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臨床經驗體會報道的格式與寫作
所謂臨床經驗就是人們通過臨床實踐取得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所謂體會就是在臨床實踐中所得感受和心得。此類文稿是在事先無任何設計方案的情況下,為了交流經驗,提高診斷治療水平,利用過去臨床已積累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統計和總結的。
臨床資料的總結和分析不是工作總結,不能隻作一般性地分析,應強調有新意,確能得出對臨床工作有較強指導價值的觀點或結論。因此,作者首先要注意在工作中積累資料,其次是將分散於各個病例中的或臨床心得記錄中的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收集資料可按預先設計的項目,將所需要的資料輸入計算機,並進行統計、分析。也可設計表格,將與選題有關的項目填入表內,分別不同項目進行統計、分析。也可設卡片,每位患者一張,記錄所需要的內容,統計分析時將每一項目分組歸納在一起,然後按組統計卡片數。分析另一項目時,再將卡片重新分組統計。
此類文稿的寫作項目主要由以下3部分組成:
6.5.6.1前言
簡單介紹所收集病例的起止日期和寫作意圖。
6.5.6.2臨床資料
內容包括一般資料(資料的年代、來源和收集方法,以及病人的年齡、性別、病情等);病例選擇標準(診斷與分型標準);治療方法(藥物劑量、劑型、用藥途徑、療程或術式、手術方法等);觀察項目(症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療效標準(痊愈、顯效、好轉、緩解、無效或死亡)、療效或轉歸。以上內容依據資料的特點及病例數的多少,可單獨列小標題寫,也可合並敘述,有些內容也可用圖表表示。應突出重點,詳略得當,避免麵麵俱到。
6.5.6.3討論
圍繞本文目的和本組資料的特點,總結並分析診治過程中新的發現、經驗和教訓,提出今後應注意的事項及應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切忌討論時重複臨床資料內容,不加分析及歸納,或得不出規律性的結果。也應避免不結合本組資料特點,闡述常識性的內容。
6.5.7臨床新技術報道的格式與寫作
這類文稿主要介紹臨床上應用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原理、效果及實際推廣的應用價值。報道新技術和新方法對提高診療技術水平、推動臨床新技術的研究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臨床新技術、新方法報告的寫作範圍主要包括:①新的檢驗技術、臨床免疫學技術、實驗方法及其他輔助檢查技術;②新的治療方法,如新開展的手術方法或非藥物治療的新方法、新手段等;③新型醫療器械和新的電子計算機的臨床應用;④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的經驗和成果等。
此類文稿的寫作格式同一般的臨床研究類論文,正文部分包括:
6.5.7.1前言
簡要介紹背景;該項新技術所屬類別或範疇。
6.5.7.2材料和方法(或對象和方法)
著重介紹使用或操作方法、步驟,技術原理等。
6.5.7.3結果
介紹新技術、新方法或新設備應用的確切效果。
6.5.7.4討論
客觀地分析討論和比較本技術或方法的優缺點,闡明注意事項以及應用體會等。
6.5.7.5參考文獻
撰寫此類文稿應注意:①選題應有創新性和較大實用價值;②對新術式、革新的醫療器械等最好用示意圖和(或)照片等作形象的表達。③文字精練,一般l 000字左右為宜,但對新技術、新儀器的操作方法或步驟應作具體描述。
6.6醫學論文的評價
6.6.1醫學論文評價的意義與作用
醫學論文是科研工作者和醫療衛生工作者科研成果的記錄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學術理論交流和科學技術推廣的有力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員工作業績和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醫學論文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價值參差不齊。因此有必要對醫學論文進行公正、客觀、科學地評價,判斷醫學論文的科學價值,以利於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和醫學科技知識的傳播,從而促進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此外,評價醫學論文也可以防止謬誤的理論,片麵、過時的知識和經驗及無應用價值的技術方法的流傳,引起誤導。
