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醫學研究類文體的寫作(三)(3 / 3)

6.5.3.2臨床病例分析的書寫格式

(1)前置部分包括題名、作者及所在單位、文獻分類號、關鍵詞。

(2)主體部分。

1)前言:簡述研究或觀察的背景材料和目的。

2)臨床資料(或病例與方法):包括病例診斷標準和排除標準(必要時);按選題或研究設計需要列出主要臨床資料,但不是千篇一律的羅列與選題關係不大的內容(如常規化驗、檢查結果等);病例分組方法和幹預措施(如診斷、治療方法和預後因素、發病因素等);治療效果和療效評價標準;所采用的統計學處理方法等。

3)結果:將研究過程所得到的原始材料數據,經審查、核對、分析、歸納,以及統計學處理得出的結果,用圖表、文字的形式,如實、準確、具體表達出來。

4)討論:本研究或觀察設計的依據和優缺點;應用的主要原理和概念的依據;本組資料的特點;本文結果與他人結果之異同;特別是得出的觀點或假說的依據,說明偶然性和必然性;未定論的、尚需研究或觀察的問題等。

5)主要參考文獻:一般著錄3~10篇與主題關係密切的參考文獻。

6.5.3.3臨床病例分析書寫的注意事項

首先,作者必須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還要掌握該領域中國內外科研動態。隻有充分占有資料,才能有明確的寫作目的和具體的設計方案。其次,要有足夠的病例數,一般不少於50例,病例數過少或缺乏代表性,得出的結論就缺乏說服力。隻有積累較多病例才能得出規律性的結論。第三,必須根據寫作意圖製定出設計方案,關鍵是病例的選擇和科學的分析方法,要特別注意以下幾方麵:①選擇病例要有統一的標準(必要時要有排除標準)或可靠的檢驗指標。如研究冠心病的治療方法,要有明確的臨床症狀、心電學或冠脈造影的統一標準;研究某種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療效時,應排除各種繼發性高血壓症;研究某種藥物治療病毒性肝炎的療效時要排除其他肝髒疾病;涉及臨床分期和疾病嚴重性分度時也要有統一的標準。②隨機抽樣確定對照組。選擇病例必須按統計學的要求隨機抽樣分組,進行對照實驗和重複試驗。③療效考核和預後的標準要一致。④根據對比的結果確定出符合條件的例數,再進行統計學處理。

6.5.4臨床病理(例)討論的格式與寫作

臨床病理(例)討論主要是對某些疑難、複雜、易誤診誤治或表現不典型的病例,在診斷、治療方麵進行討論,將討論記錄整理成文的一種醫學文稿。

6.5.4.1臨床病理(例)討論的形成過程

病理(例)討論一般先由有關科室提出有價值的病例,向醫政部門提出申請。經治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完成各項必要的病史資料的收集和各種必要的檢查,寫出較詳細的病曆摘要,通過醫政部門發到有關科室(包括外院專家),確定討論的時間和地點。在討論會上,先由經治醫師報告病曆,上級醫師做必要的補充,有關科室醫師發言,專家總結,做出診斷和臨床分析。由經治醫師做詳細記錄,最後加工整理成文。臨床病例討論主要有病曆摘要和討論記錄兩部分組成。臨床病理討論除上述臨床病例討論的內容外,還包括病理診斷和病理討論,參加討論的人員除臨床各科醫師外,病理科醫師必須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做出病理診斷,並從病理學角度就發病機製、病理及與臨床的關係等方麵發表自己的見解。

臨床病理(例)討論的病例一般具備以下條件:①病史記錄和臨床資料比較完善;②比較少見的病例或在診治過程中出現一些疑難現象;③經病理證實或用其他特異性診斷方法最後有明確的診斷;④對臨床有普遍指導意義,經討論能提高或改善臨床診治水平。

6.5.4.2臨床病理(例)討論的內容和格式

(1)文題與署名 文題與一般臨床醫學論文不同,常用最簡潔的語言,把病例的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症狀和體征或實驗室檢查列出來,如:“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腹水、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一般選3~5個臨床表現作為文題。在文題下署整理者的姓名,在文後或篇首頁左下腳注出整理者所在單位和科室的名稱。

