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李玄清和巧兮兩人在張強、徐興夏等人的陪同之下前往天津,實地觀摩新式船隻的建造。並不是李玄清不相信造船廠的實力,而是此次遠洋航行實在是過於重要,甚至可以說一旦遠航勝利完成任務就不僅僅是發現新大陸的問題,而是顛覆目前大唐國內所有人的基礎認知。畢竟在這個時代,除了李玄清夫婦這樣的後世來客,幾乎所有人都還在遵循古人“天圓地方”的地理認識。而如果新的遠洋航行真的能夠從東出發,最後橫渡大西洋,在泰西出現的話那就意味著南轅北轍真的會在現實中得到實現。這一切不僅僅考驗著遠航船員的毅力,還極大地考驗著目前帝國建造的船隻性能。畢竟在這種長達數萬裏的航行當中,船隻一旦出現問題那就意味著整個船隊的成員都將會因此陷入滅頂之災。
不過在兩人抵達造船廠之後才發現,這座帝國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造船廠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擁有了足以製造出遠航船隻的能力,而且也在日漸大型化。至少目前在船台上進行製造的這艘全新設計出來的新式船隻不僅僅在推進係統和動力係統上有全麵的革新,甚至在一些設計之上也逐漸向後世的船舶製造理念靠攏。
“看樣子你們這一次的船舶設計的確是用了心,不僅僅修改了船型,而且在動力係統的放置上也花了心思。”李玄清和巧兮看過之後笑道:“取消明輪之後依靠雙軸雙舵推進的話動力上也足以支撐船隻走的更遠。”李玄清點點頭道:“預計這艘船什麼時候能夠下水試航?”
“明年二月份。目前因為天津船廠的船台和船塢基本上都有船隻在建造,所以我們隻能采用了一種新的辦法來進行,將整艘船分成幾個獨立的部分拆分開來,然後分段建造最後在統一組裝。所以除了龍骨需要一次成型,其他的都在各個作坊中完成建造和組裝之後再運出來一一合並。”張強自顧自的解釋讓李玄清和巧兮感到異常的驚奇,果然模塊化製造已經露出了端倪。雖然此時張強根本沒有看出他這個看似無奈的應急辦法的優勢,但是不可否認在第一次嚐試成功之後這種辦法必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推廣。畢竟在大唐的勢力輻射的原來越遠的時候,交通運輸工具的需求量必然會得到極大地提升。尤其是在李玄清已經決定放開對於第一代動力船隻的出口限製,也就是說在未來將由大批的船隻會被逐步淘汰,那麼新空出來的市場份額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新的增長空間足夠目前的所有造船廠開足馬力建造估計都來不及。而且這其中大連造船廠和天津造船廠還需要承擔軍艦改造和新式軍艦建造的任務,所以這麼龐大的新式船隻依靠其他幾個造船廠的話還真是來不及。窮則思變,這句話一點不假。所以李玄清在張強說完之後立即道:“關於分段製造的所有過程安排專人記錄,然後仔細研究,以後你們肯定用得上。”
李玄清的話張強有些不理解,但是在過完年之後就恨不得自己當時親身參與其中。因為這不僅僅給造船廠的建造效率帶來了極大的提升,而且還讓船台和船塢的利用率得到極大地提升。
巧兮在李玄清安排完這些之後也開始讓張強調整部署,除了天津和大連造船廠立即抽調船工和技術人員一起學習這種新式船隻的建造辦法和設計辦法之外,還讓張強安排整理雙軸雙舵推進係統的整體製造流程以及改裝辦法,一部分分配給上海造船廠進行改裝任務,另外也給包括徐興夏的流求造船廠在內的其他數家私營造船廠,以便於他們的技術實力能夠及時的跟上天津廠的水平。
李玄清和巧兮在視察完這些之後放心的回到長安,開始調整鋼鐵行業進行調整,將宇文家的新式煉鋼法以及新式煉鋼爐進行大力推廣,以便於在應對將來造船高潮來臨的時候能夠有足夠數量的鋼鐵供應。而徐興夏和張強兩人則親自選拔遠航船員,購買物資和沿途所需的其他食物等等,並且考慮到航行時間長,期間船員之間的管理因素。在張強上報巧兮之後,玄影衛也跟著參與進來,並且安排了一部分飛鷹旅戰士以及暗衛成員參與其中,甚至調來了不少武器裝備,以防止在必要的時候遭受到攻擊的時候有足夠的力量自衛。如果不是海軍船隻目前還沒有進行改裝,隻怕胡小四都要朝郭崇韜要來一艘軍艦進行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