醫學論文評價的作用在於:①及時發現創新性理論和先進的診療技術,有開發應用前景的研究成果,以及有實用價值的先進經驗,為各類醫學期刊審查、評價、推薦發表稿件;②為各級科研主管部門評審出學術水平高、有重大科學價值、有較高實用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的論文,作為獲獎和等級認定的依據;③為醫學教育部門評定學位、學術帶頭人提供依據,以便更好地發現、培養人才;④為各種醫學書籍、醫學信息部門和信息網提供先進、可靠的信息源;⑤為各類醫學學術會議評審出學術價值高、實用性強的醫學論文,以提高學術會議的質量,更好地發揮科技傳播作用。
6.6.2醫學論文評價的指標與標準
由於醫學科技論文種類不同,評價的方法和側重點也就不同。因此,有必要建立論文評價的指標體係和評估因子,對醫學論文進行科學、全麵、公正的評價。
6.6.2.1科學性
包括真實性、再現性、準確性、邏輯性和公正性。①真實性是指研究取材是否確鑿、可靠、客觀、真實,實驗結果是否忠於事實和原始材料,有無弄虛作假、浮誇失實、剽竊、抄襲之處。②再現性是指論文所用實驗對象、方法、器材、步驟,所得出的實驗結果以及由此導出的結論,能否經得起他人在相同條件下的重複。③準確性是指論文所介紹的事實是否確切,數據是否準確並經統計學處理,引文是否準確。④邏輯性是指論文結構是否嚴謹,層次是否清楚,說理是否透徹,有無概念不清、判斷不當、推理不合理、論據不足、論證不當之處。⑤公正性是指論文作者能否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對研究結果能否如實反映,不任意取舍,不摒棄偶然現象。有無不適當的評價或誇大自己的工作,或引用他人的工作而無文獻出處的情況。
6.6.2.2創新性
包括“創”、“新”和“及時”3個方麵。所謂“創”是指前人沒有做過或沒有發表過的“發明”、“創造”,一般指論文的理論水平、實踐水平和學術見解超過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所謂“新”是指所報道內容是鮮為人知的,非模仿的。如是模仿,是否仿中有創。如是老問題是否老中有新,從新的角度闡明問題的實質.如古方今用、老藥新用等。
6.6.2.3實用性
論文發表後使讀者看了能用,用則有效,能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包括從當前需要出發,能解決防病治病的實際問題,具有實用價值;基礎理論研究的論文,則能促進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社會價值或良好的開發應用前景。
6.6.2.4規範性
指論文編寫格式執行標準化程度的情況。①題名是否簡明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外文題名不宜超過l0個實詞),能否提供足夠的信息量,有無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字符、代號等。②摘要是否簡明扼要,是否具備四要素(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是否采用第三人稱撰寫,每句話都能提供信息。字數是否超過要求(中文不超過400個字,外文不超過250個實詞)。③關鍵詞是否是能代表論文主題內容的有關詞或詞組,這些詞應與正式出版的主題詞或詞典提供的規範詞一致,有無選詞不當之處,選詞數是否為3。8個。④標題層次是否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碼法,全文是否統一。⑤插圖和表格有無自明性,主題是否突出;表格是否為三線表;圖表中的名詞、數據、單位、代號等與文字敘述是否一致;與文字敘述內容有無明顯重複。⑥參考文獻著錄是否規範,有無內部資料和書寫錯誤,正文引用處與文後參考文獻表是否對應。
6.6.2.5可讀性
文字是否簡練,表達是否準確,有無用詞不當、成分殘缺、詞序顛倒、詳略失當;是否使用規範漢字、規範醫學名詞、法定計量單位;數字用法是否合乎規定;外文字母、標點符號書寫是否正確;稿麵是否整潔,字跡是否清楚;正文、圖、表、參考文獻及其他附件是否齊全。評價醫學研究類論文,除政治標準外,一般采用如下指標與標準。
綜述與述評的寫作
6.7.1綜述與述評的種類、特點與作用
6.7.1.1綜述與述評的種類
(1)綜述的種類綜述是針對一個時期內某一學科或專題的研究成果、技術成就或發展變化,進行全麵的分析研究,進而歸納整理所進行的綜合敘述。它按內容的組成和結構特點可分為簡介型、動態型、成就型和爭鳴型4種。
1)簡介型:是對某一專業課題做簡單概要介紹時采用的一種綜述形式。它概括多方麵的事實和情況,對此課題的文獻資料進行綜合敘述,一般不考慮時間順序,多按內容特點分段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