(2)病曆摘要 是發病過程、檢查結果和治療過程的紀實,除一般項目(性別、年齡、職業、民族、籍貫)外,按時間先後順序記錄發病過程和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特殊檢查、臨床診斷和治療經過。書寫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對重要的內容(如主要症狀、體征和檢查結果)要交代清楚,對討論中無重要意義的發病過程、檢查陰性結果可適當省略。

(3)臨床討論 討論要圍繞中心,要根據病例的特點,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掌握的理論進行分析和比較,逐步排除和認定,提出所考慮的診斷(或病因),使討論的焦點越來越集中。應當注意的是,臨床討論的書寫內容不是照抄每位發言者的發言記錄,而是整理者根據發言內容進行整理、提煉,把每位發言者的觀點概括起來,表現出他們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臨床經驗和運用醫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同時應注意防止整理出的內容失真或以整理者的觀點代替發言者的觀點。

(4)病理報告 病理報告是對整個臨床討論答案的揭曉,是確診的關鍵性材料。應由病理科醫師將屍檢、活撿或手術探查所得的大體標本或病理組織照片等的結果作較詳細的描述(必要時進行展示),最後提出病理診斷。

(5)病理討論通過病理討論把臨床表現和病理所見緊密結合起來,從病理學角度闡明病變和臨床之間的關係,補充或糾正臨床診斷、治療的得失,特別是應指出診治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這一部分常由專家撰寫或整理後由專家審查。臨床病例討論一般僅有病曆摘要和臨床討論(也可有病理診斷)。臨床病理討論由病曆摘要、臨床討論、病理報告和病理討論4部分內容組成。

6.5.5臨床個案報告的格式與寫作

個案報告是指對單個罕見或少見病例的病情、診斷或治療方法所作的短篇報道類文章。可作為個案報告的病例包括:①單個罕見病例,或罕見病例的誤診誤治;②從未被人們認識的某種疾病及其I臨床表現、發病過程;③疑難重症治療中所采用的新療法或新手段,或治療中出現的奇跡;④某種藥物治療中出現的罕見不良反應,或某藥物新的治療用途;⑤少見病診斷中所用新的或特殊的檢查方法;⑥兩種或多種少見疾病(或綜合征)見於同一病例,彼此間可能存在因果關係,且以前未見報道;⑦某種疾病少見或罕見的並發症;⑧新發現的少見或罕見人體器官結構或組織異常;⑨新發現的微生物或寄生蟲導致的感染性疾病。

個案報告一般由前言、病例報告、討論及參考文獻4部分組成,也可僅有病例報告及討論兩部分。各部分可以有小標題,也可以不列標題分段敘述。其格式簡介如下:

6.5.5.1前言

一般用1。2句話簡要說明該病例為何值得報告。

6.5.5.2病例報告

是經過加工整理的病例摘要,要求重點突出,語言簡練,主要寫特征性症狀、體征以及與鑒別診斷關係密切的主要陰性體征和檢查結果。內容包括臨床資料(性別、年齡、職業、發病情況、症狀、體征、病情經過、實驗室檢查及特殊檢查)、最後診斷、治療與結果。新發現的或罕見病例要重點介紹發病情況及臨床特點。如報告新的診斷、治療方法,則要重點介紹診斷治療經過,並確定所用方法的特異性。

6.5.5.3討論

討論是病例報告的邏輯延伸,應開門見山,緊扣主題,闡明作者的獨特見解。如報告的病例是罕見病、未認識的疾病,則著重討論診斷、鑒別診斷和確認為該種疾病的依據,以及本例的新特點、新發現;若希望報告治療方麵的問題,則應著重討論治療方麵的經驗教訓;若希望說明誤診方麵的問題,則著重分析討論誤診的原因等。

6.5.5.4參考文獻

由於篇幅所限,一般不要求附參考文獻。若確實引用了他人的觀點、方法等,且對本文的科學性有較大影響,則應注明文獻出處(在文內用圓括號注出或采用順序編碼製在文後標出)。個案報告寫作前,作者應首先進行文獻檢索,認定所報告的病例確屬罕見、少見、首次發現或屬新療法、新手術,方值得報告。其次是報道的材料要真實,如病情、診治方法、檢查結果、轉歸等一定要實事求是,不得隨意加工或改造。個案報告的行文要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字數在600字左右,一般不超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