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和醫學科學的發展,醫學模式正在轉化,人們對健康和疾病以及防治疾病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醫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互相滲透融合,出現了各種邊緣學科,大大拓展了醫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因此,醫學寫作主體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時,應注意拓寬知識視野,在深度和廣度的結合上多下功夫。
(2)科技法規知識寫作主體必須加強科技法規知識的修養,使自己的寫作活動依法行事,並得到法律保護和享受法律許可下的自由。當前,知識產權在社會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這就要求我們運用知識產權法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同時自己也不能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
(3)公共關係知識公共關係是一個單位或組織為增進其內部及社會公眾的了解、信任和支持,為自身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關係,在分析和處理其自身麵臨的各種內部和外部的關係時,所采取的一係列決策和行動。
公關工作與醫學寫作的關係是密切的。醫療衛生部門、生產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廠家,其公關工作離不開醫學寫作實踐。兩者的結合,可以更充分地發揮公共關係的職能,同時也給醫學寫作開辟了新的用武之地,共同為單位或組織改善社會環境、爭取最佳經濟效益而服務。
(4)寫作知識寫作既需要寫作知識作基礎,寫作理論為指導,又需要以語言文字為工具,以創造性思維為手段。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將寫作主體的思想、觀點、情感等用盡可能完美的形式表述出來。作者要善於把自己已經掌握的寫作知識融會貫通,並把它轉化為寫作能力,這主要是指整體布局、編寫提綱、遣詞造句、組段成文、圖表設計、修改書寫等能力。要想切實提高寫作能力,作者就必須下苦功夫,加強語言文字的學習和訓練。此外,寫作主體還要掌握基本的文體知識。文章有多種體裁,應根據寫作的目的、要求、功用等的不同,選取適合自己需要的體裁進行寫作。
(5)其他知識作為現代醫學的寫作主體,除了應了解並熟悉醫療衛生保健方麵的科技法規、科技政策知識外,還應了解並熟悉科技機構、學術團體知識以及編輯出版、學術期刊知識,學會醫學統計知識、操作電子計算機的知識和技能、繪圖製表的知識等。此外,社會經驗、生活常識、天文地理、曆史典故、鄉土人情、風俗習慣和軼聞趣事等對醫學寫作也有幫助。不具備豐富多樣的一般性知識,難以寫出生動、有趣的作品來。
2.3.2.2寫作主體能力的準備
寫作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緒論中已闡明,醫學寫作者的能力包括作者的感知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等。
(1)感知能力它包括觀察、感受、理解、記憶能力。醫學寫作者的感知能力比一般人應當更敏銳、更精細,能感知被常人忽略的事物和細節。寫作主體在生活中應有自己的獨特發現,他的感知能力越強,就越能從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新的經驗和體會,就越能捕捉客觀事物所釋放出來的獨特信息,從而把握住感知對象深層的底蘊和豐富的內涵。
(2)表述能力是指寫作主體尋求優質的思維物化形式的本領,是寫作能力最基本的要素。作者應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敘述、描寫、議論、說明等多種表述方式:要經常注意積累醫學詞彙和專業術語,準確理解和掌握常用詞語的意義,善於辨析和準確把握差別細微的近義詞,提高表述中的邏輯性和語言運用的藝術性和靈活性。
(3)社會活動能力優秀的作者需要具有開放意識和社交能力。在醫學寫作活動中,不僅群體式的寫作主體要善於協調彼此的關係,搞好合作,就是個體式的寫作主體,在從事醫療衛生保健方麵的調查報告、科技合作開發協議書、科學研究的可行性論證報告以及科技新聞、通訊等的寫作時,也要善於處理好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主體的社交能力、對話能力、組織能力和答辯能力等都是順利完成寫作任務的必需條件。
(4)思維能力思維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規律性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作者的思維能力是指在醫學寫作過程中主體認識和把握寫作客體的能力。人們在寫作中常用的思維類別有:
