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報道新儀器、新藥物、新療法等科技新生事物。
3)科技人員的突出業績。
4)科技界的社會活動,包括學術活動、科學考察、科學報告、決策谘詢、科學獎勵、科研成果鑒定等。
5)有關科學技術的社會變革,包括設立新的科學機構,政府製定新的科技政策及其執行情況,對舊科技體製和政策的變革等。
6)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汙染、破壞以及人類保護環境的重要成果與技術措施。
7)科技谘詢與開發。
8)學術會議。
9)含有一定科技因素的各類社會事件。
2.2.2體裁
作品的體裁也稱文體,是指作品的體式和規格,也是作品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觀點的形式和類別。文體和作品內容具有一致性,內容決定文體,文體限定內容。寫作時,必須注意文章與內容的和諧與統一。
隨著醫學科學和醫學寫作的發展,醫學作品的文體體係已逐步發展完善,各種文體的體例已基本規範化或有了固定的慣用格式,並已為廣大讀者和作者所接受。從事醫學寫作,首先應該具備醫學的文體意識與知識,即了解各種醫學文體的特點與功能,掌握各種醫學文體的寫作要求與格式。
2.2.2.1根據寫作內容選擇文體
寫作內容是選擇文體的重要依據。比如:醫學科研成果具有創新性,適宜選用醫學論文體表述;擁有某項發明,應該考慮申報專利,寫出專利申請文件。、采用這種方法選擇文體時,必須認真分析材料,正確把握寫作內容的本質特點及屬性。
2.2.2.2根據寫作目的選擇文體
這是選擇文體的又一重要依據。想申報科研課題,就要填寫科研計劃任務書;要申請學位,必須撰寫學位論文;如果是宣傳和普及醫藥衛生知識,則應撰寫醫學科普作品。該選擇文體方法的關鍵是了解醫學作品各種文體的特點與功能,即要有文體意識。寫作目的一經明確,文體也就隨之選定了。
2.2.2.3根據作者自身特點選擇文體
作者作為寫作主體主宰著寫作的全過程,作者自身的精神氣質、興趣愛好、思維能力、知識結構、工作性質、寫作習慣、文字表達能力等無一不極大地影響著作品風貌。有人擅長寫醫學論文,有人專注於綜述,有人喜歡寫醫學科普文章,這些就是由於作者自身的特點而決定的。
2.2.2.4根據讀者對象選擇文體
讀者的類別、層次、需求等也是選定文體的依據之一。要向醫學工作者們介紹新技術,可選用醫學報告體;而向一般群眾介紹某種疾病的防治方法,就應采用醫學科普文體。不考慮讀者情況,濫用文體,就會失去讀者,作品也就失去其應有的價值。
2.2.3傳媒
傳媒是傳播媒介的簡稱,是指傳播信息的各種工具,它包括印刷媒介如報紙、雜誌、書籍和電子媒介如電影、電視、廣播、電子出版物及因特網等。寫作的目的就是通過寫作活動所創造的精神產品經各種傳媒傳遞到廣大的讀者之中,使之產生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隻有充分掌握各種傳媒的特點,並加以利用,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傳播效果。
2.2.3.1書籍
書籍是傳播文化的主要渠道,它具有信息量大、便於保存和流通等特點。醫學書籍按照內容性質分為一般性知識讀物、專業性知識讀物、綜合性知識讀物等。按照學科性質,則可分為各學科類別的書籍,如婦產科、兒科、內科、外科等。隨著現代科技和醫學科學的發展,醫學和其他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日益融合交叉,產生了一係列交叉學科,如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全科醫學等,醫學類書籍的種類不斷擴大,為廣大醫學工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研究和寫作的機會。
2.2.3.2報紙。
報紙作為印刷媒介,在傳播信息上具有簡潔明了、時效性強等特點。報紙所傳播的新聞往往是最短時間內發生的事件,由於版麵有限,決定了它盡可能用最為簡潔的語言傳達更多的內容。與其他媒介相比,報紙還具有價格低、攜帶方便等優點,目前仍是人們最喜愛的媒介之一。目前,醫藥衛生、保健類的報紙等,以及許多地方性的醫藥衛生普及類報紙都擁有大量的讀者。
2.2.3.3雜誌
雜誌是介於報紙與書籍之間的一種印刷媒體。一方麵,在出版周期上它快於書籍而慢於報紙;另一方麵,在提供信息量上它少於書籍而多於報紙。雜誌按內容性質可分為一般性雜誌、專業性雜誌、綜合性雜誌等。衛生、
所有的大眾媒介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是印刷媒介中的學術期刊在學術研究方麵,其影響力比其他媒介要高。
