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環球航行(2 / 3)

這樣一來等到這艘被命名為遠洋一號考察船下水舾裝之後,所有的物資和人員都開始從各地啟程前往天津造船廠,部分船員甚至全程跟隨傳出的船工以方便提前屬性新式推進係統的性能和操作。

天啟十四年三月底,天津港還處在冰凍之中,但是卻擋不住天津港人山人海一般的熱鬧場景。兩艘大馬力鑿冰船在港口外麵的海麵上駛過,依靠著滾滾往前鋒利的冰刀攪碎冰封的海麵,使得這艘白色塗裝的帶著風帆的新式船隻順利的被拖輪拖出船塢進入港口碼頭停靠。無數的人員和物資開始源源不斷的通過吊橋和傳送設備送到船上,然後被分類儲藏在各處。這艘總噸位達到驚人的一萬一千噸的新式船隻已經是目前大唐帝國建造的噸位最大的船隻了。為了能夠停靠,甚至還準備了足夠的碼頭。

持續了一整天的各項物資的不斷被運到船上,等到軍艦專用的優質無煙石炭填滿了煤倉之後,“嗚嗚”的聲音開始不斷從船上響起,三座整體式煙囪之中逐漸冒出一股股濃烈的黑煙,動力係統緩緩啟動之後,傍晚的夜色之中,這艘航船開始緩緩啟程南下,先抵達上海,在那裏稍作調整,測試各項性能,順便接上在那裏登船的玄影衛和飛鷹旅的人員之後南下汕頭,在那裏轉場之後越過流求島開往呂宋島。這一路海軍會安排專門的軍艦和後勤船隊全程跟隨。在呂宋島進行最後一次補給,確定沒有問題之後將獨自從呂宋出發,沿著已經發掘出來的呂宋附近的航線往東行駛。

張強和徐興夏兩人在汕頭港等到這艘龐然大物抵達之後親自上船進行檢查,確定無誤之後才安排盛大的起航儀式,歡送遠洋一號出發,去經曆新的征程。這場盛大的儀式持續了三天多時間才伴隨著遠洋一號再次啟程而結束。如今的大唐帝國海洋運輸已經絲毫不遜色國內近乎於占據主導地位的鐵路運輸了,沿海地區出身的帝國百姓成了這越來越興盛的浪潮當中最大的受益者,無數年輕人跟隨者越來越大的海船出海走的越來越遠,足跡開始遍布的地點也距離家鄉越來遠遠。南洋、呂宋、西洋乃至於波斯和埃及等地,這些年輕人將船當成了家,船到哪裏他們的家就在哪裏。

遠洋一號從汕頭出發在航行的途中開始趁著風向逐漸脫離冬季的東北季風之後掛起風帆關閉蒸汽機進行無動力航行。此次召集的船員之所以需要徐興夏和張強兩人從各地抽調就在於遠洋一號上的所有的船員都需要精通風帆和蒸汽機兩種不同的動力裝置操作。這樣就能夠在風向合適的時候關閉蒸汽機減少石炭的消耗量,甚至徐興夏還考慮了在極端的環境下進行人工操作的方式推動船隻前進。雖然這個準備被李玄清叫停了,但是速來考慮事情周全的徐興夏還是要求所有船員有這種心理準備。

呂宋島因為距離東南沿海距離不遠,雖然目前的帝國人口才突破兩億多,但是還是分出了部分百姓前往呂宋島定居,在呂宋島建立起一個港口城市作為帝國統治這片島嶼的基礎。這裏除了往來大陸之外,更重要的也是往東探索的起點,常年有海上探險船隻和海軍軍艦出沒。

遠洋一號在這裏進行最後的補給之後於天啟十四年三月中旬再次出發踏上了茫茫的東大洋的航行之中。這一路雖然並不順水,但是事實上遠洋一號在往東不久之後就折向東偏北方向,避開了沿途炙熱無風的區域,開始在赤道和黃道之間航行,這樣一來雖然他們遠離了很多可以就近補給的島嶼,但是在擁有著充足儲備的情況之下這種可以利用風向自由航行的辦法卻極大地減少了試探消耗。順風的情況之下,要推動這艘萬噸大船動起來,這艘船九個大型桅杆上所有的風帆必須全部掛起來才能夠提供足夠的動力,但是對於前方不知道有多少未知旅程的遠洋一號來說,保存更多的石炭來避免極端情況下自身擁有足夠的動力比什麼都重要。而且古代中國對於遠洋航行中容易犯得的常見病其實都有足夠的應對辦法。而且遠航的時候除了自身儲備泡發的豆芽之外,還能夠不斷在沿途撈取海產品來補充船員體內對於各種維生素的需求。而且在沿途所遇到的島嶼之後也會停下來進行補給,熱帶地區的這些島嶼都有足夠的鮮果補給,所以類似於後世歐洲進行環球航行時遇到的額敗血症在這個時代就算是不需要李玄清提醒,大唐的船員都有足夠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