1)邏輯思維:又叫抽象思維,它是主體運用概念、判斷和推理來反映客觀事物的過程。寫作主體運用邏輯思維,從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係統及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等各個方麵進行分類、分解、比較,再從部分把握整體,以抽象出本質的帶規律性的認識;或者在分析的基礎上,運用邏輯綜合,把對各個部分的個別的認識,概括成整體性的、完整的、係統的認識。
2)形象思維:又叫藝術思維,其特點是運用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醫學寫作(除醫學影視作品和醫學科普作品外)一般不要求創造形象。但在寫作過程中卻離不開形象思維。因為寫作客體最初都是以其外部形象作用於主體的,正是這些外部形象才激發起主體去探索事物的抽象本質;同時,形象思維中的想象、聯想等手段和靈活性的特點,還賦予主體以創造的活力,或引出通向新領域的途徑。
3)靈感思維:又叫頓悟思維,它是指人在專心致誌地進行緊張思索時,因受某一事物的偶然啟發而思路頓開,迅即獲锝一個全新的認識。靈感思維可以給寫作主體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但它隻作用於主體有準備的頭腦,隻降臨在鍥而不舍的探索者身上。
4)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有多種形式,如發散思維(又叫輻射思維或擴散思維)、收斂思維(又叫聚斂思維或集中思維)、逆向思維、誘因思維等。發散思維,是指人的思維從某一點出發,向四麵八方發散,展開聯想。它是一種開放的輻射型思維,其特點是無拘無束、自由馳騁不受任何限製,其優點是能使作品思路開闊、思想活躍、角度新穎、表現獨特。當思維發散到一定程度時則轉入收斂思維。它把發散思維所涉及的內容加以比較和歸納,做出評價和選擇,使思維結果聚斂到某一方案、設想或結論上來,從而得出異於前人、優於前人的創造性認識。
2.3.2.3寫作主體素養的準備
人的基本素養包括生理素養、心理素養、政治素養和文化素養等。其中對醫學寫作影響較大的是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和心理素養。
(1)寫作主體的政治素養 主體的政治素養主要是指人的道德觀念和思想品質。醫學寫作傳播的內容與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關,主體的道德觀念必定要滲透到它的作品之中,因此,主體的道德觀與醫學寫作密切相關。
(2)寫作主體的文化素養 主體的文化素養是指主體在知識、智能方麵的素質。這是人們後天學習和受教育的結果。主體受教育的經曆以及各種文化的影響作用於人的大腦,形成綜合效應,即文化素養。
(3)寫作主體的心理素養 主體的心理素養是指表現在主體身上的那些經常起作用的、比較穩定的、帶有本質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主體的興趣、氣質、性格、注意、意誌等。
1)興趣:它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它因需要而產生,並在生活和實踐中形成、發展和穩定下來。寫作主體對寫作選題的興趣使其產生表述這一選題的強烈願望,從而形成主體對寫作活動的直接興趣。這種興趣是主體在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一經形成並穩定下來,就可成為主體進行寫作活動的內在動力,並鼓勵主體克服寫作中碰到的各種困難。
2)氣質:它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從寫作的角度看,人的氣質可分為思維型、藝術型和中間型3種。思維型的主要特征是長於邏輯思維,善於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手段和分析、綜合的方法,去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因此,具有思維型氣質的主體,善於說明和議論,這有利於醫學論文的寫作。藝術型的主要特征是藝術知覺敏銳,長於記敘和描寫,這有利於作家、藝術家去進行文藝創作。醫學寫作主體可以利用兩者兼而有之的優勢,把說明、議論和記敘、描寫恰當地結合起來,用之於不同類別的醫學寫作。
3)性格:性格是表現在人的態度和行為方麵較為穩定的心理特征,如熱情、剛強、寡斷、懦弱等。主體的性格對其寫作,特別是寫作中語言的運用和風格的形成有著明顯的作用。
4)注意:它是說人的心理活動指向。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是自覺的、有預定目標的注意,必要時還需用意誌加以控製。例如,在喧鬧的環境中看書或寫作,主體就需要做出有意注意。無意注意是事先沒有任何準備,不需做出任何努力的注意。
5)意誌:它是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寫作主體的意誌對完成寫作任務關係極大。
在寫作過程中,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和心理素養總是製約著主體的寫作行為,或積極推動,或消極阻礙。我們學習和研究寫作主體素養的有關理論,其目的就是要求主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以發揮優良素質對寫作活動的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