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文麵的內容與要求
文麵內容包括文字、標點符號、修改符號、行文款式四部分。總體要求是:準確、整潔、規範。
文字書寫的要求:一要正確、規範,改正錯別字、不規範用法及簡稱,各種語言文字的體例要統一合度(包括數、量、外文字母、公式、圖、表格等);二要清楚、工整。標點符號的要求: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834_95)《標點符號用法》規定使用。
修改符號的要求:掌握常用的修改符號及其用法,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l4706--93)《校對符號及其用法》規定使用。
行款格式的要求:視不同的體裁而有不同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內容:標題、署名、正文、層次序碼、參考文獻的著錄內容和次序、頁碼、附注、附圖等。要注意的是同一篇文稿格式要統一,規格要一致,以免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
5.5.3投稿方略
每位作者投稿都希望能夠及時發表。為了提高文稿的“命中率”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5.5.3.1按質投稿,先易後難
文章寫好後往哪裏投,最好自己先掂量一下,覺得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可考慮送國外適宜的雜誌或是送中華醫學係列雜誌。若隻是一般水平,可投市、省級期刊。對初學者來講,應先易後難,可先從市級——省級——國家級期刊,這樣成功率較大,也可積累寫作經驗並增強自信心。
5.5.3.2研究特色,注意細節
現在出版物很多,醫學期刊也不少。但每本雜誌的宗旨不同,讀者群不同,因此性質也不同。醫學期刊有科普性期刊與學術性期刊之分。學術性期刊有學科之分,即便是同一學科的期刊,還有偏重理論或實驗研究與偏重臨床應用的區分。隻有了解其辦刊宗旨、讀者對象、發行範圍、組稿動向、選文特征和編輯風格等,並按其投稿要求規範寫作,諸如圖表等的表達方式和安排、全文字數的限製、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等等,才能提高被選登的可能性。如果論文屬國家科學基金項目或省、市級科研課題,可在文稿首頁腳注注明,以引起重視。
稿件要清楚、整潔,以便給審稿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免得因辨認困難耽誤時間。學術論文、調查報告及新聞報道應附上蓋有公章的稿件推薦信,以證明該文已被作者單位所認可。總之,細節方麵的認真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6科技編輯知識簡介
何謂編輯工作?《辭海》解釋道:“從事組織、審讀、編選、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這裏主要指與出版媒介和文字符號相聯係的圖書、報刊編輯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編輯工作的含義已遠不止這些,不僅完全職業化,而且分工也日益細化。科技編輯因其加工讀物內容所屬專業範圍的特點,而成為其中的一個分支。
5.6.1科技寫作與編輯
在當代社會,凡是要利用傳媒進行科技交流、科技傳播和科技知識生產等,都要與編輯打交道。了解編輯工作的流程和常識,有助於增加科技寫作的針對性、減少盲目性,也便於聯係工作時相互間的交流和業務的開展。
編輯工作流程是指出版物從選題開始,經過組稿、審稿、編輯加工、裝幀設計到出版等一係列過程。其中審讀稿件是否符合出版要求,是編輯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文稿質量的第一道工序。我國出版單位不論各自的具體情況有何差異,對稿件均采用三級審稿製。①初審:一般由責任編輯擔任;②複審:多由編輯室主任擔任;③終審:一般由總編或副總編擔任。對於學術性較強的科技稿件,根據責任編輯的建議,也可送出版單位外有關部門或人員審定,即“外審”。外審完成後仍按三審程序審定。
5.6.2科技編輯常識
5.6.2.1書籍
書籍是指用文字、圖畫或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知識、表達思想並製成卷冊的著作物。按其內容特點的不同分為教科書(為基礎和專業學習用書,主要闡述較成熟的基礎和專業理論)、著作(對某一專題有較深的探討和闡述,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和學識)、編著(即在已有的文字材料和已掌握的資料基礎上進行編撰,或有部分獨立見解的闡述)等。
5.6.2.2期刊
又名雜誌。是指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年、月順序編號,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彙編成冊的連續出版物。科學技術期刊包括:①綜合性期刊,以刊登黨和國家科技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科技發展動態和科技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期刊;②學術性期刊,以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綜述等為主要內容的期刊;③技術性期刊,主要刊登新的技術、工藝、設計、設備、材料等;④檢索性期刊,以按一定的著錄規律編輯而成的目錄、文摘、索引為主要內容的期刊;⑤科普性期刊,以科普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期刊。科技期刊,按其主管部門分為全國性期刊(即國務院所屬各部委、中國科學院、全國性學術團體主管的期刊)、地方性期刊(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委、廳、局主管的期刊)。
5.6.2.3書、刊、報的版本記錄
即版權頁,附印於書、刊正文前後的版本記載,包括書名、出版者、印刷者、發行者、出版年月、定價、書(報、刊)號等項目。是書籍、期刊、報紙出版的曆史記錄。書、刊、報按其出版形式分為正式出版物和內部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前者有中國標準書(或報、刊)號,可以在國內外公開征訂和銷售,並作為文獻可以被轉載、引用;後者經有關部門審核批準、登記後領取“內部準印證”,隻能用於本係統、本行業、本單位指導工作,交流經驗、交換信息,可收取工本費,但不得在社會上公開征訂和銷售,不能被正式出版物轉載或引用。一個中國標準書號由國際標準書號(縮寫為ISBN)和圖書分類號兩部分組成。一個中國標準刊號由以“ISSN”為標識的國際標準刊號和以中國國別代碼“CN”為標識的國內統一刊號兩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