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心理承受能力的問題,安順堅信孩子脆弱的心無法承受那種痛苦,就是大人們心智成熟也不一定能經受得起,打個簡單點的比方,用同樣一塊石頭去擊砸普通玻璃和鋼化玻璃,那麼哪一個會碎得更爛?孩子的心靈就像是一片潔白無瑕的雪地,走在上麵你一定要萬分小心千萬不要踩疼了它。安順對安逸講過,什麼叫做愛,什麼叫做好感,這兩者是有天差地別的。你若是要去愛一個人,也就相當於要對你愛的人負責任。愛是喜歡和好感的最高進化,對於愛真正的詮釋,安順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因為在這世界上有許多種愛,然而所有的愛都能夠激發人潛意識中的一種東西——那就是保護,人、物都不想失其所愛,當自己所愛的人或是其他東西處於危險,愛就會激發你要盡力去保護的潛能,就像是富人會忙著撲滅燃著火的百萬美元。那種被自己所愛之人討厭的感覺,毋寧是對心靈最狠的打擊。好感僅限於你對這人某一方麵出色表現的喜愛,而並非像愛情之火愈扇愈烈,也就相當於你的性格能和他(她)的行為相投。就像如果要符合小孩子愛吃愛玩的天性,無非給他一個木棒當劍使,給他一個糖塊含著吃。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多是把異性的好感看成愛,這是一種片麵的理解罷,所以前麵才用“所謂”修飾。總而言之,這兩種東西對人的影響都是挺大的,尤其是對於心理造成的傷害,無法彌補的傷。
安順給安逸另一份人生忠告,那就是一定要熱愛學習、虛心請教。人非聖賢,孰能無惑,有時候思考問題得要多去問幾個為什麼,不要把疑問留著,有問題就要學會去請教。在學習上,向老師、同學、學長請教,都是極好的解決方法,但此時便要對自己的同學多一些防心,畢竟彼此之間都是競爭對手,多少有些嫉妒的心。在見識,可以多向一些老一輩詢問,或者是一些經常旅行的人,因為這類人大多會去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而且見識一些古代人民留下的名勝古跡,都是能夠為自己長見識的方法。不要把任何的疑問帶到實踐,也不要過於懶惰,對學習上的疑問置之不理,草草了事又是另一個極端,學習就必須得要勤奮,下狠苦功才方可成大器,日讀萬卷書想必也是極好的,但要注重勞逸結合,隻有修養好身心,才能夠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和熱情。
攀登人生的高峰,尋找真理的巔峰,這趟路途是危險而又充滿驚喜,所以必須要有非凡的毅力。其實應該要把事情看得遠一些,多汲取前車之鑒,在做決定時深思熟慮,要考慮得縝密,若是草率行事必會釀成惡果。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就取決於他毅力的強弱,我們走在通往真理之巔的階梯上,人們推推攘攘,互不相讓,走在後頭的人們覺著累就停下來休息,隻想被那撲朔迷離的黑暗籠罩著,走在前頭的人們激勵自己勝利就在前方,就是走得渾身無力都會繼續向上,一顆專一向著目標前進的心,是很難受到死亡、病痛、挫折的危害,那種強悍的毅力實在讓人佩服。一個作家的靈魂偉大之處,在於他那一顆飽含毅力的心,即使是在多麼可怕的絕境下,他依然能夠衝破黑暗迎來光明,死亡審判到來之時他依然能夠揮舞著手中的筆,寫下那一篇篇傳世之作......
安順手中的鋼筆慢慢停了下來,將手中那六張寫滿字的稿紙,塞入一封牛皮紙的信封中,放入他書桌的木抽屜裏麵,抽屜裏麵還放著一些其他東西,像是幾張黑白的照片,至於上麵是誰,那就不太清楚了。那一盞台燈關了後,整個屋子暗下來了,與窗外朦朧的星辰夜色融為一體,那風吹動窗簾微微搖擺,此刻,萬籟俱寂......但那桌上放著安順寫的書,那書名被月光映襯得明亮,上麵隻寫著:終將逝去的年華——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