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三、宿命
小女兒的出生並沒有帶給劉濤多少喜悅,因為他心裏有一個更大的愁思。
十二年前被打敗的阿魯台,再次蹦達,陛下依然想親征,可是陛下的身體大不如前。
說劉濤無情其實也不是,他很關心掛念那些幫助過他的人。比如鄭和、比如朱棣。
朱棣是他的偶像,朱棣是他年少知理後第一個想追隨的人。當他是小兵時,每當朱棣來講話他都能保持腦袋跟著高台上的閃耀的將軍不動。朱棣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能一字不漏的記下。
朱棣是他心中的英雄,一個能砍人而不被砍的英雄。
現在他的英雄,他的心係的人就要倒下,他很焦急很痛苦,即使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
永樂二十年,朱棣第四次親征。
“娘。”子仁端著盤子就要離開書房。
“你父親怎麼樣?”
“想事情,吃得不多。藥吃了。”
秦素蘭抱著孩子進去,劉濤坐在案桌前不知在想什麼。
“如果你想去那就去吧,家裏有我。”秦素蘭將小女兒放到劉濤懷裏。
小娃娃大概是吃飽了,在睡著。
劉濤看女兒許久才抬起頭,“不,不能去。”
“您的心很亂,您在擔憂。”
心亂的不止他一個。
“也是,可能事情是相反的,就像這娃娃,懷著的時候鬧得要命,生下來卻是安分的。陛下會回來的。”
永樂二十年的親征,劉濤沒去,朱棣也不要他去。
其實阿魯台早就被朱棣打怕,這次鬧邊也是小打小鬧。因此朱棣很快就班師回朝。
永樂二十二年元月,阿魯台不死,再次侵擾大明邊界,入侵大同等地。
朱棣連夜召大臣商議。
老態龍鍾的朱棣看著下麵跪著的文臣武將,跪著的有三分之二的人勸他不能出征,朱棣知道自己的身體真的大不如前!
“朕心意已決,領命下去吧。”
劉濤留在最後不走,倔強的留下。
“你倒是倔強的,鄭和都走了你還不走!”
“你不能去。”
朱棣在龍椅上看腳底下跪著的人,君王最無情,身邊也沒一個有情的。現在倒是出現個可笑的人。
“你明白我心!”
朱棣知道自己不行了,但還是堅持出征,即使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子孫著想。他知道他不能留下多少遺產給子孫,但至少留下太平日子。“戰爭到我這就結束了吧。一場戰爭能換來十年的和平,為什麼不去?”
“我攔不住您,但請允許我跟去。”劉濤知道這次必定就是有去無回。
“這麼想去,那就去,回到那裏看看也好。”
這次親征與以往大抵相同又不同,除了陛下親自點的幾人,其餘將領都是親自請命,強烈要求過去。
私底下紫陽對劉濤說:“皇上這次出征有去無回,他的身體經不起這麼遠的勞碌奔波。”
大軍出戰,路上劉濤不顧外人目光,每日必到陛下帳前守衛。
如果沒人問話,一日下來一句話也不說,他就用他的方式守護著他在意的人。一個曾經的將軍現在做小兵的事,劉濤帶出來的人都不好意思進出皇帳。