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醫學科普類文體的寫作(一)(1 / 3)

8.1概述

8.1.1醫學科普寫作的意義

醫學科普寫作是科普寫作的一個分支。它是將醫學知識、醫學科技成果通過文字或聲像等方式傳播、普及到民眾中去的一種主要手段,其目的在於將深奧難懂、專業性強的醫學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為淺顯通俗、形象直觀的作品,從而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其寫作意義有:

1)醫學科普寫作對傳播醫學知識,增進國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質有直接作用。醫學作為整個科學技術體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來都是和全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的。醫學已由近代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步轉變為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同時,隨著全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也越來越關心自身的健康。因此,將與大眾健康和幸福密切相關、與國家富強緊緊相連的醫藥衛生知識普及給廣大讀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2)醫學科普寫作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概念已發生變化,從學校的階段性教育和繼續教育發展成為終身教育。以醫學科普作品的形式傳播、介紹醫學新知識,通過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新鮮的科學內容,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使醫學生乃至青年醫務工作者從中受益,不斷進步。國內外許多著名的醫學家,正是在青少年時代受科普作品的影響而走上醫學研究道路的。

3)醫學科普寫作是醫學本身發展的需要。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逐步提高的過程,醫學科普寫作始終伴隨著醫學的進步而不斷發展,成為整個醫學事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推動醫學研究和傳播醫學成果起著重要的作用。

8.1.2醫學科普作品的類型

醫學科普作品的內容廣泛,讀者眾多,形式多樣,深淺不同,所以作品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按傳播媒介分,有科普書籍、科普雜誌、科普廣播、科普美術作品、科教影視片等;按對象分,有麵向工人、麵向農民、麵向青年學生、麵向少年兒童等;按深淺程度分,有針對初級文化程度的、中等文化程度的、高等文化程度的。為方便學習,這裏著重按體裁來分類,介紹幾種常用的醫學科普文體。

8.1.2.1講述體

這是醫學科普作品中最常用的文體。它通過說明、敘事來普及醫學知識,有淺說、漫畫、趣談、史話、自述、實驗等多種形式。它與醫學教科書的講述不同,通常不是係統地講授某一醫學知識,而是從某一個角度(如日常生活、成語典故、醫學現象等)闡發某一醫學問題,文字淺顯,極少使用醫學專用術語,多用比喻和形象,娓娓敘來,富於啟發性,易為不同層次的讀者所接受。如《大眾醫學》、《家庭醫生》等刊物上登載的文章,大部分屬這類文體。

8.1.2.2文藝體

這是醫學和文藝相結合的產物。它采用文藝形式,借助於人物、情節、文學構思來反映醫學知識,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增長醫學知識的同時,獲得美的藝術感染。它幾乎具有所有的文藝形式:散文、詩歌、童話、小說、影視和戲劇等。比起講述體,文藝體作品的知識性深度和容量相對差些,而形象材料和思想內涵比較豐富。科學小品和科教影視片是文藝片最常見的兩種體裁。

8.1.2.3圖說體

運用圖畫、照片來介紹醫學知識。它借助於畫麵,輔以簡要的文字說明,直觀、形象,普及效果好,對少年兒童和農民讀者特別適宜。如《都離不開》(宗玉峰,保健與生活,l999年第4期)通過4幅圖畫,配以少許文字,描繪了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醒人們注意健康生活。

8.1.2.4辭書體

將醫學知識按一定體係寫成條目,編撰成辭典、大全等工具書。其知識容量大,準確精練,具有一定權威性。如《家庭醫療大全》等。

值得注意的是,體裁的分類是相對的,學習科普文體的寫作要熟悉各類體裁的寫作技巧,“十八般武藝”都練一練,這對於鍛煉表達能力,提高駕馭語言的本領,是十分有益的。

8.1.3醫學科普作品的特點及作用

醫學科普作品具備醫學作品的一般特點。但是,科普作品的目的重在普及,讀者廣泛,為了使不同文化層次、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讀者易於接受,醫學科普作品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逐步形成了一些自身獨有的特點。

8.1.3.1科學的精神與通俗的形式相結合

科學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醫學科普作品離開了具體的科學內容,就失去了創作的基礎。撰寫醫學科普作品同撰寫其他醫學作品一樣,必須準確、真實地反映各種醫學知識,在概念、事實、數據以及語言的使用方麵都要保證嚴謹的科學態度,用全麵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分析和表現事物,注意把讀者的思路引導到醫學探索的道路上來。但是,醫學科普作品的對象是大眾,包括不同層次、不同文化程度的讀者。如果不能通俗地表達,醫學知識就難以普及。誠如《科普編輯概論》…書所雲:“整個科普創作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使專門知識通俗化的過程”,科普作品不像其他醫學作品那樣具有很高的學術性和專業性,其科學性必須借助通俗的語言和表現方法,化深奧為淺顯,變抽象為具體,使不同層次的讀者都能接受。但通俗不等於簡單,更不是庸俗,它應該啟發讀者去理解、領會和思索,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和理論修養。隻一味地灌輸,甚至迎合低級趣味,這是科普創作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