上述四個和死有關的片段之後,我才真正地開始了解,人生難得。
人生的基調,就是生、老、病、死。這是我們必須遵守的規則。
如果一個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一輩子能活多久,是不是就能活得更明白一些?至少有很多事情,都不會拖到以後再說了吧?
要隨時意識到生活的無常和死的存在,隻有這樣,才能好好對待生活。意識到“隻活一次”,了解了生命的有限,我們的心才會更加懂得珍惜。知道了不免一死,才能深入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當我們活著,無聊得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的時候,應該想想那些經曆病痛和已經離開的人們,想想我們還擁有的時間,你會因激動而感恩。
沒錯,有一天,人真的會沒了!
當我意識到“死”,意識到必須“死”,就沒有時間在路上彷徨。
不可再懈怠。
不可再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