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醫學寫作概述(1 / 3)

1.1.1醫學寫作的含義

什麼是寫作?簡單地說,寫作就是寫文章的意思,即用文字記錄語言和思想的活動。從現代信息學的觀點來看,寫作是為了實現信息的交流和書麵存貯而從事的以書麵語言為工具來表達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感悟的腦力勞動過程。

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它使語言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誌有之,言足以誌,文足以言;不言,誰知其誌,言之無文,行而不遠”。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認識到了這一點。然而,寫作並非用文字簡單記錄語言,而是必須對思想進行整理、提煉,對語言進行加工、潤飾,使之更準確、更深刻、更豐富、更精練,並通過創造性思維,使認識實現飛躍,得到升華。因此,寫作是一種綜合性、創造性的複雜腦力勞動。盡管現在信息交流和存貯的方式已突破了文字的單一形式,但寫作的本質未變,仍具有創造性腦力勞動的屬性。

科技寫作是以科學技術為其主要內容的寫作,它記錄和交流科技信息,傳播和普及科技知識,反映和指導科技實踐,推動和促進科技發展。在科技信息迅速增長的今天,“科學技術是第一

生產力(鄧小平語),科技寫作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已成為寫作學中自成體係的一個新分支。

醫學寫作是以醫學為主要內容的一類科技寫作,它是直接為醫學科學研究、醫療實踐、醫學管理和醫學教育服務的,是從事醫學工作必不可少的實踐和技能。事實表明,醫學較之其他科技門類需要更多的文字工作,從書寫病曆、處方、醫囑,總結、交流醫療實踐經驗,報道醫學科研成果和發明創造,到普及醫藥衛生知識,醫學科學思想、方法和精神,都離不開醫學寫作。

此外,醫學本身是研究人類生命進程以及同疾病作鬥爭的科學,它需要采用實驗研究、現場調查、臨床觀察等多種科學手段,不斷總結和研究人類生命活動和外界環境的相互關係,以便深人研究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防治的規律。特別是現代醫學的發展,使醫學不斷與其他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互相滲透,不斷派生出新的學科,使醫學寫作涉及的內容更加廣泛,形式更加多樣。由於醫學寫作的目的、內容、傳播對象和社會功能均不同於文藝作品的寫作,也不同於其他科技寫作,因而在寫作規律、寫作文體和寫作方法上有其特殊性。這就是醫學寫作之所以能獨立存在並不斷得到發展的原因。

1.1.2醫學寫作的種類

醫學寫作按其文體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學術文獻類、應用文獻類、科技新聞類和科學普及類等4類。

1.1.2.1學術文獻類

學術文獻類是指專業性很強的一類醫學文體,其中包括:醫學論文體、醫學報告體、醫學信息體、醫學專著體、醫學教材體等,前4種也可稱為醫學研究體,這類文體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很強的學術性。

1.1.2.2應用文獻類

應用文獻類是指以醫學科研、醫療、醫務和醫政中事務性工作為主要內容的一類醫學文體,其中包括:醫學科技應用文,如科技建議書、科研設計書、技術鑒定書、專利申請文件等;醫務應用文,如醫案、病曆、護理用文等;醫政應用文,如醫務工作中常見的計劃、總結、簡報、會議紀要、文件、規章製度等。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1.1.2.3科技新聞類

科技新聞類是指報道醫學領域中新近發生事件的文體,其中包括通訊、消息、特寫、調查報告等,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很強的新聞性。

1.1.2.4科學普及類

科學普及類是指以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醫藥衛生保健知識,實用防病治病知識以及醫學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為內容的一類文體。它包括:醫學科普說明文,如醫學知識性說明文、醫學技術性說明文;醫學文藝,如醫學小品、小說、故事、詩歌、童話和醫學科教影視劇本等。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很強的通俗性。

1.1.3醫學寫作的特點

如前所述,醫學寫作是科技寫作的一個分支,無論是經典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還是新興的醫學科學分支和診療技術,都是專業性很強的自然科學。但另一方麵,醫學研究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因此現代醫學已不再是一門純粹的自然科學。特別是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向“生物醫學——社會醫學——心理醫學”模式轉變,使醫學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緊密結合的學科,這就必然使醫學寫作成為一門文理滲透的交叉學科。因此,醫學寫作既具有一般寫作共同的特點,又有它自身的一些特點。

1.1.3.1實踐性

寫作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技能,醫學寫作也是如此。要想真正掌握醫學寫作的技巧,寫出優秀的醫學作品,隻有通過不斷實踐,勤寫苦練,舍此別無它途。其次,醫學寫作的實踐性還表現在寫作的具體內容上,即作者必須通過自己的反複實踐,多方探索,才能獲取醫學理論的新突破、臨床診療的新發現,才能據此寫出具有創造性、實用性的作品來。醫學寫作實踐性的第三層含義是,醫學作品特別是學術文獻類作品中的每一條見解,每一個數據,都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由此可見,醫學寫作的實踐性比一般寫作要更具體、更廣泛、更深刻。

1.1.3.2綜合性

寫作不僅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能,而且也是綜合性很強的技能,它是作者智能水平的綜合反映,其綜合性表現在知識、能力、素養3個不同層次上:

知識

能力

素養

醫學寫作與一般寫作有所不同,僅以知識這個層次為例,醫學寫作不僅涉及醫學、生命科學及其相關的自然科學和技術,而且還涉及寫作學、語言學、思維學、心理學、方法學、信息學、傳播學等諸多人文科學。它涉及的知識麵和深度與一般寫作有較大的差別。

1.1.3.3可讀性

醫學寫作與文學創作一樣,必須具有可讀性。這是更好地實現醫學作品傳播信息、推動醫學科技進步的重要條件。遺憾的是,許多人對此並無深刻的認識,以為醫學寫作受內容專業性強的局限,隻能是幹巴巴的、枯燥無味的,這是對醫學知識和醫學寫作的一種誤解。

醫學寫作揭示人體奧秘,反映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展現人類防病治病、與疾病作鬥爭的智慧和力量,內容新穎、豐富、深刻,具有理性美、科學美、新奇美和吸引人的驅動力,這是醫學作品可讀性的物質基礎。隻要我們熟練掌握醫學寫作的技巧,以嚴密的邏輯、巧妙的構思、精練的語言進行準確地描述和表達,是完全可以使醫學作品具有較強可讀性的。

1.1.3.4科學性

科學性是醫學寫作的生命力之所在。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內容的科學性,即文章表達的內容必須真實可信,經得起實踐的檢查和驗證;二是寫作過程中思維方法的正確和嚴密。

科技寫作的思維方法與文學創作有很大差別,它是以邏輯思維為主,但又與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緊密結合,互相交融,互相補充,孕育成一種創造性思維,這是形成醫學寫作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麵。

1.1.3.5規範性

規範性是醫學寫作不同於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文體結構的格式化,即許多醫學寫作文體,如醫學論文、科研設計書、病曆等,已形成了固定的格式;

二是語言表達的規範化,即對圖表、公式、符號等輔助書麵語言符號係統及專業術語的使用均有統一的要求。這些格式和要求,有的已經以國家標準的形式將其規範化,如《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有的甚至逐步趨於國際統一化和通用化,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關於公開發表的科學論文和科學文摘的撰寫指南》,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製定的《生物醫學期刊對原稿的統一要求》(簡稱溫格華格式,l978年第l版,l997年已修訂了第5版);有的則是約定俗成的模式。這些都為科技文獻的及時成文、迅速交流和廣泛傳播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