此外,有關的學術會議也是重要的傳播媒介。通過學術會議的討論和爭鳴,傳播醫學信息、了解最新動態,同時有助於加強作者與讀者交流。作者應重視學術會議的信息反饋,及時加以分析和選擇,接受其合理部分,並據此調整自己的寫作活動。
2.2.4讀者
讀者是寫作活動的出發點,又是寫作活動的歸宿。寫作主體(作者)對讀者要高度重視。
2.2.4.1讀者影響作者的途徑
讀者向作者傳遞反饋信息的途徑有:一是直接與作者聯係,以口頭或書信形式向作者表示自己的看法;二是通過編輯部,把自己的意見經由有關編輯轉達給作者;三是在學術報告會、研討會上展開討論,甚至辯論;四是把自己的意見寫成文章在報刊上發表,與作者商榷或爭鳴。從這四條途徑中可以看出,編輯部是聯係作者與讀者的重要紐帶,為雙方傳遞信息的中介。
2.2.4.2作者與讀者的關係
在我國,作者與讀者是平等關係,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促進,結成繁榮寫作事業的兩大社會群體。從作者方麵而言,則須做到:
(1)著眼於與讀者溝通作者寫作,讀者閱讀,作者的作品是增進與讀者的溝通,進行信息傳播、交流的精神食糧。作者如能自覺地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就會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寫作,力圖把自己的真知、新知通過作品,傳播給讀者,促進其提高。
(2)立足於適應讀者其一,要尊重讀者,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做到真、新、實、美,盡量滿足讀者的各種需要。其二,了解不同類型讀者的特殊需要,選用恰當文體,處理好文章的理論色彩、思想深度、表述方式和語言格調,讓不同讀者能分別讀到自己需要而又喜聞樂見的文章。
2.2.4.3讀者的分類
醫學寫作麵臨3類讀者,分述如下:
(1)專業類讀者 它包括醫學專家、醫學院校師生、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從事臨床的醫務工作者等。
(2)決策類讀者 這類讀者是指從事醫療衛生保健工作的領導者和管理人員。
(3)大眾類讀者 這類讀者人數最多,構成情況較為複雜,文化程度也參差不齊。大眾類讀者所關心的作品主要是醫學新聞、醫學科普文章、醫學文藝作品等。
2.3醫學寫作主體的準備
2.3.1寫作主體準備的意義
醫學寫作是作者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學術觀點、研究成果、臨床經驗等寫成文章,傳播給廣大讀者的一種複雜的、富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所寫作品的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寫作前一係列準備工作是否充分,作者所處的客觀環境和所作的主觀努力,作者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相關知識和語言文字修養,以及作者捕捉、搜集信息的能力和探索精神等等。可以說,醫學寫作的主體在寫作活動的全過程中都起著主導作用。
狹義的準備是指主體的準備。作者能否選好題目、定好寫作的方向和範圍,這關係到寫作的成敗,是寫作主體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廣義的準備是指從寫作材料的收集開始直到寫成作品。其中要經曆一係列步驟,如調查、觀察、收集材料、實驗研究、立意謀篇、確定文體、修改成文等。不同的寫作主體由於德、識、才、學、情不同,他們寫作前的準備不同,因而寫作出來的作品也就不同。這說明主體的準備對作品的成敗何等重要。
此外,寫作主體在寫作時很可能會碰到一些預料不到的困難和問題。這就需要寫作主體通過自己有效的調節和控製,使問題和困難得以解決,從而保證寫作活動的順利進行。這種調控能力也是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2.3.2寫作主體準備的內容
寫作主體的準備,從廣義上講,就是寫作主體智能結構的準備。如緒論中所述,它應包括知識、能力和素養3個方麵。
2.3.2.1寫作主體知識的準備
(1)醫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這是指寫作主體在從事醫學寫作時所需要的醫學科技知識,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各專業的理論與實際應用知識,以及國內外有關本專業的新進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